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交圈開始被各種養生技能攻城略池時,年輕的00後、90後也漸漸對市面上宣稱是“原葉沖泡”“100%真茶萃取”的茶飲料青睐有加。
從“小茗同學”到“茶π”,再到“東方樹葉”,茶飲市場可謂一片紅海。
2019年9月,《消費者報道》整理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收錄的自2014年1月~2019年8月以來對茶飲料的質量抽檢情況。
結果顯示,近5年,監管部門共抽檢出40批次不合格的茶飲料,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和花茶等種類。
不合格原因多為茶葉中的特征性指标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較低,其次為微生物指标如菌落總數、酵母等超标,再為甜味劑和防腐劑超量或超範圍使用。
品牌方面,中奧飲品、共和統一、萊吉、老武家、妙贊、茹河、優貝源YOUBEIYUAN不合格次數較多。
不合格主因:茶葉特征成分少
茶葉指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和芽,喝茶提到的種種“好處”就源于這一片片葉子中的營養組分——茶多酚、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
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也是茶葉中有藥理和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茶多酚具解毒和抗輻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質侵入骨髓,被健康及醫學界譽為“輻射克星”。此外,茶多酚還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從而具有抗衰老效應。
不過,不是所有茶的茶多酚含量都是一樣的。茶葉發酵程度越深,茶多酚轉化成其他物質的數量就越多,茶多酚含量就會相應減少。
茶飲料是指用水浸泡茶葉,經抽提、過濾、澄清等工藝制成的茶湯或在茶湯中加入水、糖液、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調制加工而成的飲料。
根據茶飲料國家标準GB/T 21733-2008,茶多酚也是衡量茶飲料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
不同類型的茶飲料中的茶多酚必須達到相應水平,否則不能稱之為“茶飲料”。無論是紅茶、綠茶、烏龍茶還是花茶,茶飲料中都也應該含有茶多酚。同一類型茶飲料中的茶葉成分多,那麼茶飲料中的茶多酚含量就高。
抽檢結果顯示,當中有5批次茶飲料無一檢出茶葉的特征性指标茶多酚。
其中,商丘市一統山河食品有限公司上榜2次,包括檸檬紅茶味飲料(500mL/瓶,2017/5/1)、共和統一綠茶(茉莉花味綠茶飲料)(500mL/瓶,2017/4/10)。
此外,這些名不副實的“茶飲料”還包括标稱由石家莊百事利飲品有限公司生産的清涓山泉茉莉蜜茶(500mL/瓶,2016/3/16)、許昌縣紅威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柚子綠茶味飲料(調味果味茶飲料)(500mL/瓶,2017/4/12),以及焦作市優貝飲品有限公司生産的優貝源柚子綠茶(果味茶飲料)(500mL/瓶,2018/3/2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這5批次茶飲料同樣未檢出或僅檢出極微量的提神成分咖啡因(堿),側面說明配方有問題或是産品中根本沒有加入茶的成分。
茶飲料的保質期通常為8~12個月,但茶多酚含量在産品保質期内呈遞減趨勢。同一款産品,貯藏時間越長,茶多酚含量越低。這就提醒消費者,購買茶飲料時優先挑選日期較新的産品,且不應長時間儲存以免影響品質。
“小”品牌抽檢問題多個性、多元的茶飲料點燃了新一輪的消費熱潮,大大小小的飲料生産企業都加入到茶飲料的生産行列中。如此一來,也造成市面上茶飲料質量參差不齊。
本刊整理了消費者目前購買頻率較高的茶飲料品牌,結果顯示,康師傅、統一、農夫山泉、天喔茶莊、娃哈哈、立頓、達利園等知名品牌經監管部門多次抽檢,結果均為合格,其中康師傅抽檢次數最多,達362次,其次為統一。
相反地,一些較為小衆的地域性品牌成為不合格茶飲料的“重災區”,涉及中奧飲品、共和統一、萊吉、老武家、妙贊、茹河、優貝源YOUBEIYUAN等。
标稱由焦作中奧飲品有限公司生産的茶飲料不合格次數高達6次,其次為商丘市一統山河食品有限公司和貴港市涼水山礦泉飲料有限公司,不合格次數都為3次。
茶飲料選購小tips
1. 看清産品類型。市售茶飲料分為茶飲料(茶湯)、調味茶飲料和複(混)合茶飲料,其中茶飲料(茶湯)茶多酚含量較高,而茶湯中綠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
2. 茶飲料隻是一種飲料,可能含有糖、甜味劑、香精、防腐劑等各種食品添加劑,不能将茶飲料當現泡茶喝。
3. 盡量選擇“無糖”或“低糖”的産品。
4. 茶葉中所含的鞣酸能競争性地從尿酸排出,從而影響尿酸排洩,故尿酸過高者要少喝茶和茶飲料。
【特别聲明】:本篇内容所采用的原始數據均源自國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官方網站,數據客觀真實。如相關抽檢結果數據經政府有關部門核實及認定後确認有變更事實的,請及時聯系本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