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民辦幼兒園可以跨學區入園嗎?“小孩讀幼兒園這件事,我們一家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金錢代價”,家住天河區育龍居的黃先生說道,“小區的規劃圖是有小學幼兒園配套的,現在那個地方物管改成了停車場”,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鄉鎮民辦幼兒園可以跨學區入園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小孩讀幼兒園這件事,我們一家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金錢代價”,家住天河區育龍居的黃先生說道,“小區的規劃圖是有小學幼兒園配套的,現在那個地方物管改成了停車場。”
如今,第二個孩子兩年後也要上幼兒園了,黃先生為此感到很頭疼。在廣州,還有不少市民像黃先生一樣,為就近入園犯難。
9月29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促進廣州市學前教育普惠優質健康發展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出“加強居住區配套幼兒園解決曆史遺留問題以及‘四同步’新增建設和移交工作”“規定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辦成公辦幼兒園,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
案例:
幼兒園用地變停車場
據黃先生介紹,育龍居曾經是教師适用房,共有二三十棟居民樓,住戶約1400多戶。他2003年入住該小區後,十五年過去了,規劃圖上的幼兒園依然任何動工迹象。而原規劃為幼兒園用地的土地還在2016年鋪上了水泥,變成了露天停車場。
2014年,黃先生的第一個孩子到了就讀年齡,因為小區周圍沒有配套幼兒園,他隻能把孩子送到離家35分鐘車程的長湴一家幼兒園上學。
每天來回接送耗費了大量時間。後來,黃先生又把孩子送到離家約4公裡的華美路一家國際幼兒園就讀。“這個學校有一個好處是全托,周一送周五接,我們兩個人上班,家裡沒有老人帶。當時的學費是一個月5000多元,現在聽說漲到8000多元了。”
小區裡如此折騰的家庭不在少數。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16年7月前,該小區最近的公辦幼兒園為瑜翠園幼兒園,相距約三四公裡,離育龍居較近世紀綠洲幼兒園、林海山莊幼兒園均為民辦幼兒園,每個月的學費在3000元左右。
黃先生說,現在附近的寶翠園小區、世紀綠洲小區建有配套幼兒園,但學位優先提供給小區的住戶,已經無法滿足周邊其他小區幼兒的就讀需求。
“我們小區的孩子非常多,放開二孩後,晚上走在小區裡面可以看到孩子真的很多。”黃先生說。同住育龍居的歐女士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她的二孩寶寶也将在2020年讀幼兒園,孩子到時候去哪裡上學依舊是個未知數。
但令更令他們不解的是,根據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印發的《廣東省加強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的“住宅小區開發總量達4500人或以上人口區域内需預留一所6個班或以上規模的幼兒園建設用地”,地有了,幼兒園在哪兒。
“天河區要找這樣一塊空地,是很珍貴的,但是卻沒有把它教育用地的功能體現出來。而且這裡從地理位置、安全角度考慮都挺優質的,用于辦學非常好。有這麼好的一片适合做教育用地的空地,我覺得讓它這樣荒廢,讓這麼多家長放棄門口這麼便捷的入學機會,跑這麼遠,真的不應該。”黃先生說道。
症結:
建好未移交數量大
小區配套教育設施的曆史遺留問題由來已久,主要表現為未按照标準建設、建好未移交或者應建未建等。
根據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民政領域民生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的議案》(簡稱“002号議案”)統計數據顯示,廣州市已建好但未移交接收的居住區教育配套幼兒園135所,應建未建的居住區教育配套幼兒園29所。
造成這些曆史遺留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小區配套設施主要是由建設單位統一代建後移交,部分建設單位未按規定建設或建設後未移交。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配套幼兒園因産權不明晰、建設不達标、用地規劃手續不全等原因,導緻無法達到辦學條件或取得辦學許可。
廣州市住房和建設委員會房地産業管理處副處長張炜雲介紹,2016年3月1日後,廣州市政府出台了居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管理暫行規定,明确了幼兒園要在首期預售之前就要完成規劃驗收,由住建部門同意接收,然後交給教育部門使用。
而此前,并沒有該項規定,導緻了曆史遺留問題産生。張炜雲提到,從去年開始,廣州市住建委和教育局梳理了各區的曆史遺留問題,并通過各種途徑督促企業移交。同時從2016年3月1日之後,新建的居住區的幼兒園全部是要求在首期預售之前要完成驗收。
今年,在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周建軍在報告002号議案實施方案情況時提到,議案辦理期間,新增普惠性幼兒園82所。通過對居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曆史遺留問題進行梳理,問題台賬已較為完整清晰,共計445宗。截至報告時,問題台賬中39宗已完成移交和産權辦理,36宗已取得階段性進展,120宗已初步明确處理思路,推進化解率為44%。但他并未透露涉及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曆史遺留問題具體數目和處理進度。
解法:
将開發單位代建轉變為開發單位出資出地政府直接建設
如何更好地解決小區配套幼兒園就近入園難問題,在此前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調研時,天河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建議,對于未按照規劃要求及時建設、移交配套教育設施的開發單位,由住建部門聯合國規部門按照國有土地出讓合同約定制約開發單位,以及出台制約措施,在開發單位完成建設和移交工作前,限制其開展下一項建設項目或工作。
其次,為加快小區配套教育設施建設使用效率,該負責人建議将目前住宅區配套教育設施由開發單位代建的模式,調整為開發單位出資出地,政府直接建設,避免出現配置學校位置差、面積小、質量低、應建未建、建成不移交等問題。
廣州市人大代表譚遇芳曾多次參與小區配套教育設施曆史遺留問題的調研,她建議,規劃建設部門與開發商在籌建相關配套前,應讓教育部門提前介入,督促開發單位按照小區發展規模和現代化學校的建設标準來規劃籌建。住建部門在驗收過程中,發現建造不達标、産權不清晰、或未移交的不予辦理預售許可證。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切實将政策落實落地,才能保證不出現新的曆史遺留問題。
原國家督學徐建華建議,小區配套幼兒園除了應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用于開辦幼兒園外,教育行政部門應當落實國家規定和《決定》内容,将接收的幼兒園辦成公辦或普惠性幼兒園,讓老百姓的孩子就近能上得起幼兒園。
在了解到《決定》出台後,黃先生和歐女士對自家小區建設又燃起了信心。“現在是個契機,二孩出生高峰,政府推動公辦幼兒園的建設,我們小區應該争取這樣的機會推動公辦幼兒園的落地。希望這個十幾年的規劃能夠落實,解決這麼多年留存的曆史問題。”黃先生說。
【記者】餘嘉敏
【校對】吳荊子
【作者】 餘嘉敏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