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彙聚澎湃力量

彙聚澎湃力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1:21:38

彙聚澎湃力量?來源:【贛南日報】□記者劉珊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彙聚澎湃力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彙聚澎湃力量(讓第一動力更加澎湃)1

彙聚澎湃力量

來源:【贛南日報】

□記者劉珊伊

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成績單:

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建設落地贛州并挂牌運行,實現了我市國家級大院大所“零”的突破;

國務院批複贛州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實現了我市國家級高新區“零”的突破;

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組建,實現了我市國家級重大科研創新平台“零”的突破;

我市先後承擔10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現了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零”的突破;

……

這一系列“零”的突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贛州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出的豐碩成果。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十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充分發揮“第一動力”作用,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科技發展政策,推進創新型城市和區域性科研創新中心建設,推動越來越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我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快速增強,已成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創新驅動

培育高新技術産業

走進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撲面而來。這是中科院在江西設立的第一個直屬科研機構,也是中科院近十年來成立的唯一直屬科研機構。它在贛州的設立,為贛州稀土從世界級儲量向世界級創新進軍,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大提升了贛州科技創新的成色。

産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支持下,贛州牢牢把握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從頂層設計入手,轉變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科技賦能,大力破解産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高站位、前瞻性布局了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重大疾病新藥靶發現及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等一批戰略科技力量,前瞻部署前沿新興技術、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高水平科技供給塑造産業未來發展新優勢。

贛州先後出台了系列科技支撐産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文件,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産業,催動傳統産業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十年來,贛州研究與試驗發展(R&D)強度由2011年的0.32%增加到2021年1.71%,R&D經費總量自2018年起躍居全省第二位,2021年達到71.30億元,曆史上首超全省平均水平(1.7%)。

随着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在全球不斷湧現,“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已成為贛州廣大企業共識。孚能科技被評為全省首家獨角獸企業,好朋友科技、富爾特電子、裕豐智能等44家企業入榜獨角獸、瞪羚企業。目前,全市累計入庫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多家,居全省前列。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2011年的26家增加到2021年的1067家,總數列全省第二位。

企業蓬勃發展、産業轉型升級,這是科技創新活力不斷迸發給贛州帶來的喜人變化。依托科技型企業培育工程的大力實施,贛州從十年前的産業規模小、集中度低、龍頭企業少,到目前已實現千億産業、千億園區、百億企業“三個‘零’突破”,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由2011年的92.13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56.58億元。

強化保障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當時聽說贛州經開區在主攻發展新能源産業方面公布了一系列支持産業發展的入駐、人才、稅收優惠政策,尤其是最高6個‘2000萬’政策非常有吸引力,我果斷做出了來這裡投資辦廠的決定,并把核心科研團隊全部遷過來。”贛州市康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鐘盛文說。

實踐表明,一項科技創新任務的開展,需要創新人才、科研項目、資源條件等要素保障;一個地區的創新發展活力,需要創新創業的優良土壤。為了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贛州持續完善系列保障體系:

——政策方面,在科技部、省科技廳的大力指導下,先後出台了推進科技興園興企、發展衆創空間、加強科技協同創新、深化财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加強校地合作、加快贛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發展、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以《贛州市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賦能的若幹政策措施》為主的“1 N”政策體系。

——多元科技投入保障方面,我市設立了持續增長的創新贛州專項資金,支持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技創新。目前累計兌現市級科技協同創新資金近2.5億元,市級科技計劃建立以研發為導向的項目和政策扶持機制,帶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全市全社會研發投入資金每年均保持在10億元以上增長。

——金融支撐方面,自2018年起設立3500萬元“科貸通”風險資金池,聯合有關銀行機構撬動杠杆,累計投放科技貸款226餘筆累計發放貸款6.73億元,有效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人才方面,我市立足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高地,創新“人才 項目平台”發展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引進國家高層次人才政策,高标準建成全省首個高層次人才産業園——贛州國家高層次人才科創園,打造了按需求才、以産聚才、靠緣引才、錯位搶才、剛柔用才、人盡其才的人才生态。緊抓贛深高鐵開通的契機,深化與“大院大所”“名校名企”戰略合作,在“蘇區 灣區”聯動發展模式中實現“雙招雙引”,舉辦“中科院稀土科技成果對接會”,推動一批院士團隊科技成果在贛州落地轉化。還創新“政府用人、院校上編、企業發薪”招才引人新模式,引進武漢大學高水平研究團隊,與贛南醫學院聯合打造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一次性全職引進落戶30名教授,并且“以才引才”“平台聚才”,彙聚了3位院士及30位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等國家級人才加入。

搭建平台 力促科技成果轉化

随着政策、資本、項目、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聚集,當前全市各地催生了一批衆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新創業平台,并呈現創新主體多元化、創業活動常态化态勢。“科技成果要盡快轉化為生産力,讓實驗室裡的成果走出‘深閨’,走進車間,走到老百姓身邊,才能體現‘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浩華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建立“政府搭建平台、高校院所提供成果、企業負責轉化”三位一體的科技對接機制,先後舉辦中國(贛州)稀土産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中國稀金谷科技成果對接會等活動。與深圳市科創委、廣州市科技局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大院大所、知名高校簽訂科技項目合作協議,強化與珠三角、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的産業與科技對接。市政府與清華大學簽訂共建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合作協議,被清華大學授予“二星級基地”,創新生态不斷優化。

十年來,贛州重大創新平台取得新突破,引進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贛南蘇區食品創新研究院落戶并挂牌運行。目前全市獲批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和載體20個、省級創新平台和載體144個,組建市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169個。

一批先進科技成果陸續湧現。2011年以來,“弱磁性礦石高效強磁選關鍵技術及裝備”等3項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市116項科研成果獲省科技獎。世界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在興國縣竣工,被評為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轉化典型案例。十年來,我市共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16.26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贛州科技大市場自2020年12月運營以來,推送精選優質項目192期,整合發布科技成果4萬餘項,彙集高校院所78家、技術專家2198名、産業技術服務商202家、各類科技服務機構65家,征集發布企業技術需求234項,對接省内外高校及技術服務商115家,達成合作項目35項,合同金額超7182萬元。

為推動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和應用,我市在細化全過程服務的同時,支持重大高新技術成果及項目産業化,每年支持5項左右重大高新技術成果或項目在贛州産業化,按照産業化投資規模的5%給予最高500萬元配套支持。

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樣影響着傳統工業和農業。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力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轉型發展難題:智能物聯網設備精準采集臍橙生長環境數據,幫助果農管理果園;區塊鍊溯源,贛南臍橙、富硒蔬菜實現“身份證”掃碼查;南康家具産業依托“一網五中心”等平台,補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短闆,正邁向“家具 家電 家裝”全産業鍊發展的新天地。

科技創新激發活力,科技創新成就未來。今日贛州,科技創新已成為高質量發展藍圖中最亮麗的底色。

本文來自【贛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