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精”最初用來嘲諷他人,後來有時也用在自己身上借以自嘲,表達對他人的外貌、才華、物質條件、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羨慕、嫉妒之情。如“我檸檬精了”就表示“我羨慕了”或“我酸了”。“檸檬精”已進入一些青年的日常口語之中,使用範圍有逐步擴大的趨勢。本文試從語言學角度對上述現象進行分析。
“檸檬精”具有獨特的語言特點
“檸檬精”是由“檸檬人”發展而來。“檸檬人”出自電競圈,用以形容某一戰隊的極端粉絲。因為其他戰隊獲得了較好成績,這部分粉絲産生了不平衡的心理,并且說出酸氣十足的話語。後來,由人成精,逐步發展出了“檸檬精”的說法。該詞具有獨特的語言特點,主要表現在詞義和語法功能兩個方面。
一是詞義的演變。“檸檬精”在微博中迅速且大範圍地傳播開來,最初用以嘲諷那些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不斷找理由醜化他人,說話酸氣很重,像是檸檬成精的人。随着使用範圍的擴大,也有部分人用它來自嘲,委婉、幽默地表達自己或羨慕或嫉妒他人的心理,所以“檸檬精”的用法也開始有了新的變化,漸漸成為了一個被用來自嘲的網絡熱詞。概括來說,“檸檬精”具有[ 酸][ 羨慕][ 嫉妒][ 自嘲][ 調侃]的含義。網友們用“檸檬精”來自嘲,借以表達自身對美好事物羨慕不已的情緒,富有調侃意味。在情感色彩上,“檸檬精”一詞也出現了變化,主要體現在由原來的貶義變成了中性,有時該詞還可以用作昵稱。
二是語法功能也出現了變化。第一,“檸檬精”作為名詞,自然可充當主語、賓語。第二,“檸檬精”用作修飾成分,充當定語,其用法有了形容詞的傾向。第三,“檸檬精”的形容詞化傾向,又使該詞出現當謂語的情況,可以後接時态助詞“了”。
“檸檬精”豐富了漢語通用稱謂語
通用稱謂語指的是一般不嚴格區分被稱呼者的年齡、職業、身份等,在社會上被廣泛使用的稱謂語。漢語稱謂語雖然很多,但在稱呼羨慕、嫉妒别人的人時,似乎沒有非常合适的通用稱謂語,這就給“檸檬精”的興起和流行提供了空間。
具體來說,稱呼羨慕、嫉妒别人的人,可供選擇的通用稱謂語大緻包括“嫉妒狂”“酸民”“酸葡萄”“醋壇子”等,但仔細斟酌就會發現它們各自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嫉妒狂”“酸民”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嫉妒狂”指嫉妒他人以緻“發狂”的人,嫉妒義最為明顯,直觀地表現出了因他人勝過自己而心生妒恨的心理狀态。語氣重,略顯生硬。“酸民”最早見于微博,是興起于台灣的網絡流行語,主要是指喜歡對事情發表尖酸刻薄的言論,不在乎事情真相,隻求個人情緒宣洩的網民。他們赤裸裸地表達對他人的羨慕與嫉妒之情,語帶諷刺,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檸檬精”與以上通用稱謂語相比更為含蓄、幽默,而且帶有一種調侃意味,富有時尚氣息,有效避免了規範漢語表達上的生硬和尴尬。同時,該詞既可以用來嘲諷他人,也可以用來自嘲,适用範圍更加廣泛。
“檸檬精”以其獨特的方式增強了漢語詞彙的表現力,彌補了現代漢語詞彙在網絡交際中表達上的不足,使現代漢語更具活力。它的出現為稱呼羨慕、嫉妒别人的人提供了新的選擇,可視為對漢語通用稱謂語系統的有益補充。
“檸檬精”基于語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而走紅
“檸檬精”一詞的走紅,是語言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語言系統内部來看,“檸檬精”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從語音角度來講,是三音節詞,符合語言的經濟原則。“檸檬精”是人們基于省時省力的考慮所創造出來的便利語言,“檸檬精”比“羨慕嫉妒恨”更為經濟省力,“我檸檬精了”比“我好羨慕嫉妒你”結構更為簡單,概括性更強,語約意豐,适應了社會發展對大批新詞的需求,符合人們的認知心理和求異求新的表達需要。從語義角度來講,“檸檬精”的潛性意義顯性化,圍繞着[ 酸]的義征,借助隐喻機制,産生了[ 羨慕][ 嫉妒][ 自嘲][ 調侃]等新義位,語義色彩也趨于中性。從語用角度來講,“檸檬精”具有新奇感。“檸檬精”的運用有意識地解構了“酸”這一概念的普遍認知,擴大了認知距離,給人以新的語感體驗。基于大衆對“檸檬”及其特征的認識,“檸檬精”這種拟人化的表達,易被大衆接受并引起共鳴。
從語言系統外部來看,“檸檬精”的走紅離不開社會環境因素的推動。“檸檬精”的起源與發展,既依托于互聯網的傳播,也反映了互聯網生态文化。“檸檬精”由電競圈這個頗具活力的言語社群擴散至其他平台,影響力大。在這個壓力與希望并存的社會裡,普通大衆尤其是年輕人需要輕松有效的方式來表達内心感受,以此疏解情緒、緩解壓力。“檸檬精”不僅彰顯使用者的個性,還能拉近與對話者的距離,從語言形式到所表達的語義内容,都體現着某種認同感。
“檸檬精”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現象,一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語言特點,豐富了現代漢語通用稱謂語,它的走紅是語言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現代漢語的發展與壯大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它作為現代漢語通用稱謂語并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也有人認為“檸檬精”不适用于正式場合。應當承認,新詞語的出現給語言文字的規範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其生命力有待時間的檢驗。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曹小燕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衆号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