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少林棍僧救秦王

少林棍僧救秦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15:13:55

作者/王家葵

編輯/孫超

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因為電影《少林寺》而脍炙人口,這其實是後人根據少林寺所立《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碑》附會而來。

真實情況大約是這樣的——隋末群雄争霸,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建國号為鄭,并遣其侄王仁則駐守柏谷塢,改稱轅州。少林寺在柏谷塢的田産皆被占領,引緻寺僧不滿,乃借李世民讨逆大軍破竹之勢,于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以僧昙宗、志操、惠玚為首,“率衆以拒僞師,抗表以明大順”,在轅州司馬趙孝宰的配合下,奪取州城,生擒王仁則。李世民得到消息,大感欣慰,三十日即派李安遠持“親筆信”到少林寺宣慰,約請“一二首領立功者來此相見”。

秦王在信中表揚少林寺僧,當“天下喪亂,萬方乏主,世界傾淪”之際,能夠“深悟機變,早識妙因”,認清形勢,“擒彼兇孽,廓茲淨土”,忠誠可嘉,鼓勵諸僧“勉終茂功,以垂令範”,待革命成功,可以“各安舊業,永保休佑”。

封賞尚在其次,因為當年選擇站在勝利者一邊,少林寺得以避開危機。武德五年,以少林寺坐落在“敵占區”,屬于“僞主寺院”,當依法廢省,令“僧徒還俗,各從徭役”。寺僧詣阙上表申訴,延至武德七年獲得批示:少林寺“依舊置立”。次年又賜地四十頃及水碾一具,以前沒收的地産也一并賜還。至貞觀六年(632年),寺僧不甘前件功勳所得“賜田”被簿錄為“口分田”,再次申訴。其中也提到:“僧等去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翻城歸國,其月卅日即蒙敕書慰勞,敕書今并見在。”官方傳訊相關人物,并調取秦王手敕“勘驗有實”,認為少林寺的主張合理,于是“準敕從實改正”,并刊立一塊“少林寺準敕改正賜田牒”。

圖1 裴漼《皇唐嵩嶽少林寺碑》(局部)

開元年間,少林寺僧又将當年唐太宗的這封信進獻朝廷,唐玄宗禦筆隸書“太宗文皇帝禦書”七字,交一行禅師帶回,“賜少林寺镌勒”。于是在開元十六年(728年),由吏部尚書裴漼撰《皇唐嵩嶽少林寺碑》(圖1),叙述本末。此碑用玄宗禦筆為碑額,其下先摹唐太宗手教,再以下才是碑的正文。不知在何時,又有人在碑額“太宗文皇帝禦書”之下,添刻橫寫的“已(以)上七字開元神武皇帝書”(圖2)數字,如此疊床架屋的碑版,也是罕見。

少林棍僧救秦王(十三棍僧救秦王)1

圖2 碑額下刻的“已(以)上七字開元神武皇帝書”

少林棍僧救秦王(十三棍僧救秦王)2

圖3 手教中的“世民”;軍民首領的“民”字

少林棍僧救秦王(十三棍僧救秦王)3

圖4 手教中王世充的“世”字

手教為行書,凡39行、行8字,第5行“世民”(圖3)二字與隸書碑一樣,是唐太宗親筆簽署。書信中王世充的“世”字(圖4),軍民首領的“民”(圖3)字皆未缺筆,應該是以原件上石;但除署名外,其餘行書字迹與唐太宗手書《溫泉銘》《晉祠銘》不相一緻,恐怕是代筆;可見李世民對此也沒有特别重視,在戎馬倥偬之際,幕僚拟出官樣的感謝信,由自己潦草簽名而已。

至于傳世拓本上,秦王和王世充的兩個“王”字都被鑿損,據《金石文字記》說:“碑内‘王’字俱镌去。按《金史》海陵正隆二年二月癸卯,改定親王以下封爵等第,命置局追取存亡告身、公私文書,但有‘王’‘爵’字者,皆立限毀抹。雖墳墓碑志,并發而毀之。則知前代封爵之碑,有‘王’字者多毀仆于此時。”也算小小的掌故,可資談助者。不過,以少林寺之大,連碑石上的“秦王”都保護不了,十三棍僧的傳說,更是靠不住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