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07:06:51

去年,papi醬與老公結婚五年不見家長的事,在網絡上大熱,他們對婚姻和愛情對獨立的态度,讓網民們羨慕不已。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1

大家都說,沒錯,因為愛情而結合的婚姻就應該這樣,沒那麼多顧慮,也不用父母擔心,畢竟兩個人結婚又不是跟對方父母結婚。

真的是這樣嗎?可不一定呢。

01兩人相見,六人在場

有心理學家提出,兩個人見面實際上有六個人在場。除了現實的兩人,還有各自想象的自己和對方。而現實和想象之間的差距,往往決定着這兩人的關系。

閨蜜小方,是個溫順、溫柔的女生,她男朋友小強則是個性較強又有主見的男生。因為小方希望自己能嫁一個剛強有主見的丈夫,小強希望娶一個溫柔聽話地妻子,所以他們結婚了。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2

可是婚後不久,就因為買東西誰花錢爆發了矛盾。小方說,他是丈夫,應該給我依靠,怎麼能讓我去花錢買日用品呢。小強說,料理家頭細務本來就應該是妻子該做的事,而且花的錢都是小錢,怎麼能不做呢?

兩人就因為對方跟自己想象中的丈夫、妻子形象不一樣,而開始頻繁吵架。

其實,在小方的原生家庭裡,爸爸是一家之主,從賺錢到家務活,都一力承擔,而且對她和媽媽關心備至,她的概念中,這就是未來丈夫的樣子,她作為妻子隻要溫柔、順從就行了。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3

而小強的原生家庭裡,爸爸負責賺錢、常常在外應酬,媽媽負責管家和照顧孩子,把家裡大小事情打理的有條有理,在他的概念中,這才是妻子該有的樣子,他作為丈夫,需要被照顧和體貼。

所以他們都活在了自己對自己、自己對對方的想象中。

02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其實婚姻也好、愛情也好,甚至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我們的相處模式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對對方或者情景有個預期,這個預期就是想像中的對方和自己。

當對方與自己的期待相符,如結婚前的小方和小強,兩人就情投意合。當對方與自己的期待不符,如結婚後的小方和小強,矛盾就爆發。這實際上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好在,在一段穩定的關系中,人們都抱有向好的強烈意願,這就是婚姻和戀愛的不同。在戀愛中,性格不合就分開,不用改變自己。而在婚姻中,有了責任感的束縛,離婚是謹慎的,所以在雙方都希望關系能夠和諧的前提下,改變自己也就成為了可能。

小方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她也樂意多承擔一些家務,以及家庭的開支,小強看到了小方的改變,也對她更加關心,給她經濟支持。兩個人的矛盾也就化解了。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4

這大概就是婚姻中常有的磨合期,磨合期裡調整了自己的,就能夠走下去,而調整不了的,可能一輩子在磨合甚至離婚。

在關系中,環境和他人都不容易改變,所以我們更需要懂得調整自己去适應環境,适應對方。

03懂得适應,需要同理心

懂得适應,是高情商的表現之一,不但需要觀察身邊的環境,有接納自己和改變自己的勇氣,更要有覺察情緒、換位思考的能力。簡言之,需要有同理心。

英國文化思想家羅曼·克茲納裡奇長期研究同理心,并在著作《同理心》中提出定義:

同理心是想象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借此了解對方的感受與看法,然後再思考自己要怎麼做。

換句話說,同理心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5

有一個關于同理心的視頻,直觀地道出了同理心的四個特征:能代入他人立場、不作評判、體察他人的情緒并與之交流、與他人一同感受。舉個例子:

當人們遇到令人沮喪的事情,就如同掉進了洞裡。一般人可能會說,太糟糕了,怎麼會有這種事?别太低落了,你至少還能……

而有同理心的人會選擇爬進洞裡告訴他,嘿,我知道這裡是什麼感覺了,你不是孤單的一個人。雖然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來安慰你,但很感激你告訴我這件事。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6

事實上,前者會令人更沮喪,因為事情往往幾乎不會因為幾句話而變好。後者雖然并沒有說什麼,但感同身受,才是心與心的連接。這種連接讓人更容易接納沮喪,隻有接納才能讓事情慢慢變好。

同理心,恰恰能幫助人們接受痛苦。

曾獲得美國國家設計獎的帕特麗夏·穆爾,她最為人稱道的是,她為老年人設計,讓他們即便是活動不便也能方便使用産品。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7

