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司馬懿,想必大家對他的印象很深,都會評價他是個韬光養晦得到人,而且非常能忍,司馬懿在曹魏集團忍了數十年,最終奪取了曹魏的政權,堪稱“忍者神龜”的典範。
司馬懿輔佐了魏國四代君王,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在于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在曹睿之前司馬懿都是夾起尾巴做人,直到年幼的曹芳繼位,司馬懿跟曹真共同輔政,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獠牙。
司馬懿以“裝病賺曹爽”,于公元249年,趁着曹爽帶曹芳離開洛陽,前去高平陵掃墓時,突然起兵控制了京都,于是曹魏的大權落入司馬懿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剛剛70歲,按理說司馬懿已經完全把政權握在手中,為何不直接稱帝呢?按照古人的思路,過了古稀之年後,也沒多少年好活了,為何不過把瘾?
其實司馬懿是個老奸巨猾的陰謀家,他圖謀曹魏集團的政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為了讓計劃萬無一失,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他還在醞釀一個陰謀。
司馬懿也不僅自己不稱帝,臨終前還明确告訴兩個兒子,也不準他們稱帝,所以司馬師、司馬昭都沒能稱帝,為什麼司馬懿要這樣做呢,其實說來也很簡單。
司馬懿覺得自己老了,稱帝已經沒意義了,連曹操都能忍住不稱帝,司馬懿自然比他更能忍,而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武将出身,假如其中一個稱帝了,必然會兄弟奪權,引來不必要的亂子。
而且在司馬懿心中,他早就物色好了一個可以稱帝的人員,這就是司馬昭的嫡長子司馬炎,也就是自己的孫子,司馬懿生前就曾多次親自教導司馬炎,給他灌輸自己要當皇帝的思想。
司馬懿也是個非常謹慎的人,尤其是對待稱帝這種事情,稍微搞不好就會身敗名裂,甚至還可能引來滅頂之災,于是司馬懿的計劃慎之又慎,要完全等到曹家氣數已盡,才幹出手。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司馬懿之所以不稱帝,是因為他從小深受儒家學術熏陶,覺得稱帝作亂是不應該的,這不是一個忠臣應該做的事,這個說法感覺有點扯了,如果你是忠臣,為什麼要發動高平陵之變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