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鐘的眼睛像一個抓拍器,專盯亂扔垃圾的人。
開着車,他停車對窗外大喊:“小夥子诶,亂扔垃圾你走不脫(重慶方言,走不掉)呦!”小夥子不好意思,趕緊把剛扔的煙頭撿起來。
不是誰都服管。8月底,重慶老火鍋店人聲鼎沸,一桌五六個光着膀子的小夥子正吃在興頭上,桌下扔了一堆用過的紙巾。
鐘叢榮走到小夥子身邊,舉起小錄音機,音樂先起,“感謝你,我衷心謝謝你”,後面是鐘叢榮錄的音,大意是勸人不要亂扔垃圾。
小夥子的暴脾氣像火鍋裡的紅油般翻滾,轉身惡狠狠喊,“你是哪個街道的?”
“我就是這個街道的。”鐘叢榮轉向大家,“我撿垃圾就專門尋找這種亂扔垃圾的人。”
小夥子扯着嗓子,“你高尚的!”
“我相信是撿垃圾的不丢臉,扔垃圾的丢臉。”鐘叢榮轉向小夥子,嗓門不減。
同桌的其他人趕緊圓場,沒讓沖突升級。
鐘叢榮不怕起沖突,“讓人找到一點尴尬的感覺,吃飯過程中也會思考一些問題。”
在重慶兩江新區鴛鴦街道,不少人知道“有個億萬富翁開着大奔撿垃圾”。2015年鐘叢榮剛開始做,有人質疑他“作秀”,妻子為此想和他鬧離婚,“你一個人能改變世界嗎?”四年過去了,鐘叢榮還在做同樣的事,他自封當地的“管長”——“管閑事的嘛。”
鐘叢榮車身貼着環保标語。
鐘叢榮不喜歡高爾夫,他的愛好是撿垃圾。他從車裡拿出裝備,開始新一天的“巡邏”:身着橘黃色的文化衫,後面寫着“不要把垃圾留給後代”,身前寫着“改變亂扔,你我做起。”左手拎着黑色便攜小錄音機,右手拿着烤肉店常用的大鐵夾子。
一個人沿着路邊,看到垃圾就彎腰夾起來,扔到就近的垃圾桶。
走到一家餐館,他打量了下地面,徑直走了進去,按下錄音機,開始宣傳。老闆習以為常,從他身邊走過,面無表情,食客也低頭吃着早餐。
鐘叢榮站在店面最中央,“我撿垃圾撿到餐館裡來一定有原因的,我發現屁股坐下來就扔的人,屁股擡起來還是要扔的……”
店鋪牆上留着他幾年前貼的标語:“丢垃圾,别丢臉。”
宣講完出門,鐘叢榮對外面蒸包子的老闆說:“你們做得很好了,但是食客做得不好就會影響你們擺攤,好不好?”
“好的。”老闆應和着。她告訴記者,有食客抱怨過,“還有人說他太吵了嘛,兩個人打得好兇。”打過架的鐘叢榮還是經常來,如今餐館老闆說起他的做法,“這種,很好啊。我們都習慣了。”臉上依然沒什麼表情。
8月底的重慶,氣溫直逼40度。鐘叢榮一路巡街,邊撿垃圾邊宣講,一個小時下來,上衣濕透。他告訴記者,四年前他宣傳的這個片區,很多門店晚上街邊擺攤,收攤後就把一大堆垃圾扔在路邊,像一個露天垃圾場。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了。
鐘叢榮早晨“巡街”撿垃圾,去路邊店面宣講。
最初宣傳的時候,沒有小錄音機,穿着文化衫,“傻乎乎的,跟人家口頭宣傳。人家說這是我們吃飯的地方,你在這裡幹嘛?”
