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理分析為什麼會失敗

心理分析為什麼會失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7 05:17:49

前言:這篇文章并不是教大家如何做出選擇,而是回答大家的疑惑,為什麼明明知道什麼樣的選擇是正确的,但選擇起來那麼難?為什麼明明做了認為正确的選擇,還會難過、焦慮和煩惱?

其實上是因為我們的内心正在經曆巨大的心理變化。當我們準備或者已經做出選擇時,可能正在面臨以下8種心理困境:

1、選擇可能意味着喪失安全感,帶來焦慮感。

一方面,我們的内心其實渴望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有進取心和追求完美的動機。但另一方面,我們可能會被困在當前的環境中。因為當前的環境已經固化,對于一個我們熟悉的環境,我們可以掌控的環境,我們有一種安全感。一旦要做出改變,就意味着要打破這種固化的環境,就會喪失這種安全感,這時就會使我們的内心充滿焦慮。

一位30歲的男士對我說:“我對現在的文書工作非常厭煩,而且我知道以後很難晉升,我想要辭職開一家店,前期我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是我就是做不下最後的決定,最近非常的焦慮,失眠,你說我應該怎麼辦?”

我告訴他:“我不知道你應該怎麼選擇,但我知道你之所以焦慮,不是因為選擇本身,而是因為當前的環境是你了解的,你能夠掌控的了得。但如果你試圖改變,對于未來就是未知的,你焦慮的是未知,是難以準确預測的未來,你就會從一個安全區走向一片未知區,這才是你焦慮和失眠的根本原因。”#選擇#

2、選擇可能意味着自我認同感的波動。

我們通常通過兩個方面認知自我:一是自我定位,二是他人定位。這是一個互相平衡的過程,但很多時候,我們更看重他人對我們的定位,而忽視自我定位。我們的自我認同感往往是來自于他人對自己的定義。我們可能一直在尋求别人的肯定和贊賞,卻忽視了努力獲得自己的肯定和歡喜。但我們的内心深處,其實是在意自己的感受的。但當面臨選擇時,我們可能更想追随本心,這樣就可能會達不到他人的期待,就會産生對自我認同感的波動。

一位20多歲的女生對我說:“我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我的母親總是對我要求很嚴格,我學習屬于中上,母親總是認為我沒有足夠努力,沒有付出自己的所有潛力。我考上的大學沒有達到她的期望,我考研究生也是她幫我選的,我考公也是她讓我去考的。我幾乎滿足了她所有的要求,為什麼不能得到她的誇獎,她的認可。我怎麼才能和她好好溝通,改變她。”

我對她說:‘我沒有辦法改變别人,相比于改變别人,我認為改變自己更容易些。你的痛苦我是理解的。它絕大多數情況下來源于你母親對你的不認可,但是否還有一部分來源于你對你自己的忽視?你有沒有從内心對你自己做一個評價?”

心理分析為什麼會失敗(8種心理困境是導緻選擇困難的原因)1

3、選擇可能意味着要承擔改變自己的責任。

我們能夠感到自己在許多方面都受到過去的影響。無論是原生家庭,還是個人經驗。我們總是沉浸在過去的決定之中,這好像束縛了我們的改變。但我們内心是知道自己有選擇的能力的。我們能夠做出新的決定,改變當前的困境。但這必然面臨着責任的暴露。在改變之前,我們可以把當前的生活狀态,歸結為過去的環境和經曆。一旦做出選擇,做出改變,我們就可能要把改變自身的責任扛到我們自己身上。這需要勇氣克服承擔責任的恐懼。

一位20多歲的男生對我說:“我父親從小對我特别嚴厲,隻要達不到他的要求,或者做錯了什麼事情,就打我罵我。導緻我現在性格内向,膽小怕事,也不敢和女生交往,我是不是永遠改變不了了?我是不是一輩子都走不出去了?”

我對他說:“我很同情你的經曆,我在童年時也經受過其他苦難的事情。我非常理解你痛苦的心情。我想說的是,我們确實無法改變很多事情,尤其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童年,我勸你放棄這個念頭,因為那不是你能改變的事情。同時,造成你童年經曆的責任,不在你。不要去承擔本不屬于你的責任。你的責任在當下,改變當下需要勇氣,而勇氣是需要培養的,我建議你從一些小事情做起。。。”

4、選擇可能意味着喪失舒适感。

是社會環境造就的我們當前的困境,還是我們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困境?這不是一個能夠簡單回答的問題。但當我們把困境更多地歸咎于社會環境時,可能會給自己一定的解脫,畢竟很多社會環境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但我們應該清楚,無論社會環境是如何的無法改變,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觀點和反應方式。

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我說:“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嗎?我的同學從小家庭條件都好,不像我出生在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我以為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考上大學了,終于可以追平他們了。但是畢業後,他們都憑借家裡關系很快找到了工作,而我到現在還一事無成,連一個像樣的工作都沒有。”

我對他說:“這個社會确實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的出生本身就是無法選擇的。這是客觀事實,誰也改變不了。但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卻可以改變一些事情。我們的個人觀點,我們的想法,是不受客觀事實固定的。比如,生在貧困家庭更能夠激發我們的奮鬥感,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這種觀點雖然聽起來有些自我麻醉的意思,但卻有人這麼認為。當然我不是告訴你這種觀點是對的或錯的。我隻是告訴你,相比于改變社會環境,改變自身的看法和觀點可能對我們個人來說,更加的輕松一些。”

心理分析為什麼會失敗(8種心理困境是導緻選擇困難的原因)2

5、選擇可能意味着打破循環圈,直面自己的慣性思維。

我們好像總是經曆一些重複錯誤的,好像總是不能從過去的教訓中吸取經驗。當我們想要改變的時候,卻發現好像無能為力,我們注定要重演過去的曆史。但實際上我們是可以從過去中獲益的,隻不過我們困在了慣性思維之中,同時我們又沒有打破循環圈的動機。

一位30歲左右的女士對我說:“我經曆了2次痛苦的感情,都是對方出軌,反複的出軌,我身心疲憊,都感覺無法在愛了。但最近我認識了一位男士,他真的很好,我感覺他很正直,和之前認識的男生完全不一樣,但我一直不敢接受他的感情,我怕重蹈覆轍。我該怎麼辦?”