當年,20多歲的她,在臉上塗抹厚厚的乳膠、帶上厚重的眼鏡、耳朵裡塞着耳塞、把身體纏上繃帶、穿着高低不一的高跟鞋,裝扮成行動不便、患有關節炎的85歲老太太,造訪了100多座城市,為了親身體驗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困境。

她的貢獻不僅僅在産品本身,更在于覺察到老年人活動不便以後的無助、沮喪和失落感,用産品幫助他們接納老去的狀态。

04同理心的缺失

同理心适用于各個領域,尤其是在婚姻裡,來自兩個不同家庭、成長背景,擁有不同個性的人一同生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就更需要同理心去體察對方,考慮如何共同走下去。

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因為出于自我保護、階層分化等原因,又或者出于權利集團的私心,人們都被教導要以自我為中心,關注内在的感受,往往忽略或者無視外部的世界,更别說要站在别人的立場,體會别人的感受。談何容易。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8

但可喜的是,其實每個人都有同理心。亞當·斯密說,我們的心靈有能力“設身處地為痛苦的人着想”,這是我們道德感和同理心的來源。

有了這個前提,在婚姻裡的兩個人,就可以通過一定的覺察和行為,共同培養同理心。

但在這之前,我們需要明白,為什麼生來就有的同理心會常常發揮不出來?羅曼認為,我們面臨着四個根本的社會與政治障礙,使得我們的同理心想象無法充分發揮。這些障礙是偏見、權威、距離與否認。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9

偏見:貼标簽的邏輯,所有的刻闆印象都會磨滅人性,造成冷漠。

權威:面對權威,人們往往選擇屈服,這會使他們放棄同理心本能。

距離:空間距離、時間距離和社會背景的距離,離我們越遙遠,同理心越弱。

否認:人們往往對自己的無動于衷予以否認,以免除内心因同理心産生的罪惡感或道德責任感。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摒除這些環境和文化強加給我們的障礙,同理心就能得到發揮。

05婚姻裡的同理心:放下印象,真切地關注身邊的這個人

其實,貼标簽也好,屈服于權威也好,又或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本質上都是因為我們看不見對方,和這個人本身的特質。所以,結合《同理心》這本書,我們可以從培養同理心的角度,探讨改善婚姻關系的方法。

留出談話時間。我們喜歡一個人,往往是因為他的外貌、才華、能力,又或是他的身份、地位、金錢等等,但這些都隻是他身上的某個标簽。如果要走進婚姻,需要撕下這些标簽,讓兩個人走的更近一些。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10

而談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每天或每周留出固定的談話時間,列出你們都感興趣的話題,一方面放下平時的身份,傾訴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另一方面,也放空自己,全神貫注地聽對法說話,不加評論也不設立場。這樣的談話中,我們能拉近與對方的距離,找到相互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而近距離這就是培養同理心的重要條件。

一起去旅行。創立旅遊業的托馬斯·庫克說:

旅行可以驅散傳說的迷霧,掃除從襁褓時期開始積累的偏見,借由面對面的接觸,使我們獲得完全的理解。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11

而夫妻之間的旅行,讓雙方共同置身于同樣的環境,體驗同樣經曆,更容易讓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抱着合作的心态生活。有人調侃,結婚就是找個隊友過下半輩子。不無道理,婚姻本身不是墳墓,婚姻中的瑣事才是葬送愛情的墳墓,做家務、養育孩子等等,無一不需要兩人的親密合作。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12

社會學家理查德·森尼特表示,合作可以讓“彼此毫無瓜葛或者利益沖突,彼此相處不融洽或地位不平等,彼此之間缺乏理解的人結合為一體。”而羅曼也提出“當人們共同面對緊急的狀況,或 讓他們追求共同的目标時,往往容易引發同理心。”

共看一部作品。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往往讓人有代入感,我們能因為劇中人、書中人的遭遇或笑或哭,也從書中人身上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如果能找到大家都想看的作品,無論是一起觀看也好,還是一個人看完再分享給對方,這種感受和感悟的分享,是最貼近人心的。

兩個人在一起不要害怕世俗的眼光(兩人相見六人在場)13

無論是交談還是旅行,是合作還是分享,目的都是為了放下偏見、拉近彼此的距離,盡可能地關注真實的對方。

正如那句話,我愛你,因為你就是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