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①與虞人②期獵③。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⑤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
注解魏文侯和管理山澤的官員約定好打獵的時間。這天,魏文侯與大臣們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魏文侯将要出去,身邊的人說:“今天飲酒這麼快樂,天又下雨了,大王要去哪裡呢?”魏文侯說:“我與管理山澤的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現在很快樂,怎麼可以不遵守約定的時間呢?”于是魏文侯前往打獵的地方,親自宣布取消了這次活動。魏國于是開始變得強盛。
說“期”:“期”的本義是“約會,約定”。如上文中的“魏文侯與虞人期獵”,又如,“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釋義。
魏文侯與魏國霸業
魏文侯,名斯,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将,首先在戰國七雄中實行變法。
魏文侯對内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對外開疆拓土,使魏國一躍成為中原的霸主。
接下來介紹二個關于魏文侯的典故。
魏文侯從谏
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國,攻破中山國後,他把中山國封給他的兒子擊。
魏文侯向群臣問道:“我是怎樣的君主?”群臣都說:“您是仁愛的君主。”
任座卻說:“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卻把它封賞給您的兒子,怎麼能說是仁君?”
魏文侯發怒了,任座跑了出去。
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君。”
魏文侯問道:“你憑什麼這麼說?”
翟璜說:“臣聽說國君仁愛,臣子就直率。剛才任座講話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愛。”
魏文侯十分高興,就讓翟璜叫任座回來,他親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奉為上賓。
——出自《資治通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次,魏文侯外出遊曆,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着皮衣背着柴禾。
魏文侯說:“你為什麼反穿皮衣背柴禾?”
那人回答說:“我很愛惜皮衣上的毛。”
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有地方依附了嗎?”
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
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與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現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百姓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必定是向百姓加重征收得來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甯,國君的地位也難以鞏固,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出自《新序·雜事》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
啟發與借鑒
魏文侯身為一國之君,雖然對方是小官吏,即便天氣有變,依然冒雨赴約,體現了他的誠信,也是他賢德的一個縮影。魏國能夠成為當時的霸主,與魏文侯的誠信應不無關系。
古人雲:“言必信,行必果。”許下諾言,隻需張口,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但要在任何情況下都信守約定、踐行諾言,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你的行為,就是你品德和人格的體現。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