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語中悟君子之道?壹我為什麼要講《論語》,因為曾見到過這樣的言論:我們民族學習儒家上千年,到了清末還是一樣落後挨打,沒有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從論語中悟君子之道?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壹
我為什麼要講《論語》,因為曾見到過這樣的言論:我們民族學習儒家上千年,到了清末還是一樣落後挨打,沒有用。
我不認同這種觀點,原因是我們國家雖然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以前的統治者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專制統治,不敢讓人民大衆學習文化知識,更不敢讓百姓們有思想。
在曆史上大多數時期人民群衆連識字的都很少,更别提學習文化了,偶然有幾個學習文化的人也很少能學懂聖賢真智慧,更别提有什麼運用了。
就以清朝為例,知乎作者“峥嵘歲月”曾談及他們湖南某縣的縣志記載,直到乾隆年間,他們縣私塾隻有一所,并且朝廷還有嚴格限制,誰不經允許私自開辦私塾,斬立決,家學所授課業,不符合者,斬立決!導緻他們縣文盲率降到一個可怕的地步,倆村人口五千以上,找不到一個會寫名字的人,平均識字率不到千分之一。
相比之下,同樣是古代社會,明治維新前的日本,以網上能查到的最低的數據來看,其識字率也可達到7%。日本古代的專制力量遠遠不及中國,他們還處于藩國聯盟制度的一種體系中(類似于中國的春秋時代),因此同樣都是學習儒家文化,兩國在近代的表現卻呈雲泥之别。
如今時代我們雖然識字率上去了,但是人們普遍對于傳統的儒家學說了解很少,大多數人對儒學也隻是存在一些應試教育時的刻闆印象,根本談不上了解。
學習儒家學問在我看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如今社會物質極大的豐富,我們不再為衣食問題所過度擔憂,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仍然會充滿焦慮并不幸福。古人有言:衣食足而知榮辱 倉廪實而知禮節。我們如今的情況是物質上充足了,但是精神上卻很缺乏。學習儒學你便可以體會人生意義,脫離低級趣味,知曉生活之真快樂。如今的人大多習慣上就去學習西方人的思想,習慣上用西方人的态度風格看待問題與事物,其實我們有我們的風格,并且在我看來我們的思想更謹慎更嚴肅也更正确。想要真正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思想,不妨就先從這部大家都聽過的《論語》學起,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和我一起認識我們的文化思想,感受我們傳統文化思想裡的深刻智慧。
貳
今天來看《論語》中的第3句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譯過來就是:别人不知道,而我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這句話在我看來最容易感同身受,每個人都會有切身體會,這句話講出了三個世間的真相。
1.沒有人能夠真正體會到另一個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所經曆的事情,所經曆的體驗,以及所接受的信息都各有差别。
如果你說你沒有切身體會,那麼請問你有沒有玩團隊配合的遊戲,比如《王者榮耀》《英雄聯盟》之類。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埋怨隊友,但是冷靜下來思考,其實有可能是他所處的視角以及他所處的環境條件都和自己不一樣,導緻出現一些你不理解的行為,比如,他其實是一直頂着延時在玩。
2.隻要存在就必有其中的道理。
許多社會現象,有時候都會使人覺得不可理喻,諸如為何有些地方的人會出現組團外出乞讨,為何有些地方的人會出現組團外出販毒。這其實都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當地人的教育程度等等許多方面有關,你不理解隻是你沒生長于那樣的環境罷了。
3.人永遠都不可能真正的理解這複雜的世界。
世界從來都是複雜的,可是人們都習慣上喜歡使用線性簡單的思維去進行評判思考,一旦遭遇碰壁,人生不如意了,便開始怨天尤人,認為世事不公,認為自身多麼的不幸。其實很有可能是自己最初的想法就出現了錯誤,世界就是複雜的集合體,絕非人力簡簡單單就能理解,比如,地球其實是圓的。人終其一生如果能窺視世界的一點就已經極為了不起了,這一點我相信那些搞科學的人一定會非常贊同。
當他人出現了我們意料之外的情況(比如,他怎麼連1 1=2這種常識都不知道),我們要明白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變化無常,絕非自己所能完全掌握,你所能做的可能就隻有保持平常心對待,這才是最正确最周全的做法。我們畢竟隻是一個小小的人,終究不能完全理解世界。世界如此複雜,生活已然不易,對于他人我們多些理解多些包容,這不也是君子嗎?
歡迎大家多多批評探讨,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論語》一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與魅力,增強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
點擊下面查看上一篇文章文光讀《論語》每天學一句:(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