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Henry老師。
今天我們一塊聊聊會計恒等式那些事兒。
會計等式可不隻是一個“等式”而已,它還是複式記賬、試算平衡和編制财報的理論依據。
它包含了數學意義、經濟意義和會計意義。
會計等式有兩個表現形式:
1. 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靜态公式)
2. 收入—費用=利潤(動态公式)
對于“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Henry老師需要重點解答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如何通俗易懂地快速理解這個等式?假設Henry老師現在想出去創業開一家水果攤。Henry老師回去翻箱倒櫃,隻找到2萬塊。隻好找銀行貸款3萬;Henry老師的老爸老媽“慷慨解囊”,資助1萬塊。就這樣東拼西湊,湊夠了6萬塊。
銀行是Henry老師水果攤的“債權人”,對應公式中的“負債”;老爸老媽是Henry老師水果攤的“投資人”,對應公式中的“所有者權益”。
這裡便出現了最原始的“資産負債表”:
因此,該等式的左邊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擁有多少資産”,等式的右邊則可以理解為“資産的來源”。同時也是編制資産負債表的依據。
第二,這個等式能否調整位置呢?像圖片上這樣書寫是否正确?
Henry老師告訴大家這樣是不可以的。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會計等式是具有經濟意義的。因此,隻能書寫成“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
“負債”在前面是指當企業破産清算時,債權人可以優先行使求償權。這白了就是需要先還了債權人的那部分債務之後,剩餘的再分配給投資者。對于“收入—費用=利潤”,Henry老師想向大家解釋兩個易混淆的知識點。
公式中的“收入”是指“營業收入”,“費用”是指“營業費用”,“利潤”是指“營業利潤”。
在不考慮利得與損失的情況下,在利潤表中“收入—費用=利潤”是成立的。所以,該公式也是編制利潤表的依據。
今天就聊到這裡。關注Henry老師頭條号,備考不迷路!
往期精選:
會計的四大基本假設弄不明白?通俗解析,妥妥教會!
技多不壓身!不妨考慮挑戰一下這張證書
會計人必看!這8條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掌握了至少提20分!
會計六大基本要素還能這樣解讀?2分鐘掌握!漲知識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