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關節炎是指化膿性細菌引起的關節内感染,是一種對關節危害較嚴重的疾患。一旦診治不及時,病變關節将遺留不同程度的永久性殘廢。化膿性關節炎多見于兒童青少年次之,成人少見。常為敗血症的并發症;也可因手術感染、外傷感染、關節火器傷所緻;關節注射類固醇藥物,無菌要求不嚴格也易發生感染。一般病變多系單發,在兒童亦可累及多個關節。發病者男多女少。最常發生在大關節,以髋、膝多發,肘、肩、踝次之。
緻病菌
緻病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約占80%左右。其他有大腸杆菌、肺炎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嬰幼兒化膿性關節炎常為溶血性鍊球菌。
感染途經
最常見的是細菌從身體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病竈經血循環播散至關節。關節鄰近的化膿性骨髓炎也可直接蔓延引起關節炎,常見的有股骨上端髋骨、肱骨上、下端或尺骨上端骨髓炎并發化膿性關節炎,細菌也可由關節開放性損傷直接進人關節腔。除此之外,各種關節手術、關節穿刺、關節鏡檢查引起的繼發性感染,是值得注意的醫源性原因。
緻病因素
除細菌毒力外,機體抵抗力的低下是導緻關節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如疲勞過度大病初愈、長期或大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糖尿病、酒精中毒、低γ球蛋白血症、營養不良等,使在一般情況下不易緻病的細菌可乘虛而入引起發病。
臨床表現全身表現包括寒戰、高熱、全身不适等菌血症表現,起病急驟,白細胞增高,血培養可為陽性;局部表現包括受累關節紅腫、熱、壓痛,關節屈曲畸形位。久之,關節攣縮,甚至脫位或半脫位。X線攝片及CT掃描表現為早期見關節腫脹、積液、關節間隙增寬;以後,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疏松;晚期有增生和硬化,關節間隙消失,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融合,有時尚可見骨骺滑脫或病理性關節脫位。急性化膿性關節炎臨床症狀依不同病理階段而有所不同。
漿液性滲出期者
關節中度腫脹疼痛,關節正常外形消失,局部皮溫稍高、壓痛、有波動感關節因肌肉痙攣不能完全伸直,呈微屈曲狀。活動關節時,可伴有明顯疼痛,體溫升高,白細胞增加,并有輕度核左移現象。
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期者
一切症狀與體征均較漿液期者加劇。
膿性滲出期者
全身呈明顯毒血症反應,高熱、惡心、食欲不振,體溫可達39℃以上。白細胞計數增高達(10~20)×10^9/,中性白細胞在0.8~0.9,多形核白細胞明顯增多,血沉可達50~100mm/h。關節疼痛劇烈、拒動,較表淺關節如肘、膝、踝等局部有明顯紅、腫、熱及壓痛,可有波動感。為使關節内壓力降低及減輕疼痛,關節常呈半屈曲位,關節活動因疼痛受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