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季《奇葩說》收官,詹青雲毫無懸念拿到BBKing。
最後一場辯論,在她和傅首爾之間展開,辯題是“年輕人要不要裸辭”,跟傅首爾金句包袱頻出相比,詹青雲的表達方式更冷靜更不讨巧,但是觀點确實給得多,每個角度都很好,最後以大比分奪冠。
詹青雲和傅首爾都是我很喜歡的辯手,她們兩個人的風格完全相反,一個理想主義,有點不食人間的感覺,一個帶着熱騰騰的市井氣,搞笑又接地氣。
有人說,傅首爾一說話就忍不住想笑,覺得說得太對太有趣了,詹青雲一說話就想保持安靜,因為感覺腦子不夠用了。
反正,詹青雲和陳銘給我的感覺都是:多讀書的人真是不一樣。我們談吃喝拉撒,人家談家國情懷,完全是降維打擊。
在“年輕人要不要裸辭”這個辯題裡,詹青雲分享了她自己的經驗,她說當初自己考上法學院,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考上了,而她的那些同學們,差不多用了兩三年。
是她天賦異禀嗎?
并不是,區别隻是,這些同學都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而她決定考法學院時,專門拿一個月的時間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
所以,别人花兩三年時間,她隻用了一個月。
我對這個經驗深有感觸,因為今年我也參加了一個考試。考試之前,我天天想着抽空看書,因為工作實在太忙,很難抽出時間。好不容易抽出一個晚上時間學習,可中間隔得太久,下次再複習時,發現之前學的全忘了。
這樣反反複複,幾個月時間過去了,我還是什麼都沒學會。可考試的時間卻越來越近。當時我跟楊先生說:算了,聽天由命吧,實在太難了,考試的時候我就靠蒙。
有意思的是,四門科目居然都及格了。
當然不是靠蒙,而是每科考試之前,有兩個小時左右的自由時間。知道自己沒學會,肯定得趁着這個時間好好學呀。所以這兩個小時,我不看手機,不想工作,隻一心一意看書刷題。
因為專心學了兩個小時,最後順利通過。
當然,那次考試完以後,回到家覺得自己簡直虛脫了,所有的精力都被抽空的感覺,睡了好幾個小時才恢複元氣。
但這件事也讓我明白,與其天天一邊忙工作一邊忙着學習,不如專門抽一個時間專心學,什麼都不想,隻幹這一件事。
潛意識裡,我們總覺得,同時幹很多事更劃算,所以什麼都不想放下,總想多線開戰,結果弄得自己精疲力盡,最後還什麼都做不好。
考試是這樣,學習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
2昨天一位朋友跟我吐槽自己的助理,說助理極度不負責任。
這位助理是兼職,幫朋友做今日頭條的運營,可是每天除了發規定數量的微頭條,不去看數據,不去分析什麼内容受歡迎。所以做了兩個月,完全不漲粉,數據也差得要命。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位助理同時做了好幾份兼職,時間完全不夠用。别說分析數據了,就連發送推文,都是在一個小時之内把十條全發了。
本來能力很強,就是因為做得事情太多,多線作戰,結果每個都沒做好。
很多人可能覺得,多做一件事,就多一個機會,但很多時候事實恰恰相反。
曾經有位朋友說,他很想從學員中培養一些人加入團隊,經過反複觀察,發現有位學員情商很高,人也很活躍,能力也不錯。這麼好的苗子,朋友很想慢慢給學員更多的工作,把人培養起來,後面能堪當大任。
但是,後來發現這位學員在各個群都很活躍,基本上進了同行業所有的群,并且在大多數群裡都做着一點不多不少的工作,比如在這個群裡做運營,在那個群裡做班長,在另外的群裡做助教。
朋友果斷放棄了重點培養這位學員。
原因很簡單,
首先擔心學員精力不夠,沒時間深入下去把事情做好。
其次擔心一點不如意這位學員就會放棄,畢竟他的選擇太多。
其三擔心把工作内容洩露出去,畢竟他在那麼多同類型的群裡任職。
就這樣,這位學員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隻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估計,還會為自己在各個群都能任職而開心,卻不知,在資源足夠多的同時,很難擁有核心的好資源。
我們總說,要多混群,要多鍊接人,要多幾個管道收入。可是有沒有想過,認識那麼多人,給每個人的時間有多少?泛泛之交又能獲得多少機會?收入形式那麼多,有沒有精力讓自己的能力無可替代?
跟買衣服一樣,是買很多質量一般的,天天想着怎麼搭配怎麼收納,還是買得少而精,每一件穿出去都有質感?
3
現在我們團隊招人,一般工作量都劃分得很清晰。
比如胖妹和一妹就專門負責運營社群。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招兼職賬号運營,胖妹玲很想嘗試,就讓她做了一段時間。
但很快就發現,社群工作一忙,賬号就沒辦法及時更新。等想更新的時候,不一定有那麼多素材。
做了一個月,我就及時調整,重新找了運營把賬号交出去,讓胖妹玲隻一心一意管好社群。
每一份簡單的工作,其實背後都有很多東西可以挖。
就拿社群運營來說,如果你什麼都不想,隻完成基本的工作量,發現也就是發發通知發發朋友圈,在群裡偶爾互動一下而已。可是這樣的運營水平,走到哪兒都沒有競争力。
但是,如果你在完成基礎工作量之餘,還能想着怎麼開拓新課,怎麼把工作流程化,怎麼能把朋友圈發得更好,怎麼能讓學員滿意度更高,怎麼開展更多的活動讓學員參與。
這些事情,足夠讓你忙的了。如果做好了,你就是一個金牌運營,到哪兒拿不到高工資啊。
賬号運營也一樣,有些人隻是簡單地推送内容,從來不分析數據,不想着怎麼調整,怎麼可能做得好?
我自己這些年的經驗是,凡是我一心一意想做好某件事,最後一般都能做成。最大的原因就是,當我想做這件事時,其他都靠後,每天都盯着它,把80%的時間精力花在它身上。這樣,怎麼可能不成功?
之前,我也曾經想過,自己現在有流量,可以做的事情那麼多,是不是都要嘗試一下。後面慢慢想通了,與其什麼都做,不如隻把寫作這件事情做好做精做到别人都無法打敗。
我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放在這件事上面,哪怕我天資不夠高,也是有可能赢的。但如果我什麼都做,不見得能别人做得好。
對于普通的個人來說,與其貪多,不如先精修一樣,就像詹青雲用一個月時間全心全意學習考法學院一樣。你說,是花兩三年時間,天天抽空學更劃算,還是用一個月時間專心學更劃算?
關鍵是,你花兩三年時間三心二意地學,不一定能學好,但花一個月時間全心全意學,很大概率上會學好。
别給自己留那麼多機會那麼多退路,專心做一件事,專心抓一個機會,更容易達到目标,實現當初的願望。
就像詹青雲說的,與其拉長戰線,不如猛烈地增加炮火。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