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7 15:31:50

伴随着呱呱聲響,一個嬰兒成功落地,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健康快樂的陽光少年;從懵懂無知的幼兒到活剝開朗的中小學生;從粘人調皮的寶寶到獨立自主的青少年。父母都見證着這一切,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成長需求,也有不同的成長特點,作為父母,孩子的成長也要根據其自身特點而定。

可孩子成長,父母也有諸多無助,如孩子嬰兒期很聽話,但到了10歲之後,性格大變,喜弄無常,常常頂撞父母。可謂打不得、罵不得、碰不得,更談不上有什麼親情可言。為何親子關系成為這樣。

面對陌生的孩子,父母是否感到無力呢,是否感覺為孩子付出了一切,換來的卻是冷漠對待,拳打腳踢,作為父母可謂苦不堪言!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孩子未來如何發展,就在于父母怎麼樣培養孩子。所以父母培養一個成才的孩子,可謂責任重于泰山。

今天就借用樊登老師的一句話:

如果你覺得育兒辛苦,那可能是你沒找對方法。

很多父母會覺得這句話紮心。事實上,凡事有重點,育兒也一樣,把握大方向就能事半功倍!育兒,尤其需要把握,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提出過這樣的觀點:

心理撫養”,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要進行心理上的撫養,包括情感、性格、觀念、尊重。這也會決定寶寶一生的品格,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奠基石。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1

同時,李教授還表示,在孩子18歲之前,有四個關鍵的成長“黃金台階”。家長要做好孩子這四個階段的引導教育,打下良好的成長基礎。

四個黃金階段:0-3歲、3-6歲、6-12歲、12-18歲

PART.1

0-3歲

情感撫養,為孩子奠定安全感

0-3歲的孩子正處于情感需求最強烈的時期。如果這一時期缺乏情感,可能會導緻父母與子女的隔閡。所以這個階段稱之為情感撫養!

李玫瑾教授指出,嬰幼兒是通過氣味、聲音、樣貌,與人建立一對一依戀的。

大家不要小看這份依戀,嬰幼兒在這個階段得到滿足,他才能擁有安全感,開始信任外面的世界。

很多孩子膽大、不怕生、敢于探索新事物,除了先天性格,很大可能就是,他在家裡得到了養育者的精心照料,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得到滿足,所以才敢安全地去“闖蕩”。

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到老人那裡撫養,或者老人扮演主要養育者的角色。表面上看沒什麼問題,但孩子被帶回去,父母才意識到孩子不親自己!

李玫瑾教授一再強調,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并給予他們積極的關注和回應。

當然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一直有媽媽養育是最好的。

如果條件不允許,那麼也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持續穩定的養育人,在孩子青春期之前最好不要随意更換!

因為,這個養育者是孩子的“情感基石”。

在孩子形成穩定情緒之前,他是孩子與世界之間的所有鍊接,當孩子進入叛逆的青春期時,他會是孩子最好的“情緒寄托者”。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2

PART.2

3-6歲

性格撫養,為孩子樹立好性格

李玫瑾教授所指出的第二個“黃金台階”,便是3-6歲時的“性格培養”。

可以說,性格,能夠決定孩子的命運。

曾經有人問李玫瑾教授,為什麼自己用盡了勸、說、打、罵等各種方法,孩子還是不聽話?

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因為父母沒有在合适的時期,給孩子立好規矩。

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天性,還有一種便是後天培養。而性格後天培養的關鍵時期,便是孩子3-6歲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知道如何在這個階段,給孩子培養性格。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

一個小男孩把鞋踢飛,砸到了另一個男孩臉上,被兇了一句後,小男孩媽媽趕緊過來理論:“你憑什麼訓我兒子?”;

電影院裡大家都在觀影,一個男孩花樣捶打電影巨幕,父母卻視而不見,不加阻攔,導緻巨幕損壞嚴重;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3

更有母親為了讨女兒開心,在公園裡生拉硬拽活孔雀的羽毛。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4

種種袒護、縱容、無底線嬌慣的“母愛”之下,助長的都是一個個無限膨脹的欲望和靈魂。

父母毫無底線的教育,如同一杯杯毒酒,隻會讓人迷失方向,墜入深淵。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5

