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牡丹繁殖栽培技術發展

牡丹繁殖栽培技術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06:09:19

我國牡丹繁殖栽培研究進展綜述

_徐一丁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屬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色澤豔麗,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根據花的顔色,可分為上百個品種,其中,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以黃、綠為貴。牡丹花有“國色天香”之稱,唐代劉禹錫有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清代末年,牡丹就被作為我國國花,并廣泛栽培,早已引種世界各地 。

1 牡丹栽培類群

芍藥科芍藥屬牡丹組植物均原産我國,可分為 4 個種、5 個野生種、1 個栽培種。牡丹組共 9 個種(見圖 1),分為革質花盤亞組和肉質花盤亞組,從形态特征到生态習性都有顯著差别,均為我國特有的珍貴野生種質資源,不僅可作為育種原始材料,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及經濟價值。

牡丹繁殖栽培技術發展(我國牡丹繁殖栽培研究進展綜述)1

圖 1 9 種牡丹品種

牡丹栽培類群: (1)中原牡丹品種群:主要分布于黃河中下遊地區,以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為栽培中心; (2)西北牡丹品種群:主要分布于甘肅黃土高原區,以蘭州、臨夏、臨洮、隴西為栽培中心,主要由紫斑牡丹演化而來,又稱紫斑牡丹品種群; (3)江南牡丹品種群: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遊地區,以上海、南京、銅陵等地為栽培中心; (4)西南牡丹品種群:主要分布于四川、雲南、貴州及西藏東南部地區,以四川彭州為栽培中心; (5)國外牡丹品種群:主要有日本牡丹、歐洲牡丹、美國牡丹、法國牡丹四大品種系列。

2 牡丹繁殖領域研究簡述

2.1 數據來源與方法

中國知網(CNKI)為主要數據信息源,同時,參考《中國牡丹》《中國紫斑牡丹》等書籍,檢索時間設置為1990 年 1 月 1 日—2021 年 1 月 1 日,設置關鍵詞“牡丹” “繁殖”,檢索核心期刊,共計 502 篇。得到檢索結果後,人工進行複查和糾錯,删除重複文獻及簡訊、科普類文章,最終統計得到 396 篇文章。同時,參考引文格式,對所有文獻對應的作者、作者單位、篇名、發表時間、相關學科、研究趨勢等進行數據分析。

2.2 數據處理分析

2.2.1 牡丹繁殖研究總體趨勢。關于牡丹繁殖方面的文章發表數量逐年增多,但波動較大,總體呈現 3—4a 為1 個周期且折線上升的趨勢。推測可能與牡丹的研究周期有關,牡丹 1 年開花 1 次,花期較短,有些試驗可能需要多年才能得出階段性成果。但由于牡丹研究關注度不斷增加,發表的高水平論文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所以,發表論文數量總體呈折線上升的趨勢。

2.2.2 牡丹繁殖主要研究方向。統計文獻關鍵詞,出現“牡丹”的有 71 篇;出現“組織培養” “繁殖”的均有 21篇;出現“紫斑牡丹”的有 18 篇;出現“生根”的有 13 篇;出現“嫁接” “栽培種植資源” “扡插” “快速繁殖”的有 10篇左右;而“油用牡丹” “藥用牡丹” “引種”等關鍵詞出現頻率較少。由此可知,牡丹繁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組織培養、紫斑牡丹繁殖及牡丹根的萌發、嫁接、扡插等常規繁殖技術方面,而對于油用牡丹、藥用牡丹、引種新優牡丹的研究較少,這些屬于牡丹研究的新興領域,預測将來文獻數量将得到增加。

2.2.3 牡丹繁殖研究關聯度。與牡丹繁殖研究關系緊密的關鍵詞為“紫斑牡丹” “栽培” “嫁接” “組織培養” “快速繁殖”等。由此可知,檢索的“牡丹繁殖”與“紫斑牡丹”研究、牡丹的組織培養、牡丹的快速繁殖等方面聯系緊密。

2.2.4 牡丹繁殖研究主要學者與機構。發表文章最多的學者是成仿雲,共 6 篇;鐘原 5 篇;彭東輝、張秀新、張啟翔、王華芳等學者發表 3 篇,總體上來看,對牡丹繁殖方面的影響研究還有待深入。統計分析發表文獻機構,北京林業大學發布文章最多,為 32 篇;河南農業大學其次,為 8 篇;福建農林大學、中國林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發表的文獻也在 5 篇以上。原因是北京林業大學在牡丹繁殖方面具有雄厚的研究實力和科技儲備,其他單位與其相比仍存在明顯的差距。河南農業大學位于其次,說明“牡丹之鄉”十分重視牡丹的研究發展,其具有中原牡丹主産地的片區優勢。

2.2.5 牡丹繁殖研究層次與學科。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然科學)占比最大,為 35.67%;工程技術(自科)占比其次,為 30.9%;專業實用技術(自科)第三,為 22.75%;行業技術指導(自科)占比 10.2%;其他方向合計不足1%。因此,關于牡丹繁殖的研究集中于自然科學領域,絕大部分為基礎與應用技術和探索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指導介紹。牡丹繁殖研究涉及的學科較為廣泛,包括園藝、農作物、植物保護、林業、生物學、農藝學、中藥學等,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園藝學,為 339 篇,為 85.82%;其次是農作物,占比 6.08%;再次為植物保護,占比 2.78%。所以,牡丹繁殖研究主要集中于園藝方面。

2.2.6 牡丹繁殖分析研究方法。在牡丹繁殖領域,運用科學評價方法的文獻較少,主要有關聯作圖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共 5 篇。在多品種牡丹繁殖特性和生理特性評價等方面應用較多,其他方面應用較少,研究牡丹繁殖方面仍需引入分析評價方法。

