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死因竟與師傅葉問有關?看李小龍行為分析!
01
在談李小龍的功夫成長曆程之前,先簡單介紹下中國武術中的内家拳知識。“内家拳”的提法最開始是明末清初的黃宗羲寫的《王征南墓志銘》,後來這一詞被武林廣泛應用。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稱為三大内家拳,與形意拳一脈相承的大成拳等也算是内家拳。其實内家拳主要側重練整勁、練發力,練法偏靜、偏松,并不是真的是有什麼内功、氣功之類的。所有内家拳練到最後的技術是相通的。内家拳中的站樁是中國武術最獨特也是最重要的訓練,它有幾套訓練方法,分别可練兩種力量,一是“周身一家”的整勁,這技術是公開的,很多習武者都練會了,但實用性不強。還一種秘不示人的站樁可練肌肉的彈力,增加爆發力,實用性強。但這是秘傳,是中華武術的精髓部分,可掌握着寥寥無幾,但習武者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話,可以自己領悟創造出第二種練法。由于内家拳出的武術人才也比較多,加之各種因素,導緻内家拳的奇聞故事特别多。而且内家拳的技術多有誇張成分。
李海泉抱着幼小的李小龍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先生是一名粵劇演員,同時也是太極拳愛好者,有幾十年的太極拳練習經曆。其中跟随梁子鵬學過太極拳,并閱讀過大量太極拳的書刊、雜志和小說。據說李小龍年小的時候,極愛聽武俠故事,李海泉先生每當有空時,便将武俠武林故事講給兒子聽。年幼的李小龍深受父親的影響并開始十分熱愛太極拳,認為這門神奇的拳法是仙人所授、将軍所傳。李小龍對荒誕離奇的說法深信不疑。于是從7歲開始跟其父親李海泉學習“内家拳”——吳氏太極拳,這是生性喜歡武術的李小龍第一次接觸武術。雖然李海泉業餘,太極拳也出功夫慢,李小龍也沒有直接從其父親那裡學到實用的技術。但白紙好寫字,年幼的李小龍對什麼都新奇。李海泉對李小龍的這段太極拳家教,對他地啟蒙意義不可忽視,内家拳在李小龍幼小空白的心靈中已經深深紮根,使其和内家拳結下不可分割的關系,造成伴其一生的影響。甚至李小龍後來創的截拳道的标志圖都是用的太極圖。
衆所周知,李小龍英年早逝,作為一位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MMA之父、武術宗師,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對我們中華民族以及各位武術愛好者來說,是一大遺憾。李小龍死因也一直衆說紛纭,今天帶各位解密分析。
02
李小龍喜歡耍帥,據說每天都在要鏡子前照個十幾分鐘,把頭發梳得一絲不亂,這個習慣甚至在他後來最落魄的時候,依舊保持着。用李小龍弟弟李振輝說的話來表示:“李小龍自小就喜歡打扮的有型有款。”
李小龍混的很開,全九龍城的孩子都服李小龍,他能打架、會跳舞,還能演電影,這麼出名的孩子自然吸引了不少異性的喜歡,他的女朋友也是出了名的多,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花花公子”。
但是1953年的一天,李小龍吃了敗仗,被另一個孩子一招打敗了,當時的那個孩子還說了句話:“我隻是試試我學的功夫。”從沒有吃過敗仗的他,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他的父親知道這件事後決定,給他找一個厲害的師傅,來教他學習功夫。而這個厲害的師傅,就是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
于是,13歲的李小龍開始與功夫結緣,成為了葉問的徒弟。
在美國讀大學期間,李小龍仔細研究了師傅葉問的詠春拳,并以它未母拳,創立了一種新的拳種,他把這種功夫命名為“振藩功夫”,并與1962年4月在美國西雅圖唐人街創立了振藩國術館。在這裡,他遇到了生命的貴人嚴鏡海。這個嚴鏡海做了什麼呢?他拿着李小龍振藩國術館的學員證書向大會的主辦方——美國空手道協會的主席艾伯嘉引薦了李小龍,從此他的振藩武術打開了美國武術界的大門。一夜成名,跻身美國武壇。
1965年,接受黃澤民(也是美國武壇比較厲害的人)的挑戰,擂台在武館擺開。但其實,李小龍有個先天缺陷,李小龍出拳非常快,擊打位置準确,但其實,他是一個近視眼,而且近視高達600度,來了美國之後才配了隐形眼鏡戴。最後這場挑戰,李小龍勝利了。
03
衆人都說李小龍功夫很高,出神入化。出神這點差不多根據他的熱情可以肯定,但“入化”卻沒到。化境本是道家術語,後來用在内家拳拳理中也非常契合。詠春拳作為“半内半外”的拳法,給了李小龍很多啟發,但不是純内家拳。太極的勁可以拿到地,詠春隻能拿到腰。(因此太極勁要比詠春勁大,但是詠春由于勁路短,所以快。)這給李小龍留下了一個執念,那就是完整的内勁,太極拳 形意拳 八卦掌的内勁。
因此後來的李小龍對化境執念很深,瘋狂練習,空手道跆拳道這類現代搏擊的招式他有了,西方格鬥拳擊這些力量方面的優勢和訓練,他也學習了,唯獨内勁,這種很傳統的東西,不是當時在美國學的來的,畢竟我中國傳統的師傅徒弟模式,影響深遠。而一代大家——葉問,本就是詠春宗師,又和各家武者都有交流,自是明白内家拳的内勁,可種種原因,沒有給李小龍一個很系統的教育,可能因為李小龍畢竟沒有從小被中國文化熏陶,後期難懂拳理,也可能看李小龍好鬥,不願意教。
各位都明白,傳統武術必須要教,不可盲目練習,一需要拆招講解,二需要喂招,一招一招的喂,三需要師傅随時盯着,害怕連錯,從早期的站樁開始就是如此,如果站樁站錯,就會影響後面甚至身體。這比起改革後的跆拳道,空手道等現代搏擊項目,學習過程太長,無法速成。同時傳統武術也注重思想,即武德,認為思想要與實體匹配。這也是現在各類傳統武術不閃耀的。承載的太多,傳承的文化呀太多,不方便改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