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澗
網絡上《上學吧》有一道問答選項填空題——
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屬于:( )
A.語義隔閡
B.地位隔閡
C.物理隔閡
D.上下隔閡
E.知識隔閡
在填答這道題之前,還是讓我們了解一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出自何處以及實際語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俗語,最初源自《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實際上,《系辭》所說的“方”和“物”其語義都是指“人”,因為隻有“人”才會對應“吉兇”。這裡的“方”是指人的方略(思想),這裡的“物”是指人的階層(身份)。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是一段完整的句式,意思是:人世間都是以相同的方略(思想)相應而聚集在一起,社會上都是以不同的階層(身份)而進行群體區分,正是這樣的現象決定了他們的吉福或兇禍呀。
若按照這樣的語義來答題填空,括号裡就應該分别填寫:B.D.E三個選項了。詳答如下:
B.地位隔閡,可以理解為階層隔閡。
D.上下隔閡,可以理解為身份隔閡。
E.知識隔閡,可以理解為思想隔閡。
不管是《系辭》所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還是後世流傳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都不可忽略“吉兇生矣”的自然結果。
那麼,當代人常說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異同,對于“人以群分”會産生各異的人生結果嗎?
答案是肯定的。
所謂三觀異同,在上述填空答題中是屬于“知識隔閡”(思想隔閡)範疇。
一方面,知識或思想的隔閡既來源于地位隔閡(階層隔閡)和上下隔閡(身份隔閡),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另一方面,知識或思想的隔閡又決定着地位隔閡(階層隔閡)和上下隔閡(身份隔閡),所謂“思想成就人生”。
隔閡産生差異,但隔閡的差異隻是因由,而人生的吉兇卻是結果。
如若不信,我們每一個人在三觀中的“人以群分”選邊站隊時,不妨綜合“知識隔閡”“上下隔閡”“地位隔閡”對應觀照,看一看自己這一邊都是哪一類人。
看清了同類,也就會看清了自己的“吉兇”人生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