3 牡丹栽培領域研究簡述

3.1 數據來源與方法

中國知網(CNKI)為主要數據信息源,同時,參考《中國牡丹》《中國紫斑牡丹》等書籍。檢索時間設置為1990 年 1 月 1 日—2021 年 1 月 1 日,設置關鍵詞“牡丹” “栽培(不含繁殖)”,檢索核心期刊,共計 2134 篇。得到檢索結果後,人工對其進行複查和糾錯,删除重複文獻及簡訊、科普類文章等,最終得到研究共 1520 篇。同時,參考引文格式,對所有文獻對應的作者、作者單位、篇名、發表時間、相關學科、研究趨勢等進行數據分析。

3.2 數據處理分析

3.2.1 牡丹栽培研究總體趨勢。随着時間的推進,關于牡丹栽培方面的文章發表數量總體呈逐步增加的趨勢。具體來看,1999 年前,牡丹栽培方面的研究呈現平穩态勢,年發表量為 20 餘篇;1999-2002 年,牡丹栽培方面的研究文章數量大幅增加,原因推測是新的栽培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和大衆對牡丹關注度的提高。2002 年後,總體呈緩慢上升、偶有波折的态勢,對牡丹栽培的研究仍保持較大關注度。

3.2.2 牡丹栽培主要研究方向。統計分析文獻關鍵詞,出現“牡丹”的有 300 篇;出現“栽培” “栽培技術” “油用牡丹”的均為 50 篇左右;出現“引種”的有 39 篇;出現“紫斑牡丹”的有 33 篇;出現“品種”的有 30 篇;出現“光合特性” “促成栽培” “親緣關系” “花期調控”的有 10 篇左右。說明牡丹繁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栽培和栽培技術、油用牡丹栽培、紫斑牡丹栽培、引種等方面,而對于花期調控、鹽栽、光合特性等研究較少。

3.2.3 牡丹栽培研究關聯度。與牡丹栽培研究關系緊密的關鍵詞為“油用牡丹” “引種” “栽培技術” “品種” “紫斑牡丹”等。由此可知, “牡丹栽培”方面的研究與油用牡丹、紫斑牡丹、牡丹栽培技術、牡丹引種等方面聯系緊密。

3.2.4 牡丹栽培研究主要學者與機構。發表文章最多的學者是成仿雲,共 18 篇;王蓮英其次,為 16 篇;袁濤第三,為 12 篇;侯小改、張秀新、陳平平等學者發表 8 篇文章。統計分析發表文獻機構,北京林業大學發布文章最多,為 79 篇;河南科技大學其次,為 32 篇;山東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位居 3、4 位;河南省洛陽市牡丹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等單位也有一定的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在牡丹栽培方面的研究處于領先地位,原因是其身處一線大城市和全國最高級别綠色學府的資源優勢及以成仿雲教授、袁濤教授為主的科技研究人員的人才優勢,同時,也反映了北京林業大學對牡丹研究的重視程度。在牡丹主産地的科研機構,為了保證牡丹的品種優勢和經濟效益,也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3.2.5 牡丹栽培研究層次與學科。文章的研究層次分布,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然科學) 占比最大,為33.28%;工程技術(自科)占比其次,為 30.00%;工程技術(自科)第三,為 23.07%;行業技術指導(自科)占比9.12%;其他方向也有研究,但文獻量不足,都沒有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關于牡丹繁殖的研究集中于自然科學領域,主要分為 3 個方向,分别是為基礎與應用技術的研究、栽培工程技術的探索研究、相關專業使用技術的研究和指導介紹。牡丹栽培研究涉及的學科相對廣泛,主要集中于園藝、農作物、植物保護、林業、生物學、農藝學、中藥學等學科。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園藝學,為 1209 篇,占比 76.47%;其次是農作物,占比 14.17%;再次為植物保護,占比 3.73%。所以,關于牡丹栽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園藝方面。

3.2.6 牡丹栽培分析研究方法。相關文獻,發現在牡丹栽培領域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文獻較少,主要有 GIS 分析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共 5 篇。根據對分析内容的查閱,得知其在多品種牡丹栽培特性和生理特性評價等個方面應用較多,其他方面應用較少,因此,牡丹栽培方面的研究仍需引入分析評價方法。

4 牡丹栽培領域研究簡述

經過此次搜集分析,發現關于“牡丹的繁殖與栽培”方面的研究具有以下規律:第一,總體上,這些年來對于牡丹繁殖與栽培的研究力度和關注度正在增加。1999年後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近年來上升趨勢減緩,但仍保持上升态勢。第二,研究單位主要集中在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教育科研單位,說明這些科研單位具有較為雄厚的研究實力和人才優勢。但由于地緣優勢,有些小的科研機構也在某些方面發表了大量文章,如河南科技大學。突出的研究學者主要集中于北京林業大學,成仿雲教授的研究領域和深度均領先于他人,并著有《中國牡丹》《紫斑牡丹》等著作,袁濤教授、鐘原老師、王蓮英教授也有一定深度的研究。第三,對“牡丹繁殖與栽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優牡丹引種,牡丹的組織培養和繁育,紫斑牡丹、油用牡丹栽培,栽培繁殖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等方面,對于油用牡丹繁殖,牡丹花期調控等方面相關研究較少。第四,在“牡丹繁殖與栽培”的研究層次中,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然科學)為主導,工程技術(自科)、工程技術(自科)等作補充研究,研究學科目前仍以園藝學科為主。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内,預計牡丹繁殖栽培方面的研究仍會保持一定熱度,其研究方向将轉向新優牡丹品種育種繁殖和高分子生物化學的跨學科交叉上。北京林業大學仍處于牡丹繁殖栽培領域的主導地位,相關研究機構也在逐步加強對于牡丹的研究工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