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花”是流傳于晉豫地區民間的傳統煙火,也是我故鄉臨汾堯都區迎新春的傳統項目之一。談起“打鐵花”我總是情有獨鐘,既有故鄉的美好回憶,也有年少時遺留的憾事,更有對母親深深的愧疚。
(1)
“打鐵花”是老百姓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業興旺紅火的民間傳統慶祝儀式,其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鼎盛于明清時期,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打鐵花”素有“民間焰火之最”“中華第一鐵花”的美譽,2008年還被國務院和文化部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打鐵花”主要以煉鐵爐、鼓風機為工具,以生鐵、焦炭、木屑為原料,取材簡易,操作簡便,其原理就是利用木闆擊打熾熱的鐵液和木屑混合物,最後在空中形成四處輻射的絢麗火花。“打鐵花”是我國漢族最富有特色民間習俗之一,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最為璀璨的民間藝術之花。
我對“打鐵花”第一次印象,大概是還是在5、6歲的時候。記得當時在春節期間,賈得村生産大隊在我家北面鄰居院子裡的清式民居樓頂上,組織一次“打鐵花”表演活動。當時,父母領着我在自己院子裡擡頭觀看,隻見天空中陣陣燦爛奪目的鐵花,伴着人們的呐喊及鞭炮聲,轉瞬即逝,流光溢彩,燦爛奪目,蔚為壯觀……
自此,“打鐵花”就深深植根于我幼小的腦海裡。天生好奇的我,當時不時地詢問鐵花是如何打出來的呢?然而,當時父母似乎也描述不出來,從此我對如何“打鐵花“”就産生了濃厚興趣。另外,我還杞人憂天,擔心鐵水飛濺,萬一落到自家的柴禾堆上引起火災,怎麼辦?
記得我上小學四年級時,春節期間在賈得村東的曠野上,賈得人民公社組織了一次“打鐵花”慶元宵節活動。當時,我顧不上吃晚飯,與發小們早早就前去觀看。由于“打鐵花”區域有民兵負責警戒,因而我們就無法靠前去詳實觀看“打鐵花”藝人們的準備工作。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打鐵花表演終于開始了。當時人們隻能站得遠遠地“隔岸觀火”。但見朵朵鐵花綻放夜空,金花四濺,異彩紛呈,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觀景象,令觀看的人們喝彩不已,而我們小孩子更是高興的又蹦又跳。那時,雖然經濟條件不行,但我們總是異常快樂的。
當時,我觀察得很仔細,回家以後自己寫了一篇“打鐵花”的作文,交給老師以後還受到了表揚。這次觀看“打鐵花”雖然感覺很好,但我感到仍不過瘾,心裡的疑惑還是沒有解開,我仍然不知道“打鐵花”具體是如何打的?
當年,我二哥已經在賈得機械廠鑄造車間當學徒工,在開完鐵爐、搞完鑄造以後,他與師傅們就用所剩的鐵水,玩玩精彩刺激的打鐵花。于是,頗有經驗的二哥就給我講了打鐵花的具體方法及操作步驟,并許諾有機會帶我去廠子裡去看他們玩“打鐵花”。
據二哥介紹,打鐵花首先要在熔爐裡化好鐵水。打鐵花的人雙手持有“上棒”和“下棒”兩根木棒,“上棒”的大頭一側帶有圓坑;将一小勺通紅的鐵水倒入木闆的圓坑以後,打鐵花的人平端着“上棒”,快速跑到制定位置,然後用“下棒”由下而上擊打“上棒”,“上棒”大頭一側圓坑中的鐵水就被打散到天空中,通紅的鐵水溫度經過奮力一擊,在空中瞬間化作一片絢爛,猶如盛開成一片片“火樹銀花”。
(2)