不僅食客罵,老闆也罵,他性格很急,越罵他越來勁,“我就是罵不怕嘛。我覺得是對的,我無所畏懼。”但他心裡也不舒服,“不舒服沒辦法嘛,自己找的嘛。”
“我就想将來我老了,就撿垃圾玩嘛”
十幾年前,鐘叢榮和幾個朋友去一個苗圃裡參觀,其中一個朋友亂扔垃圾,另一個企業家朋友把垃圾撿起來,一直捏在手上。
這一舉動刺痛了鐘叢榮,他以前也亂扔。那之後,開車和妻子一起出門,妻子随手扔垃圾,鐘叢榮就罵她,妻子覺得莫名其妙,“那麼多人都扔,非要把我說一頓。”
鐘叢榮如今回想起來,“那就是我正改變的時候,也是我将我老婆改變的時候。”
2015年春節,一家人去海南度假。女兒假期要完成一個親子作業,鐘叢榮想培養女兒的環保意識,帶着家人去海邊撿垃圾。
遇到了74歲的老太太吳斌。她每天早晨都和80多歲的丈夫來海灘撿垃圾,夫妻倆都是清華大學的退休教師。他們覺得年紀大了也應該為社會做點貢獻,就堅持每天去撿垃圾,還在海邊修整出一塊“仙人掌休閑地”。
老太太給了鐘叢榮啟發,以前妻子說他老了沒事做會老年癡呆,“我就想将來我老了,就撿垃圾玩嘛。”
不過一樣是撿垃圾,鐘叢榮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我也去撿垃圾,首先讓身邊的人先改變。”
鐘叢榮第二年去三亞時,帶去了環保衫,宣傳标語,發動了一百多号人到海邊撿垃圾。“用音響做宣傳,鐘先生帶着我們喊口号,說不要把垃圾留給後代。一下子撿了好幾個大袋的垃圾。”吳斌回憶。
鐘叢榮組織志願者在海邊撿垃圾。受訪者供圖
鐘叢榮覺得找到了生活裡的消遣,一回到重慶,就行動起來。“我這個人一沖動就要行動。”
他先要改變自己的員工,給員工開會,發動大家想各種公益廣告詞。
那時候公司的生意并不順利,但鐘叢榮既然要開始,“先把這個事兒談完再談後面的事兒吧。”
他出門貼宣傳單,組織企業家朋友們一起撿垃圾,讓企業家去影響他們的員工、身邊的人。
妻子回憶當時,“好多企業家喲,都跟他一塊兒拉個手,他一天瘋得很,天天去(公司)請假,一起出來引導這些東西。”
七八個企業家開着豪車,出去撿垃圾,想用他們的身份影響大家。高調的行為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一群富豪開着豪車撿垃圾”的報道見諸網絡,有網友質疑富豪們“作秀”。
鐘叢榮所在的太極拳團隊參加比賽、交流活動時,穿文化衫宣傳環保。受訪者供圖
有人把他當乞丐,塞錢打發他
鐘叢榮妻子很生氣,反對丈夫再這樣出頭,企業家們也打了退堂鼓。
妻子想過平淡的生活,和丈夫冷戰,“我說你還這個樣子,那我們就可以拜拜了。”女兒也反對,不讓爸爸送她上學,她不希望聽别人說,“你爸爸是撿垃圾的”。
内憂外患。
出去宣傳,鐘叢榮遇到了各色各樣“難搞”的人。
他放着錄音機,音樂聲起,“感謝你,我衷心謝謝你。”有人就把他當乞丐,塞錢打發他;有人看見橙色文化衫,把他當環衛工人。
有一次,鐘叢榮正在撿垃圾,一個小夥子把煙頭丢在他面前。鐘叢榮讓他撿起來。“你撿垃圾又不是多偉大。”“我不偉大但是我很執著,你必須要撿起來,不然你走不了。”
小夥子擡腿就走。鐘叢榮在後面跟着,大聲嚷嚷這是個亂扔垃圾的人,欺負環衛工人。
小夥子去吃面,他在面館嚷嚷;小夥子去打的,他攔住司機;小夥子去坐輕軌,他告訴小夥子:“我要上輕軌去教育你,通過你的案例,把整個輕軌的人都影響了。”
繞了40多分鐘,小夥子躲到一個電梯裡。
“你今天要咋樣?”
“我今天不咋樣,你必須要把垃圾給我撿起來。你不撿起來,你要咋樣,我就陪你咋樣。”
“我就在這邊撿一個垃圾可以嗎?”
“不可以,外面的垃圾我來撿。你自己扔的,十公裡以外,你還得去撿。”
“我回去撿,你就不要嚷嚷了。”
最終小夥子投降。
鐘叢榮告訴碰見的環衛工人,如果遇到亂扔垃圾的人必須叫他撿起來,不要怕。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他覺得改變環境不能光靠環衛工人,“我們的海洋有環衛工人嗎?大江大河有環衛工人嗎?原始森林、喜馬拉雅山、西藏藏區,有那麼多環衛工人嗎?”
