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詞膨脹。
前天淩晨,所有《守望先鋒》玩家迎來了OW自2020年4月發布新英雄回聲以來可能最“重磅”的更新——遊戲總監Jeff Kaplan,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姐夫”,離職了。
4月21日,暴雪官方發布通告,稱Jeff Kaplan已經正式離開效力已經有19年之久的暴雪,而《守望先鋒2》的開發任務落到了另一位暴雪老兵Aaron Keller的身上。
作為暴雪最資深的設計師之一,也是OW多年以來出鏡最頻繁的官方人員,Jeff的離開在OW玩家社群裡激起了大規模的反響。盡管玩家群體對Jeff的評價不一,但大家看上去都有些意外和落寞,就像遊戲圖标默不作聲地灰了下去:
自嘲自己玩的遊戲變成了“deadgame”,這一幕在近幾年來,實在是出現得太頻繁了。
1
前段時間,我在一個遊戲論壇上看到網友發帖,标題叫做【X站獲得dead game獨家播放權】。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衆乍一看,腦子裡很容易就會冒出疑惑的聲音,“你到底在說哪個dead game?”
事實上這就是個普通的資訊帖,講的是OWL的轉播權——隻要玩家點擊去随便浏覽一下便會恍然大悟。正常情況下,網友閱讀完内容之後應該圍繞資訊本身發言才對,但僅僅是因為樓主在标題上動了點小手腳,評論區便大面積歪樓了。
比如喜歡挑事兒的就會對守望先鋒的現狀産生質疑,“就你也配叫dead game?”
接着就是曾經榮膺過這一稱号的“前輩”們下場群魔亂舞,争奪誰才是全場唯一通天dead :
“不是說風暴已經不辦比賽了嗎”
“OW好歹會出2,風暴也還在更新,SC2才是真的dead”
“不就是想釣刀斯林麼……”
遊戲玩家,尤其是多人在線競技類的玩家,好像越來越愛用“dead game”這個詞彙,來形容一些讓“玩家感到未來希望渺茫”的遊戲。
它的應用場景包括但不限于:遊戲熱度下滑、關鍵制作人員離職、研發團隊長期摸魚甚至暫停更新……等一系列負面處境。
但凡此類情況發生,玩家評論中少不了有人要說上一句“dead game”,看上去渣而無情,但更多是用來表達一種無奈而自嘲的情緒。
但在沒有任何信息鋪墊的情況下使用它,如今就很容易在不同遊戲的玩家之間造成歧義。
尤其是有些謎語人趁亂玩梗,在原有基礎上加大劑量,弄出不少令人摸不着頭腦的迷思發言。比如“那個dead game 其實也是真dead game就是沒有這個dead game這麼dead。”
(對答案時間,請寫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隻要敲的dead game足夠多,就永遠沒人能猜到你到底想表達些什麼玩意。
一小串英文能讓網友們玩得如此開心,問題大概還是出在dead game這個詞身上。
2
作為一個網絡詞彙,dead game是“自由”的,沒人知道它最早從何而來,也沒人知道當初發明它的人最早是想用來幹嘛。
根據海外梗百科網站knowyourmeme記載,dead game這個詞網絡上最早被發現是在2010年10月10日。當時有位名叫Steve的用戶在論壇上發帖,主題是“如果讓一些涼掉的遊戲系列複活,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由于這些系列大多都有些年頭,處于長時間沒有新作的狀态,所以他就像《尋夢環遊記》裡對于死亡的概念一樣,在這些即将消失在玩家記憶中的遊戲系列前加上了一個象征死亡的“dead”。
不知道是不是玩家覺得這個詞兒放在遊戲領域顯得十分貼切,打那以後dead game就開始頻繁出現在reddit上,但相比涼透了,更多用來形容一些遊戲“半死不活”的現狀。
