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3 10:30:36

小麗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學習成績在全年級都是數一數二的,學習生活卻比同齡人多了些許“難題”。面對老師讓自己在班上公開分享學習經驗的要求,小麗稱病“逃”了過去。面對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小麗以自己需要補課為由再次“躲過一劫”。家人提出要給小麗介紹一個學習小夥伴,她毫不猶豫地再一次選擇了回避。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由此産生逃避心理無可厚非。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可怕的是每一次面對問題都選擇回避。偶爾選擇逃避雖然可以暫時獲得安逸,但是不利于從根源上解決矛盾。

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對負面評價過分敏感,不善社交且缺乏自信,被稱為回避型人格障礙。

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的主人公就是典型的逃避型人格,女主角碩士畢業後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面對迷茫的未來和家人的殷切期盼,她決定與男主角簽訂婚姻契約,就如同就業一樣結婚。

即便契約婚姻無法解決失業和職業前景不确定的問題,卻給女主帶來了短暫的安逸。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孩子遇事總是躲)1

圖源:Pexels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孩子遇事總是躲)2

為何會選擇回避

和遺傳、心理、家庭等因素有關

回避型人格障礙也被稱為逃避型人格,是人格障礙的一種,患者在童年時就表現為孤獨或害羞,一旦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就會産生強烈的逃避感。

成年以後,患者自認為缺乏社交能力,吸引力不足,常處于過分敏感和自卑的情緒中,害怕被拒絕,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

由于人格障礙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較為複雜,目前尚未有科學的依據證實緻病原因,專家和學者普遍認為回避型人格障礙與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因素以及社會環境因素有關。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孩子遇事總是躲)3

圖源:Pexels

一是遺傳因素。遺傳對人格的發展和形成有着相對重要的影響,如果患者的家屬中患有人格障礙,患病率也會普遍高于其他人。

二是心理因素。人格是指一個人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的習慣方式和固定的行為模式,通常在幼年和童年時期開始發展。

如果患者在童年時期受到精神創傷、遇見重大精神刺激或經曆不良事件,就會對人格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增加患人格障礙的風險。

三是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如果在童年時期遭受父母的訓斥、嘲笑和批評,孩子就會将屈辱經曆内化,從而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象。

長期發展,孩子就會産生自己不值得被愛以及無法真正得到他人的愛等想法,從而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礙。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孩子遇事總是躲)4

圖源:Pexels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孩子遇事總是躲)5

如何走出習慣性回避,擁抱健康生活

回避型人格障礙患者通常較為自卑和内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表現為手足無措,可能會對成年後的職業生存和親密關系造成明顯的影響。

由于患者缺乏自信且害怕被嘲弄,因此往往避免冒險或回避涉及人際接觸多的職業活動。

為了改善現狀,建議患者盡早到正規的醫院接受專業的診治。臨床上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訓練幹預等方式減輕或消除不良的行為模式,其中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情緒不穩定的患者,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

在日常交往中,患者應該正确認識自己并提高自我評價,走出自卑的消極情緒,提高自信心。此外,平時也應該積極的進行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勵,形成正向激勵。

-END-

編輯:Monica

孩子遇事逃避如何引導(孩子遇事總是躲)6

(文中部分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