我對她說:“你可以思考一下,有沒有這種可能。你不敢接受他的感情,一方面可能是你說的你害怕再次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可能是你并不知道怎麼和他這樣的人相處。你在前兩段感情中相處的人,雖然他們最後傷害了你,但是在相處過程中,我想也一定有過幸福和甜蜜的回憶吧。從這些經曆中,你應該是學會了和他們這些人相處的模式,你學會了和他們交往的思維方式。但對于這位男士,你可能并不了解如何從他們身上獲得幸福和甜蜜。我們的思維中有時候會犯一種不是對就是錯的慣性思維。我們往往會從自己的經驗中,獲得隻有和某個類型的人相處才會快樂的錯覺,認為和其他類型的人相處可能就無法獲得快樂。但實際上我們并沒有真實的去經曆過。我并不能告訴你怎麼選擇,但我想告訴你的是,你目前可能存在這種慣性思維。這種慣性思維可能會阻止你的成長。”

6、選擇可能意味着打破逃避心态。

我們從過去能夠得到什麼?我們在回想過去的時候,往往會想起很多後悔的選擇。我們也往往把現在的狀态歸結為過去的不努力。但我們卻忽視了現在生活的狀态。我們過于關注過去的痛苦、身體機能的衰退和生命的有限性,而沒有給予現有生活應有的重視。

一位考研失敗的同學對我說:“我現在整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我後悔以前沒有好好學習。我後悔沒有聽父母的建議,現在我失敗了。我以後該怎麼辦?”

我對他說:“如果讓你回到過去,但是不讓你帶着記憶和情感,你能改變什麼嗎?”“你什麼都改變不了,對嗎?那是因為過去的你依然會犯下過去的錯誤。同樣的,過去的錯誤導緻了已經過去的結果。那你為什麼還有繼續背負着過去的你的責任呢?你是現在的你,現在的你應該背負的是現在的責任。而不應該拿過去的你的責任,去給現在的你開脫責任。對嗎?”

心理分析為什麼會失敗(8種心理困境是導緻選擇困難的原因)3

7、選擇可能意味着承認自己是有缺點的人。

每個人都是完美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模闆打造的。但每個人又都是不完美的,因為完美的人設也是唯一的。但我們能不能接受自己可能永遠達不到完美狀态。同時我們能不能認識到并不是完美的人才有價值。

一位女士告訴我:“我最近調換了工作崗位,工作比以前簡單了,但我一直調整不好狀态。天天失眠。我工作以來,從來沒有經受過這樣的狀态。我是不是病了?”

我說:“你以前的工作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現在是相對比較綜合性的工作。在你以前的觀念中,綜合性工作比專業性工作簡單。但你有沒有考慮過,工作的難易程度,不光和它的工作量有關,還和人的能力有關?你以前工作很優秀,這代表了你某方面優秀的能力,但并不代表你的所有能力都很有優秀。對嗎?你在以前的工作經曆中,發現了自己優秀的一面,現在的這份工作中,是否暴露了你的缺陷的一面?你是否能夠接受你的缺陷呢?”

8、選擇可能意味着懷疑當前奮鬥的意義。

人是一個思維邏輯性很強的生物,我們在工作、生活、愛情、事業、家庭、子女、父母、社會等等方面,都有很強的計劃性和經驗性。但有時候我們也會在某個方面遭受失敗,而且很有可能因為這一方面的失敗,而否定整個人生。我們是否會因為想要的太多,想要保住得太多,而讓自己身心疲憊?是否忘記了我們真正應該享受的是當下的生活?

一位女士告訴我:“我努力地工作,又要照顧好孩子、父母,但是丈夫卻出軌了,我接受不了這種恥辱,我不敢給任何人說,我害怕别人說自己是一個婚姻失敗的人。我又不能放棄家庭,選擇離婚。孩子還那麼小,我該怎麼辦?”

我對她說:“你不是一個失敗的人,相反,我看到了你對家庭的責任,我認為你是一個成功的人。婚姻是否失敗,不是你一個人決定的。而是雙方決定的。無論你選擇什麼,你的人生都是有意義的。人生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不要因為一次挫折,就否定全盤。人要學會取舍,不一定全部都要才是赢,抓住自己能抓住的,過好當下,才是有意義的。”

結語:選擇畢竟是困難。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無法真正做到大徹大悟。但我想說的是,當我們開啟自己的選擇後,盡管剛開始我們會出現很多混亂、焦慮和壓力,但一旦我們适應了新的選擇,我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我們就能更好地發揮自我實現的潛能。這時我們會發現我們就不會在想到退回到以前的狀态中去了。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關注輕松心理知識),這樣您就能及時收到我分享的更多心理學知識。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參考資料:

[1] Gerald Core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Tenth Edition》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