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人橋”催眠,女生踩在他身體懸空部位。
“音樂”催眠,讓體驗者手舞足蹈。
“力量”催眠,讓體驗者感覺面前有一堵牆。
昨日,ZAKER哈爾濱進行了催眠直播。東北農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張亮老師,對五位體驗者進行了人橋、無痛感、樂器演奏等催眠,讓網友和體驗者大呼“神奇”。随着直播的進行,網友就催眠和體驗者的反應紛紛提出問題。催眠背後到底有怎樣的“秘密”?聽聽張亮老師的解答。
體驗者全程閉着眼睛,催眠是真的睡着了嗎?
催眠不等于睡眠。張亮老師介紹,腦科學研究顯示,催眠狀态下的腦電波是“theta”波,絕非睡眠狀态下的“detla”波。“theta”波是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一種狀态,呈現高度受感受性。在這種高度受暗示性的狀态下,可以通過催眠發掘潛能,增強自信。
五位體驗者在經過放松導入後,即呈現催眠狀态,并不是睡着了,相反,他們意識清醒。而且,在催眠狀态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聽到催眠師指令。老師發出指令時并不像網友所說的“打擾睡眠”,但是,如果外界有突然的巨大聲響,則有可能打斷催眠狀态。
被催眠後,體驗者為何面對相同指令表現并不相同?
催眠過程中有一個環節——張亮老師播放音樂,體驗者根據音樂進行樂器演奏。前兩首曲子,體驗者近乎一緻地表現為彈鋼琴和拉二胡的動作;第三首節奏感很強的曲子播放時,體驗者有的打鼓、有的跳舞、有的彈琴,動作并不相同。
一位男生的表現尤為“放飛自我”,手舞足蹈。兩位年齡稍長的女性體驗者則動作幅度很小。
張亮老師解釋,在這個環節,體驗者對指令的表現程度不同和壓力大小并沒有關系,并不像網友所說男生壓力大所以動作幅度大。
體驗者的表現由他們個人特質決定,有些人内向,就不會有誇張的肢體動作;年長的人社會閱曆多,煩惱也多,有所顧慮,所以略有放不開;年輕人激發潛能後,拘束少,所以放得開。
體驗者眼睛閉着,但有時眼睑在抖動,被催眠不舒服?
張亮老師說,眼動加快是體驗者進入催眠狀态的重要标志。在催眠師指令下,體驗者可以睜開眼睛,而在催眠過程中想自己睜開眼睛很困難。如果被催眠者出現不舒服的表現,催眠師能夠發出其他指令,緩解被催眠者的不适。
在演奏樂器環節,體驗者臉上出現笑容,也是催眠師發出的指令。
本次催眠體驗是為了讓體驗者放松、減壓,增強自信。整個體驗過程中,沒有讓體驗者感覺不舒服。體驗結束後,五位體驗者都表示,感覺身體輕松了不少。
被催眠時的記憶,醒來後會沒了?以後會不會想起來?
催眠時,穿短褲的男子被進行了“人橋”催眠。他的身體變得很硬,被三名身強力壯的男生擡到椅子上躺下,一位女生完全踩在他身體懸空的部位。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表現出閃躲、無力和疼痛。
催眠結束後,主播采訪他,他不知道是一個人踩在身上,還以為是張亮老師所說的兩本書。
其他體驗者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起的畫面和指令也都不盡相同。有人幾乎什麼也記不住。
張亮老師告訴記者,這種“斷篇”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沒記住的環節,以後也不會回憶起來,催眠不會損害記憶力。
五位體驗者結束催眠後,會有什麼感受?
張亮老師說,因為此次催眠體驗主要是開發潛能,增強自信,因此,催眠結束後,五位體驗者會感覺壓力有所緩解,心情有所放松。
許多網友在直播時确實可以看到,來直播前有煩心事的體驗者,在催眠結束後,表情已經有所放松。
催眠軟件能用嗎?會不會醒不過來?催眠能自學嗎?
對于網友提到的網上一些催眠軟件,張亮老師表示,有些是助眠入睡,用音樂讓人進入睡眠狀态,是為了使人産生困意,并不是催眠。
張亮老師說,如果在正規催眠師的引導下進行放松導入、催眠以及喚醒這個完整過程,不會存在醒不過來的情況。即便催眠過程中突然驚醒,催眠師仍會繼續再次催眠,直到最終喚醒。否則被催眠者會感覺很“蒙”,身體不适。
對于自學催眠,張亮老師認為,如果有條件要進行正規學習。如果沒有學好就對别人催眠,有可能對被催眠者造成傷害,也有可能在被催眠者傾訴煩惱後不能正确給予幫助,反而會使被催眠者更加痛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