這樣的“鹽水棒冰”你吃過嗎?
文/大道不空
最近在看穿越小說,裡頭有一個橋段,說現代人跑到古代,想吃棒冰缺少條件。于是就找硝石來制冰。很多人質疑這個橋段,網上還有人自己買來材料做試驗,看看能否用硝石來制冰的。
這個事情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是真的,因為我小時候就經常吃到用這種方法制成的“鹽水棒冰”;我說的鹽水棒冰并非現在能夠買到的那種用鹽汽水之類凍成的冰棍,而是用鹽水池裡凍出來的。
我讀小學的時候,爸媽都在國有企業上班,那個時候國有企業的福利是真的非常好,還有各種勞動補貼。我媽工作的單位就是廠裡的勞服公司。勞服公司就是勞動服務公司的簡稱,其實更準确點說,是勞服辦,或者勞服部,因為我媽工作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公司這種概念,隻是廠裡的一個下屬機構罷了。
勞服公司的活很雜,包括綠化隊、衛生隊等,另外,像冰機房之類的,也隸屬其中。
這種冰機房現在很多人應該都毫無概念,這是一個在夏天專門給大夥提供冷飲服務的好地方。
夏天到了,我媽就會去冰機房工作,我放學後或者放假的時候也會經常去那裡幫忙(主要是貪嘴),因為那裡會出産各種“鹽水棒冰”。
所謂鹽水棒冰,就是在一個碩大的鹽水池裡,放着大半池子的鹽水,這些鹽水的成分我不是很清楚,大約是硫酸鈉或者硝酸鈉之類的。這些鹽水會吸收熱量,産生冰化的效果。碩大的鹽水池裡會放入一些制冰棍的模具,時間久了,有點記不太清,好像是金屬做成的,一個模具大概能夠做出二十根左右的冰棍。
制冰棍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用鍋子熬冰棍汁,那個時候的冰棍沒現在的花樣多,我記得最初的時候隻有四種冰棍,最多的就是白糖冰棍,就是簡單的糖水;然後是綠豆冰棍,就是綠豆汁加白糖;再就是牛奶冰棍和橘子汁冰棍。其他三種冰棍在那個年頭好像就一毛錢一根,牛奶冰棍要貴一點,三毛或者五毛的樣子。将這些熬好的汁液倒入金屬制成的模具中,然後整個模具都泡在鹽水池裡,一個小時左右(也可能更久一點,也記不太清了)就凍成了冰棍。冰棍凍好之後就拿出來,用自制的糖紙包裝。
那個時候廠裡會發冰棍票,一張面值大約就是一毛錢左右,所以一張紙換一根冰棍,如果是牛奶冰棍就要加些冰棍票。冰棍票用完了的,還可以拿錢來買。
我那個時候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老媽包冰棍。在冰機房工作的我們也是需要自己掏腰包拿冰棍票的;隻不過既然在裡頭工作了,總還是可以有些好處可以沾沾光。
最基本的一個好處,就是做綠豆冰棍的時候,我可以把綠豆最多的冰棍挑出來,自己優先享用,這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偶爾會遇到一些略有瑕疵的冰棍,比如模具有些裂縫,或者模具在放入鹽水池中沒放穩,裡頭的冰棍就會沾一點鹽水。本來甜甜的冰棍就會帶上些許鹹味,我感覺沾了鹹味的冰棍貌似比純甜的更好吃。這樣的冰棍不适合對外,但是自己吃吃無妨,也不需要票。所以那個時候的我,吃了不少這樣略帶鹹味的“鹽水棒冰”。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鹽水棒冰”是否對身體有害,反正我媽在冰機房工作了至少三個夏天,我也吃過了不少鹽水棒冰,身體一直棒棒的,想必是無害的。
對了,這種鹽水池裡凍出來的冰棍要比冰箱裡冷凍出的好吃很多。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又或者在那個物資還相對匮乏的年代,選擇不多的我們,吃任何東西都會覺得更美味些吧。
這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事了,那個年代沒有相機,所以啥照片都沒有,我在網上找了一大圈,也沒有任何合适的圖片,和記憶中的事物能夠匹配起來,所以就随便找了幾張棒冰圖片完事。大家自行腦補那個場景吧:偌大的鹽水池裡,漂浮着幾十個方方正正的金屬格子,格子裡全是一根根的棒冰。而整個冰機房,都彌漫着飕飕的冷氣,還有滿溢的冰棍香氣。
那個時候的夏天本來就沒有現在熱,有了這種棒冰,一口下去,更是暑氣全消了。
(注:圖片來自網絡,與文中所說内容關系不大,隻是随意的配圖,以求版式美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