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甲狀腺毛病盯上孕婦
文/餘 飛 副教授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甲狀腺,人類頸部正中的“小蝴蝶”,雖然個頭很小,但卻是人體最大的内分泌器官。由于其在人體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中的重要作用,甲狀腺被譽為“人體發動機”。研究表明,約1%~3%的妊娠期女性患有甲狀腺疾病,其中比較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減)、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和橋本氏甲狀腺炎。妊娠期間甲狀腺出現問題,嚴重的會引起妊娠婦女流産、早産、死胎、胎盤早剝等的,或胎兒生長發育以及不良新生兒甲亢等,甚至分娩時出現甲亢危象。因此,妊娠期甲狀腺疾病診治被列為圍産期保健的重要項目之一。
準媽媽甲狀腺發威的時候:宜分期慎重“輕治療”
形象的說,甲亢就是甲狀腺發威了。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甲亢患者超1 000萬,其中女性占80%。輕、中、重度甲亢均影響生育,還容易導緻流産、早産和胎兒生長受限。因此,建議準媽媽們在甲亢未治愈前不要急于懷孕,甲亢治愈後可備孕。
孕婦患甲亢,藥物治療要分期開展。目前國内治療藥物主要有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兩種,由于丙基硫氧嘧啶穿透胎盤的能力要低于他巴唑,所以妊娠早期治療甲亢優先選擇丙基硫氧嘧啶,妊娠中、晚期換用他巴唑。
我們建議妊娠甲亢要“輕治療”,一是因為一般孕婦懷孕期可以耐受輕度甲亢,病情輕者,一般可以不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二是用藥劑量不宜過大,治療妊娠期甲亢的目标是使用最小劑量的藥物,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内達到和維持血清FT4在正常值的上限,丙基硫氧嘧啶最大劑量不宜超過每天200毫克,同時要注重監測甲狀腺功能,及時減少藥物劑量;三是甲狀腺功能控制不宜過嚴,甲亢孕婦的病情控制要适度,不必将患者心率、基礎代謝率及甲狀腺功能水平(T3 、TT4)等各項指标完全控制在正常範圍。我們認為,妊娠期孕婦本身的基礎代謝及甲功水平就比正常人略高,因此,将孕婦甲狀腺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範圍的上限或略高于正常就完全可以。如果控制得過于嚴格,反而容易引起母親及胎兒的甲狀腺功能低下。
準媽媽甲狀腺萎靡的時候:及早補充甲狀腺素
甲減,是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的簡稱。臨床研究發現,甲減對孕婦有三大危害。
1.甲減準媽媽生下的小寶寶罹患某些疾病的危險會增加,其中大多數是智力和發育上的問題。目前認為,在懷孕前或懷孕早期診斷出甲減并及早治療,可避免後代智力受損。但是由于甲減在很多時候僅有輕微臨床症狀,且這些症狀易與妊娠反應混淆,不易被診斷,因此導緻治療率偏低。
2.甲減可能增加小寶寶的出生缺陷。研究發現,患甲狀腺疾病的婦女有可能生下心髒、腎或腦異常的後代。來自美國的研究顯示,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母親生出的孩子發生出生缺陷(大腦、腎髒、心髒缺陷以及唇裂、腭裂、多指等)的比例較普通人群更高。
3.為準媽媽自身的健康減分。甲減不僅會累及下一代,對準媽媽本身的健康影響也很大,可能造成流産、早産、胎盤早剝等不良生産事件。
鑒于懷孕期間甲減對母子兩代人的健康影響大,我們建議育齡期女性在準備懷孕或懷孕早期(最好在懷孕前8周)積極檢查甲狀腺功能。如果懷孕前發現甲減,應通過治療使甲狀腺功能達标後再孕育下一代;如果在懷孕期間确診甲減,應盡早進行藥物幹預治療。甲減藥物的服用方法也很簡單,每天早上空腹吃甲狀腺素制劑即可。備孕可能需要增加左甲狀腺素的劑量,育齡期的甲減女性一旦懷孕應該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及時調整藥物;分娩後左甲狀腺素應該減至孕前劑量,并于産後約 6 周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
新媽媽甲狀腺紊亂的時候:産後哺乳有講究
傳統觀念認為,抗甲狀腺藥物可能會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因此,患甲亢的産婦不宜哺乳。但近年的諸多臨床研究表明,甲亢患者服用中等劑量的抗甲狀腺藥物,産後哺乳是安全的,不會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也未發現粒細胞減少、肝功損害等并發症。為安全起見,建議患者在哺乳後立即服藥,4個小時之後再喂第二次奶,使哺乳與上次服藥間隔至少3~4小時,此時母乳中藥物濃度已經很低,對嬰兒幾無影響。
當然,也不要忽視對嬰兒甲狀腺功能的監測,如果因為服用較大劑量抗甲狀腺藥物的孕婦,新生兒有可能出現暫時性甲減,可給予左甲狀腺素片治療。
哺乳期治療甲亢,甲巯咪唑可作為首選。至于甲亢孕婦分娩的新生兒,需注意檢查有無甲減、甲狀腺腫、和甲亢,并作甲狀腺功能檢查。新生兒甲亢可在出生後立即出現,或1周後出現,可以給予甲巯咪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治療。
家庭醫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