垃圾永遠撿不完,源頭是亂扔垃圾的人。鐘叢榮去周圍的餐館,看誰有亂扔的習慣。
鐘叢榮晚上去餐館宣講,尋找亂扔垃圾的人。
起初有很多餐館不讓他進門,看他像個糟老頭。他和老闆争,和保安吵。
有一次吵得厲害,被在餐館内吃飯的朋友看見,“哦,鐘總啊。”朋友介紹,這是一個老闆。鐘叢榮對餐館老闆說:“今天他吃飯,我來買單。”進餐館開始宣傳。
離開前他對餐館老闆說,“你每一桌人吃完,垃圾不光在你這裡亂扔,走出餐館也亂扔,我把這個事情給你做好,你餐巾紙都會少用很多。”
每晚兩個小時,周圍30多家餐館,鐘叢榮“巡邏”一遍。四年過去了,大家對他都很熟悉,哪段時間外出了,回來後不少店員打招呼,“好久沒來了。”
很多食客也認識他,鐘叢榮進店宣傳,放完錄音,很多人鼓掌。偶爾也有沖突,不少店裡地面依然有垃圾。鐘叢榮不介意也不灰心,餐館人員流動性大,改變一個人的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勸說成功的案例很多,失敗的也多,受到冷遇鐘叢榮從不回家講。妻子有一次在外面聽别人談論:有人開了個寶馬,扔了個瓶子,另一個人叫他撿起來,開寶馬的很兇,把那個人推倒在地上。
妻子知道多管閑事的人是誰,她不吱聲,見到丈夫撿垃圾繞着道走。
她知道這輩子勸不動丈夫。年輕時就這樣。
“你說的話别人已經看到了,已經紮到人家心坎裡面去了”
家兄弟姐妹六個,鐘叢榮排行老三。家裡窮,“吃了上頓沒下頓。”從少年時期,他就開始發奮掙錢。
15歲下學,挑糞掙工分;後來去當泥瓦工,當駕駛員,開工廠。鐘叢榮形容自己,“從當農民開始就是一個很努力的人,沒拉任何一個人的後腿。”
夫妻二人做海綿生意,剛開始不懂設備,又沒多少文化,生産出來的海綿質量不合格,一直在賠錢。妻子想要把50多萬的設備賣掉,哪怕賣個30多萬,留着一家三口過日子也好。鐘叢榮不同意。
妻子記得,“他每天做那個筆記,幾大箱子做筆記就為了學這個技術。”鐘叢榮不确定自己一定能弄好機器,但他一定要去嘗試,“嘗試了以後我知道‘這個失敗了’,失敗了就又來過。”
靠執着,也靠信用,“以前我們剛做的時候是最差的一家,最後做到NO.1(第一名)。”
他剛開始把撿垃圾當作消遣,發朋友圈說要長期這樣做,還定了五年目标。
後來聽到各種負面評論,内憂外患,開始動搖。動搖後還是決定堅持,“把自己架上去了。做事前,自己有一個承諾,既然承諾了,做不下去,就是一個失敗者。”
他和自己較勁,也和網友較勁。“你說我是作秀,就看看我是怎麼做秀,你也來作作秀。”
鐘叢榮在意當年發的朋友圈,“你說的話别人已經看到了,已經紮到人家心坎裡面去了。”
被接受被拒絕,都是一份很好的體驗
老鐘給妻子做思想工作,在國外留學的兒子也幫忙勸說。
但讓家人完全接受他撿垃圾,還是費了些周折。
有一次,女兒學校舉辦家庭聯誼活動。妻子問女兒要不要邀請爸爸去,女兒不讓,怕爸爸出去又要“影響别人”。
别的家庭都是爸爸媽媽一起去,妻子說服女兒去邀請一下爸爸。女兒勉為其難,和爸爸約法三章,讓爸爸保證不把小喇叭和文化衫帶去。
鐘叢榮答應了,承諾如果那些同學和家長都不亂扔垃圾,就可以不宣傳。
活動當天,很多家長帶了包裝食品去,吃完之後,扔得到處都是。妻子記得女兒眼瞅着爸爸動身去換垃圾文化衫,拿出小喇叭,不敢反對,也不肯說話,到隊伍的最後蹲下,把臉埋了下去。
鐘叢榮去找女兒班主任,要來了話筒,開始宣講。講完後,家長們把垃圾都撿了起來。
妻子記得女兒還是蹲在最後,同學跑過去,女兒好擔心同學說,“你爸爸是個撿垃圾的。”可同學說,“你爸爸好棒喔。”
那件事以後,老師在學校表揚女兒,又叫鐘叢榮到學校做報告。他送了女兒班裡小朋友文化衫,給他們封為“環保小衛士”。
鐘叢榮走進學校進行環保宣講。受訪者供圖
女兒長大想讀哈佛大學,鐘叢榮告訴她,你想讀的話,自己要有做公益的故事,你的家庭也要有。你把你老爸做公益的事情拿出來,很有說服力。
就這樣,他慢慢做通了家裡人的工作。不過家人聚餐還是不願意叫他,因為他會快快吃完,起身就開始做宣傳,做完就離開去别的地方繼續做,留下一家人恨不得把頭埋進盤子裡。
現在,鐘叢榮有時會帶孩子一起出去宣傳,妻子看見有人亂扔垃圾,也會去撿起來。
“你能一個人改變世界嗎?”