據不完整統計,截至2015年1月1日之前,該詞在《星際争霸》和DOTA2的相關頻道中已經累計使用超過1600多次,可見對于dead game一詞的用法,當時國外的網友們已經玩得很溜了。
隻不過當時玩家的主要diss對象是星際争霸和MMO
至于這個梗什麼是時候傳到國内的,目前依然沒有定論,不過能夠确定的是在網上翻閱新聞記錄,便會發現用dead game一詞指代遊戲的現象,是在2015年之後才漸漸出現的。
期間有不少玩家将“始作俑者”的名号給到了王思聰頭上,原因起源于一張截圖,内容是2015年左右網友們在鬥魚直播間問他怎樣看待如今的DOTA2。
王思聰當時的回答是“時代是會變的,遊戲已經不流行了“,然後補上了那句振聾發聩的名言,“d2這個遊戲在中國已經基本死了”。
這一記直球甩在玩家臉上當即引起了不小反響,當時許多人拿它作為噱頭奔走呼号,以至于傳着傳着,沒過多久網上就開始出現用dead game指代DOTA2的說法。
再加上2015年《英雄聯盟》的确在資本追捧下如日中天,許多方面都對老前輩DOTA2實現了碾壓,期間不少DOTA2玩家,就幹脆将dead game挂在嘴邊作為一種佛系自嘲,時間一長,“DOTA2=dead game”自然就發展成了一個玩家之間心領神會的梗,漸漸流傳開來。
不少玩家因此将DOTA2封為deadgame正朔,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3
然而就猶如巫妖王隕落時阿爾薩斯他爸道出的那句“王權沒有永恒”一樣,沒有遊戲會在流量的寶座上得到永生——事實證明,很多紅極一時的遊戲最後都沒能熬過DOTA2。
伴随着熱度逐漸流失,存在感漸漸稀少,熱愛它們的玩家開始不安,進而抱怨,dead game一詞的泛用性,也就水漲船高了。
除了“dead game本dead”DOTA2以外,近些年來情況比較惡劣的重災區似乎都是暴雪遊戲。
作為曾經一度被人尊稱為“爸爸”的遊戲開發商,它的确影響了一代玩家;但同時由于早年影響力實在太大,也因此囤積了一大票對暴雪IP有深重情感的老玩家。
但形勢比人強,2018年12月,曾經野心勃勃的《風暴英雄》宣布取消官方電競比賽,主力開發者将轉移到其他項目中就職,僅留下少量人員維持新英雄和活動主題的開發;兩年後,同樣的命運落到了《星際争霸2》頭上,隻不過好在有ESL等第三方接盤職業賽事,如今的星際争霸賽事生态才不至于轟然倒下。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就不難理解Jeff離職後玩家們的落寞。作為暴雪産品線上輝煌過的後起之秀,《守望先鋒》也已經有整整一年時間沒有更新過新英雄了,似乎大家隻能把全部的期待放在《守望先鋒2》的身上。
如此龐大的陣容都在dead game的争奪序列裡,也不怪玩家會吐槽這個稱号的模糊性——光是暴雪粉絲内部競争,就夠評選半天了。
當然從字面意義上來看,dead game本身其實是不太嚴謹的。畢竟dead是死亡的過去式,而此前提到的這些遊戲或多或少都還擁有着活躍的玩家和粉絲,非要較真的話,其實得把他們挨個從dead game的陣容裡開除掉。
從這個角度來看,dead game一詞實在是有點“通詞膨脹”。連《堡壘之夜》《英雄聯盟》出現一些熱度下滑,都會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它們是不是也要成為deadgame了。
“《堡壘之夜》真的成了一個dead game嗎?”
它們真的“dead”了嗎?那得看理解角度了,與其說dead game是在唱衰一款遊戲,倒不如說這個詞反應了玩家對一款遊戲複雜的感情。
畢竟,真真切切在事實上停服的遊戲有那麼多,我們卻隻會選那些尚在穩定運營的遊戲加以自嘲——人人都笑dead game ,人人都玩dead game。或許從來就沒有人希望自己玩的遊戲真的dead,隻是想表達“曾經愛過”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