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CAT能分解過氧化氫。不過,它還有一項神奇的功能,你或許還不太不了解,别着急,下面我将為大家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CAT是什麼?
1811年,泰納爾(Louis Jacques Thénard)首次發現了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能降解過氧化氫。1900年,Oscar Loew将過氧化氫酶命名為"catalase",并發現其存在于大量的植物和動物中。1937年,過氧化氫酶被詹姆斯·B·薩姆納發現可以在牛肝中結晶,次年後獲得了該酶的分子量。1969年,牛的過氧化氫酶的氨基酸序列被解出。1981年,過氧化氫酶的結構得以解析。
凡所見與不可見,隻要是能呼吸的生物機體,幾乎都含有過氧化氫,其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葉綠體、線粒體、内質網,以及動物的肝和紅細胞中,它的酶促活性是為機體提供抗氧化防禦的作用。
CAT是紅血素酶,它存在于細胞的過氧化氫酶體内,其結構根據其來源的不同而變化,在不同的組織中,其活性水平也不相同。比如過氧化氫在肝髒中的分解速度在肝中的CAT含量水平較高,所以比在腦或者心髒等其他器官的要快。
過氧化氫酶是過氧化物酶體的标志酶,占過氧化物酶體酶總量大約40%,它存在于已知的動物各個組織中,在肝髒中的濃度尤其高。
過氧化氫酶的意義
既然過氧化氫酶如此“無所不在”,那麼它的存在有哪些意義呢?(可多啦!)
在食品工業中,過氧化氫酶被用于除去制造奶酪的牛奶中的過氧化氫,也可用于食品包裝,防止食物被氧化;在紡織工業中,過氧化氫酶能除去紡織物上的過氧化氫,保證成品不含過氧化物;在美容業中,通過把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氫加入到面部護理液中,來增加表皮上層的細胞氧量;在實驗室中,過氧化氫酶被用作了解酶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工具;過氧化氫還可以清潔隐形眼鏡哦,過氧化氫酶能除去眼鏡在過氧化氫的清潔劑中浸泡過後的殘留物。
CAT的反應機制
CAT作用于過氧化氫的機理在于H2O2的歧化,即要想發生反應,必須有兩個H2O2先後與CAT相遇并碰撞在活性中心上,且H2O2濃度越高,反應越激烈。目前過氧化氫酶的催化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兩步:
H2O2 Fe(III)-E → H2O O=Fe(IV)-E(. )
H2O2 O=Fe(IV)-E(. ) → H2O Fe(III)-E O2
其中,"Fe()-E"是指結合在酶上的血紅素基團(E)的中心鐵原子(Fe);Fe(IV)-E(. )是指鐵原子并沒有完全氧化到 V價,而是從血紅素上接受了一些"支持電子",是Fe(V)-E的一種共振形式。相應的,反應式中的血紅素則表示為自由基陽離子(. ).
質子之所以可以在氧原子間相互傳遞,是過氧化氫進入活性位點并與酶147位上的天冬酰胺殘基(Asn147)和74位上的組氨酸殘基(His74)的相互作用。自由的氧原子配位結合後,生成了水分子和Fe(IV)=O。後者與第二個過氧化氫分子反應後重新形成Fe(III)-E,并生成水分子和氧氣。
由于357位上酪氨酸殘基(Tyr357)的苯酚基側鍊的存在(幫助Fe(III)氧化為Fe(IV)),活性中心鐵原子的反應活性得以提高,其反應效率可能通過His74和Asn147與反應中間體作用而得以提高。一般情況下,其反應速率通過米氏方程來确定。
接下來,敲黑闆劃重點啦:
除了氧化過氧化氫,過氧化氫酶也能氧化一些細胞毒性物質,如甲醇、甲酸、苯酚和乙醇。其氧化過程通過下列反應完成:
H2O2 AH2 → 2H2O A
盡管具體反應機制依然不清楚。
but,這就是CAT的神奇功能沒錯啦!CAT不僅擁有過氧化物酶活性,催化過氧化氫反應,在過氧化氫在場的情況下,還能氧化其他的小分子有毒物質,踢走小壞蛋。
針對這個神奇的特征,已經有公司開發出了利用CAT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檢測試劑盒。比如Cayman公司的貨号為 700910的Catalase Assay Kit (without Hydrogen Peroxide)該試劑盒。其原理是,在CAT的催化下,甲醇和過氧化氫反應生成甲醛和水,再用能與甲醛反應顯色的物質來測定生成的甲醛,測定CAT的活性。
這樣一來,盡管過氧化氫不穩定,還要用CAT的過氧化氫酶活性來測定CAT要準确測定過氧化氫濃度,而現在,這樣的難題也能完美的避開了。
看到這裡,懂了吧,這個神奇的小家夥不僅能分解過氧化氫,還有個神奇的技能——氧化其他的小分子有毒物質。
但是它也有宿敵,所有重金屬離子都能作為過氧化氫酶的非競争性抑制劑。除此之外,作為過氧化氫酶的競争性抑制劑,劇毒性的氰化物能緊密的結合到酶中的血紅素上,阻止酶的催化反應。
到目前為止,CAT的催化機制依然成謎,所以我們需要發現和了解的東西還有很多,大家不妨一起來關注我們的CAT檢測試劑盒,讓我們一起開啟新的知識大門吧!
文章來源:每日生物評論,歡迎關注每日生物評論,留言給我們一起探讨并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