一個總是被給予、從不要求付出的孩子,學不會感恩;一個總是被滿足,從未體驗過拒絕的孩子,學不會收斂;一個總是被袒護,從未接受過批評的孩子,學不會承擔。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6

每一個善良、暖心、陽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在平時的教育中,把是非觀、規則意識,傳輸給他們。

戚薇和李承铉的女兒Lucky,是一個活潑可愛、有禮貌的小姑娘。

當很多人被李承铉“女兒奴”的父愛折服時,也被他的“嚴父”形象震驚。

有一次,Lucky總是忍不住去玩一個危險的車子,李承铉告誡多次都無效。

他便非常堅定地把女兒抱走,一闆一眼地告訴她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并帶她到角落“罰站”。

看到這一幕,禁不住又驚訝又佩服。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忍不住父愛母愛爆棚,被孩子的可愛沖昏頭腦,陷入一種極端的保護欲,試圖把孩子的所有行為合理化。

然而,父母的這種“過度縱容”,其實體現的是本身的不成熟,和對孩子接受能力的不信任。

真正的愛,不僅僅是贊同和回應,還要有适當的拒絕和經曆挫折。

所以,當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舍得拒絕;在孩子犯錯誤時,一定要溫和堅定地指出,且适當的要求其承擔責任;

6歲前,請抓住立規矩的關鍵期,讓孩子認識到世界的棱角和邊界,在愛的滋潤下,幫助孩子建立起積極、陽光的性格雛形。

PART.3

6-12歲

能力培養,為孩子塑造好習慣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第三個“黃金台階”:6-12歲,重在能力培養李玫瑾教授指出,6-12歲處在第三個“黃金台階”,重在能力培養,是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黃金階段。

都說“習慣是一個可怕的東西”。

如果擁有一個好的習慣,那麼這份好的作用,便會一直持續着。

6-12歲,也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最關鍵的時期,這時候的孩子,正好處在小學階段。閱讀習慣、自律、自控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培養起來,那麼這些“好習慣”便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習慣。

在初中和高中不會有很大的改變,甚至在終身學習中,伴随着各種階段的學習。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7

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母親在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曆時坦言:

我們從來沒有用什麼特别的方法教育孩子,也沒有讓孩子上太多的輔導班。

在我看來,對楊晨煜最大的幫助應該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讓他學會自律。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8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9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10

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讀書是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一輩子都不能放棄。

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讓孩子主動學習,敢于挑戰困難,懂得在未來約束自己。

讓孩子養成自控的習慣,讓他懂得克制自己,不要因為任性而傷害身邊的人。

讓孩子養成鍛煉的習慣,因為健康的身體是所有行為中最基本的!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有好習慣,父母必須首先培養好習慣,為孩子樹立榜樣。

PART.4

12-18歲

尊重教育,為孩子引導好未來

第四個成長階段,其實是父母、子女開始學會分離的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開始關注自我,逐漸脫離父母,甚至是不服從父母管教。

所以父母一定要進行尊重教育

放下父母的“權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李玫瑾教授的建議是:

12歲之後父母的語言是垃圾,一定要少說少管,多聽多引導,把“話”用在刀刃上。

《百家談》創始人王占郡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他青春期的女兒特别“拽”,别說講道理,甚至都不願意和父母聊聊天,更别說讓父母指導作業,于是王占郡就想了一個辦法“請求”女兒:

“我申請應聘當你的作業指導怎麼樣?你來面試,工資給1元錢就行。”

得到父親尊重的女兒,覺得父親的态度很真誠,便答應了。

由此,王占郡在和諧的親子關系中,開啟了給女兒輔導作業的旅程。

李玫瑾告訴孩子最重要的三件事(李玫瑾在孩子18歲之前)11

其實,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孩子的4個成長階段,前面2個階段是最重要的。如果基礎打得好,後面2個階段也會銜接得很順利。

但如果前面的階段被忽略,越到青春期,父母會越發覺得被動和辛苦。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我們一定要珍惜。

最後

李玫瑾老師說:

孩子成長的四個黃金台階,先要走好前三個,第四個階段孩子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知調整,達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

6歲前,要在“養”的過程中“育”,給他安全感和好性格;

6-18歲,重點在于“教”,給他價值感和良好的社會适應性。

平穩地走好每一個台階,幫助孩子成為更優秀的自己,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