令我終生難忘的“打鐵花”還是在1975年秋天。當時忘了因為何種原因,我們賈得村西邊鄰村的柴村組織過一次規模壯觀的"放煙花"及“打鐵花”表演活動。當時,臨近的十裡八村的鄉親們都去觀看,那真是聲勢浩大,人山人海,熱鬧空前,場面壯觀。
當時我已經在賈得機械廠鑄造車間參與過學工活動,已經見識過了工人師傅“打鐵花”的業餘水平。比起“放煙花”來,由于“打鐵花”表演更為驚險刺激,也比較省錢。因而我對這次專業團隊“打鐵花”的表演活動更是期待有加。
為了好好地欣賞這次高水平的“打鐵花”活動,我與發小們結伴而行,大家很早就步行到了柴村。當時我就很想湊近好好看看“打鐵花”的工具、以及現場的布置情況,但由于民兵警戒很嚴,我們難以靠前,隻好遠遠地觀看。
夜幕降臨以後,在首先釋放了一陣煙花以後,氣勢磅礴的“打鐵花”表演正式開始了。 由于人太多,我們無法通過密集的人群去打“打鐵花”的現場活動,因而隻能仰望天空,欣賞一撥又一撥煙花綻放的絢麗景觀。高溫鐵水被擊打到天空以後,猶如一顆顆流星滑落,氣勢磅礴,絢麗多彩。朵朵鐵花猶如天女散花一般璀璨奪目。天空綻放出“火樹銀花”奇觀震撼的場景引來人們一陣陣的尖叫聲。
聚是一勺鐵,散是滿天星。“打鐵花”的景象正可謂“烘爐入夜熔并鐵,飛焰照山光明來。忽然傾洞不可收,萬壑千岩灑紅雪” ,現在回想起當年的情景,使我對清朝詩人張晉這首《鐵花行》才有了更貼切的認識。
“打鐵花”是勇敢者的表演形式。打鐵花主要分為“掌爐”和“掌勺”兩部分。掌爐者負責冶煉、擡送鐵水;掌勺者負責打樹花表演。據二哥介紹,打鐵花的方式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方式一:打鐵花者從爐中取出鐵水,一手拿着盛滿鐵汁的木棒(上棒),另一手拿着普通木棒(下棒),以下棒猛擊上棒,鐵水被擊打到高空形成“鐵花”。
方式二:一人從爐中舀出高溫鐵水,将鐵水抛起,另一人用木闆奮力打向空中形成“鐵花”。我本人感到此種方式由兩人完成,應該比較危險。
方式三:打鐵花者從水桶内取出濕柳木勺,舀起熾熱的鐵水向古堡或城門牆上潑去,鐵水碰到堅硬冰冷的磚牆後立即炸裂濺射并發出噼裡啪啦的脆響,形成樹冠狀的火花,場面壯觀,視覺沖擊震撼。
在我故鄉賈得村搞鑄造是一種傳統,而“打鐵花”也是不少人的喜好。人們利用“花”與“發”的諧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發”之意,象征着财源廣進、幸福安康。當然,當年由于種種原因“打鐵花”的表演花樣比較少,遠沒有現在複雜多樣的表演形式。近年來,我在互聯網上看過不少“打鐵花”專業團隊精彩表演的短視頻,确實異彩紛呈,令人歎為觀止。
打鐵花的組織者先在一個寬闊的場地上搭起一個一丈多高(約4米)的“花棚”,現在一般都是搭兩層,應該是為了綁縛更多的煙花爆竹,第二層一般2米,在每層棚頂鋪上樹枝,上面綁滿各種煙花爆竹。花棚頂部正中豎起一根一丈多高的木杆,稱為“老杆”,老杆上也綁滿各種鞭炮煙花,在頂上綁上長挂鞭炮和大型煙花,稱為“設彩”。
在花棚旁邊安裝有至少兩副融化鐵水用的熔爐及鼓風機,花棚旁邊立一座熔化鐵汁用的熔爐,把事先準備好的生鐵熔化成鐵水待用。打鐵花開始前,表演的壯漢們個個脫光上衣,赤裸上身,頭上反戴葫蘆瓢,瓢把朝前,主要用來保護頭部及頭發。當鐵水溫度達到1600℃—1700℃時,就可以開始進行打鐵花表演了。
打鐵花開始時,十幾個打花者排隊在熔鐵爐前取鐵汁,這樣一人接着一人,一棒接着一棒,在熔鐵爐和花棚之間循環往複,鐵花便棒棒相連、絡繹不絕、連續不斷。表演者連續穿梭不斷地接水打花,所有環節全憑眼快、手快、腿快,場面自然驚險刺激。熟練的表演者總能以不同的力道、角度,結合風向、環境,打出一朵朵千姿百态、争奇鬥豔、精彩紛呈、璀璨絢麗、炫目綻放的“鐵花”。飛向上方的鐵水碰到棚頂的柳枝後迸散開來,引燃上面綁縛的煙花爆竹,霎那間鐵花如瀑飛濺,鞭炮齊鳴煙花滿天,聲音震撼好不壯觀!
