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粗鹽提純
(一)、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難溶性雜質,可以用溶解、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淨的精鹽
(二)、實驗用品
燒杯、玻璃棒、鐵架台(帶鐵圈)、漏鬥、濾紙、蒸發皿、酒精燈、藥匙、量筒、托盤天平、坩綱鉗、粗鹽、剪刀、火柴。
(三)、實驗步驟:稱量粗鹽,溶解,過濾,蒸發,稱量精鹽,計算産率
(四)、注意事項
(1)實驗過程中玻璃棒作用:
溶解時攪拌,加速溶解;
過濾時引流;
蒸發時攪拌,使液體均勻受熱,防止液體飛濺;
蒸發結束,轉移固體。
(2)過濾操作:
①制作過濾器
②過濾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③多次過濾後濾液仍渾濁的可能原因:(可參考過濾)
濾紙破損;過濾時漏鬥裡的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儀器不幹淨等。
(五)、誤差分析
1、影響産率偏低的因素:
(1)固體灑落(包括溶解前的粗鹽和蒸發後的精鹽,蒸發時沒南攪拌,固體濺出);液體濺出
(2)溶解不完全,過濾不完全,轉移精鹽不完全
(3)在稱量精鹽的操作中,在天平指針偏左時就開始讀數;
(4)沒有用少量水洗滌燒杯、玻璃棒以及過濾裝置中殘留的固體。
2、影響産率偏高的因素:
(1)提純後的精鹽尚未完全幹燥就稱其質量:
(2)粗鹽中含有其他可溶性固體。
(3)過濾時由于濾紙破損或者所倒液面高于濾紙邊緣等原因導緻了濾液渾濁而未進行重新過濾。
(4)在稱量精鹽的操作中,在天平指針偏右時就開始讀數。
(5)稱量精鹽時天平的右盤上未放一張質量相等的紙。
九、金屬除鏽
(一)實驗現象
幾天後觀察,A試管中鐵釘生鏽,在水面附近鏽蝕嚴重,
B、C試管中的鐵釘沒有生鏽
原因:A試管中的鐵釘同時與水、氧氣接觸而生鏽;B試管中的鐵釘隻與水接觸不生鏽;C試管的鐵釘隻與幹燥的空氣
(二)實驗分析
接觸不生鏽;A、B對比分析說明鐵生鏽需要氧氣,A、C對比說明鐵生鏽需要水
(三)實驗結論
鐵生鏽的條件是鐵與水、氧氣同時接觸
(四)、實驗注意事項
1、B試管中将蒸餾水煮沸并迅速冷卻的目的是趕走水中溶解的氧氣。
2、B試管中在水面覆蓋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絕氧氣。
3、C試管上方放棉花和幹燥劑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
4、此實驗利用的是控制變量法,一定注意變量隻能有一個
銅與鐵類似,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鏽,其條件為:銅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同時接觸。
十、探究燃燒條件
(一)、實驗現象:
1、圖A中,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産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的熱。
2、圖B中,水中的白磷燃燒。
3、圖C中,小木條燃燒,小石子不燃燒。
(二)、實驗結論:
1、由圖A中,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燃燒需要氧氣。
2、由圖A中,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着火點
3、由圖A中水中的白磷不燃燒,圖B中水中的白磷燃燒。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燃燒需要氧氣。
4、圖C中,小木條燃燒,小石子不燃燒,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燃燒需要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助燃劑(氧氣、空氣等),溫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着火點。
(三)、總結與反思:
1、本實驗采用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注意變量隻能有一個
2、該實驗裝置的主要缺陷是:白磷燃燒産物五氧化二磷有毒,會污染空氣。十一、二氧化碳與堿液的反應
實驗現象:氣球變大原因: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吸收二氧化碳集氣瓶中壓力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慢慢膨脹注意事項:氫氧化鈣換成氫氧化鈉也可以
實驗弊端:二氧化碳不僅能與堿反應,也能與水反應,所以不一定能夠說明氣球變大是因為二氧化碳是與堿溶液的反應,最好把溶液換成固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