在街邊撿垃圾、在餐館宣傳時,鐘叢榮常會遇到想加入他的人。
時間久了,這些人組成60多人的微信群。黃芳靜和丈夫、孩子就是微信群的成員,一家人有次外出就餐時遇到了鐘叢榮,覺得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黃芳靜做生意,她的環保意識來自于爺爺奶奶這輩人,她從小看着奶奶撿路上的垃圾,讓路面幹淨一點。
她走在路上,遇到哪條路特别髒亂,會忍不住找個袋子撿垃圾。
認識鐘叢榮後,她不但自己撿垃圾,也開始提醒别人。鐘叢榮提倡做環保公益要高調才能影響更多人,讓她印象深刻。
黃芳靜有時會組織群友線下宣傳,帶上小朋友。小朋友舉着鐘叢榮的小錄音機,邊走邊撿垃圾。她六歲的小兒子也參加,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撿起來,邊撿邊自言自語,“我是環保小衛士”。
“環保小衛士”們在街頭撿垃圾。受訪者供圖
和鐘叢榮一起打太極的師兄弟也受到影響。師兄康巴是一個藏族小夥,每年回家他會帶着兩個大袋子去山上撿垃圾,還把鐘叢榮的文化衫帶到海拔6000多米的山上拍照發朋友圈。
鐘叢榮的太極師兄弟常穿着環保衫鍛煉。
康巴說,山上的垃圾很難收集,如果自然分解不掉,就永遠留在那裡。那是長江源頭,我們喝的水會被污染。
妻子也見過鐘叢榮的師兄和師父,“他們師父說,看到你有幾次被别人摔在地上,我要好好地教你幾招,下次人家把你推不倒。”妻子笑着轉述,“老是被别人(推倒),感覺還是挺可憐的。”
鐘叢榮後來得了一些榮譽,也上了很多電視節目,有的節目嘉賓質疑鐘叢榮道德綁架,他回答,“你破壞了公共環境,亂扔垃圾這種習慣就是丢臉的問題,誰綁架你?”這段沒播。
鐘叢榮參加電視節目。受訪者供圖
網友質疑他開大排量車去撿垃圾,他反問道,“難道我不撿垃圾,就不開那個大排量的車了嗎?”他也曾為此換過一輛豪華電動汽車,但覺得車裡味道大,總咳嗽,就又換回來了。
有不少人願意和鐘叢榮一起做公益,但多數時間他還是獨自“巡街”。四年多,他固定走家附近的幾條街,幾十家餐館。“要選自己做得到的,把那個盤子畫大了,做不到,沒有意義。”
雖然範圍很小,但是鐘叢榮目标很大。他希望自己的行動能改變身邊的人,甚至能呼籲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法律。
撿垃圾也改變了鐘叢榮。妻子體會很深,丈夫這幾年應對各色各樣的人,如今管理公司,遇到什麼事都不驚慌,能掌控得住。鐘叢榮覺得自己之前戾氣重,動不動就罵人,現在會耐心說話了。
現在,妻子鼓勵女兒跟着老爸撿垃圾,既鍛煉人品,也豐富社會閱曆。
她曾經問丈夫,“你能一個人改變世界嗎?”
鐘叢榮有答案:一個人是改變不了的,但是可以影響很多人,改變很多人的習慣。靠一個人最起碼可以點燃一個火星,一個火星可以引燃一個火苗,是可以延續壯大的。
來源: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