(3)
說起“打鐵花”來,總能激發起我濃濃的思親念鄉之情。我至今還有一些遺憾,例如:我從來沒有超近距離看過專業團隊如何“打鐵花”;當年在故鄉校辦工廠搞鑄造時,我也沒有利用晚上開爐澆注剩下的鐵水親自玩一把“打鐵花”。這倒不是說我們沒有膽量去“打鐵花”,關鍵是學校老師為了确保安全而禁止我們這樣去做。
我二哥當年在賈得機械廠專職搞鑄造工作,而我三哥在1977年參加高考前,也曾經在村辦的鑄造廠幹過一段時間鑄造工作。當時,他們都利用開爐所剩下的鐵水玩過“打鐵花”。唯有我雖然幹過鑄造,卻一次“打鐵花”也沒有親自玩過,而這也是我至今感到遺憾的原因所在。
1976年柴村“打鐵花”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倒不是說,當時我歲數大了些,對這次“打鐵花”記憶有多深,也不是說當時“打鐵花”表演有多麼的精彩,給我留下特别的印象。而是我因為這次觀看“打鐵花”,差一點釀成大禍并造成難以想象的嚴重後果。
記得當時在觀看“打鐵花”時,我由于内急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并拉了一潑屎以後,就與同伴們走散了。走散就走散吧,反正同村的人還有不少,總能遇見認識的人。然而,當時好奇心促使着我,卻在打鐵花表演結束以後,幹脆逆着回家人流而去“打鐵水”的表演現場看了個究竟。正是因為我這一單獨遲回家的莽撞行為,差點造成我母親雙目失明,差一點給我帶來終生的愧疚。
話說在觀看“打鐵花”那天晚上,當時我母親在家裡一直等我回家。當聽見隔壁四鄰都陸續回來時,我母親就到街上問回來的人是否看見我,大家都說沒有看見。後來,看見同行的發小逐一都回來時,我母親就急得坐卧不甯、胡思亂想。她忽而猜想是不是我與别人打架了?忽而又猜想想是不是我回來抄近道時掉入莊稼地裡的墓穴中……。不過,盡管比别人回家晚了,但最終我還在獨自平安回到家了。
然而,由于母親終日勞作,熬夜過度,加之因我回家晚而突然着急上火,因而可能在原有炎症基礎上就引發了嚴重眼疾病。從第二天起,母親的眼睛開始紅腫,眼角開始生長息肉,而且息肉長得很快。向村衛生所買了點眼藥水使用以後,過了幾天母親的眼病仍然沒有任何好轉,後來甚至還雙眼模糊,看不清東西。由此看來隻有做手術将息肉割掉了。由于當時家裡經濟條件很差,也沒有錢到城裡醫院治療,母親就讓村裡的“土大夫”将雙眼的息肉都割掉了,而慶幸的是母親的眼病慢慢就痊愈了。
後來經過咨詢眼科醫生,我們全家都感到非常後怕。原來人們眼睛一旦長了息肉,息肉是不會自己消失的,這不僅會影響外觀還會引起角膜散光,而且會導緻視力下降,進而還會發展為遮擋瞳孔直至完全失明。如果不及時治療并任由息肉持續生長較大時,還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症,最終就必須采用複明性手術治療了。
當年身弱多病的母親總是有病亂投醫,她還大膽地嘗試過很多民間偏方,例如:為了治愈咳嗽哮喘,她曾經将壁虎塞到蔥葉裡生吞入肚。不過,令我們欣慰的是:年輕時經曆過舊社會兵荒馬亂的母親,自改革開放以來,随着我們家庭各方面條件的好轉,身體卻奇迹般地好轉起來。母親生前曾在我平朔的家裡度過了十多個冬天,她總是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慶幸自己趕上了國家昌盛的好年景,見識并接受了很多新生事物。
其實,小時候的很多事情都記憶模糊了。前些年母親在世時,給我唠叨起一些過往瑣事,但我對自己過失一直感到很自責及愧疚。2018年高壽的母親去世以後,沒有了母親,我想寫些回憶文章,很多事情要麼記不清了,要麼無從查問了。回不來的母親,回不去的故鄉,而這正是我心中永遠的思親念鄉之痛。
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無論如何,“打鐵水”這一民間文化藝術瑰寶,将永遠銘刻在我的内心深處。現在我仍然希望有機會能夠回歸故裡,再酣暢淋漓地欣賞一次“打鐵花”,再尋機會親身體驗一下“打鐵花”的樂趣,從而實現我心儀已久的夙願、以及年少未竟的夢想。
(呂延斌 2021年11月5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