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早讀書就知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
但是從0-100歲古代都有相應的稱呼,分别是:
垂髫(tiáo):3、4歲至8、9的兒童
束發:指15歲,
弱冠:指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知命(半百):指50歲,
花甲(耳順):指60歲,
古稀:指70歲,
耄耋:指80-90歲,
期頤:百歲。
而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這些詞語全部來自于幾千年前的論語,論語中寫道“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但是對于我們現在來說,已經不再用古代的稱呼來描述一個人的年齡段了,統稱為未成年人、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
在1994年開始,我們的新年齡段分為了六個階段,未成年中分為嬰幼兒和少兒以及青少年。
那究竟多少歲可以算是老年人了?
在我們國家明确指明的年齡分段情況是這樣的,
0(初生)-6歲為嬰幼兒;
7-12歲為少兒;
13-17歲為青少年;
18-45歲為青年;
46-69歲為中年;
大于69歲為老年。
所以說,大于69歲的人就被稱為老年人了。
上面隻是說對于一個人來說,從人的生理階段來算的。
就是說人在不同的年齡段,身體的素質是不同的,按照身體素質來劃分。
但是從心理層面上卻沒有固定的階段,有人年紀輕輕卻已經明白很多人情世故,比起同年齡段的人會懂得很多事,甚至比一些成年人看事都通透,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少年老成”。
也有的人六、七十歲了,心态還能像個孩子一樣充滿朝氣,每天保持樂觀的心态。
有句話是“男人至死是少年”。
所以說對一個人而言,年齡并不是評判一個人是不是老了的标準。
你隻能從生理上判斷這個人年齡,但是心态上每個人都不一樣。
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态才能活得更好更久遠,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多活幾年更重要的事呢?
那五十歲是個什麼樣的階段呢?
五十歲左右是人生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
這是一個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期。
人往往到此時才心平氣靜地回顧自己已經走過的生命曆程,洞若觀火地審視自己半個世紀生活中的那些失誤和不當;同時更廣闊和透徹地認識了人生的意義——即所謂“知天命”。
因此,這樣的人就能在這樣的時期極好地調整自己,用更寬容,善良,豁達和優雅的态度去對待生活。
積極的面對生活,保持一個好的心态,那你就會永遠都像個年輕人!這樣也能活的更長久!
「 文中部分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感謝大家關注,我是羔羊,每天帶來最新消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