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福清一都枇杷幾月采摘

福清一都枇杷幾月采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22:15:51

福州日報記者 陳濱峰 楊瑩 錢嘉宜 張笑雪

6月,初夏,本是枇杷下市、果農休整的時節,但福清市一都鎮一都村的種植戶方培鳳,卻在自家的枇杷果園忙得不亦樂乎。原來,園子裡嫁接的枇杷新品種“白蜜”和“香妃”已經抽枝20多厘米,正是管護的關鍵期。

“前幾年在外面打工,一整年收入還沒有在家種枇杷賺的一半多。現在啊,我就一門心思把枇杷種好、種精。”方培鳳說。

福清一都枇杷幾月采摘(福清一都枇杷為什麼這樣甜)1

農戶為枇杷打包裝箱。記者 鄭帥攝

枇杷是一都的主打産業,全鎮像方培鳳這樣的枇杷種植戶有3640戶,約占一都人口的九成。近年來,一都枇杷發展勢頭強勁,即便遭遇疫情沖擊,依然逆勢上揚。一都鎮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一都枇杷今年銷售總額達5.16億元(含一産、二産),同比增長9.1%,全鎮農民增收約4300萬元。

一都枇杷為什麼這樣“甜”?記者前往一都一探究竟。

甜的曆程:

從不為人知的“扶貧果”

到聲名遠播的“億元品牌”

一都鎮位于福清西部山區,鄰近水源地。交通不便和生态紅線,決定了這裡與工業化無緣。多年來,一都心無旁骛發展農業,枇杷種植規模達5萬畝。

今年48歲的方培鳳,是一都枇杷産業從無到有的親曆者和見證者。

上世紀80年代末,一都鎮利用上級撥付的扶貧資金購買枇杷果樹苗,無償分給村民,發動家家戶戶種枇杷。方培鳳回憶道:“那時,我們家一口氣種了20畝枇杷,大人小孩都要上山幫忙。種下後,天天盼着結果子。”靠着種枇杷、賣枇杷,方培鳳家的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從破木屋搬進了小樓房。

一都人嘗到種枇杷的甜頭,枇杷樹成了“脫貧樹”。可沒過多久,由于缺乏整體規劃,一都枇杷陷入僵局。“一方面,國内其他枇杷産區迎頭趕上,推出新品種,一都枇杷跌價了,最低時每公斤收購價才4塊多;另一方面,隔一兩年就遇到霜凍,種植戶損失慘重,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種不下去了。”2013年,方培鳳把20畝枇杷林“托付”給村裡人,攜家帶口前往南非務工。

枇杷産業“不甜”了,一都鎮黨委、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怎麼打響品牌、打開銷路?如何讓種植戶重拾信心?我們一路探索,一路尋找答案,終于在2018年出現轉機。”一都鎮黨委書記林雪楓介紹,随着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一都綠水青山的後發優勢愈發凸顯,“我們依托一都的自然優勢、人文優勢,開發了3個旅遊景區,與福州晚報合作舉辦一都枇杷節,文旅農融合,把一都的名氣打了出去”。

旅行社來了,遊客來了,一都枇杷供不應求,鮮果價格翻了一番。一都鎮黨委、政府趁熱打鐵,提出“枇杷強鎮”的發展戰略。“我們辦了3件大事,一是在市農業農村局的幫助和支持下,邀請省、市專家加入一都‘智囊團’,為枇杷種植提供強大技術支撐;二是打造具有統一标識的一都品牌,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認證;三是在全省率先推出枇杷‘氣象指數保險’,一棵枇杷樹果農隻要出一元保費,就能得到保障,就算遭遇氣象災害,也不會白忙活。”林雪楓說。

看到一都枇杷又“甜”起來,方培鳳十分動心。2018年底,他回到一都重新打理自家的枇杷園。“2019年,我家種枇杷收入近15萬元,是在外打工收入的兩倍多。今年收入比去年更多。”方培鳳喜滋滋地說。

一些外地人也循着“甜味”來到一都承包枇杷林。來自貴州畢節的塗祥華去年承包了近6畝“大紅袍”枇杷。“今年小品種熱賣,扣去成本,淨賺五六萬元。”塗祥華說,“種枇杷有奔頭,來一都,我選對了。”

“甜”的秘訣:

政府牽頭“養螞蟻”

以大帶小“搬”枇杷

今年初以來,受疫情影響,多地農産品滞銷。一都鎮卻成功突圍,不僅在兩個月裡賣光了枇杷鮮果,還實現銷售額、農民收入雙增長。一都枇杷甜蜜“逆襲”的秘訣是什麼?

“我們提早布局,用‘養螞蟻’的方式,向枇杷電商産業積極轉型。”林雪楓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揭曉答案,“我們引進了幾隻‘大螞蟻’,有抖音、淘寶等自帶流量的大平台,也有永輝、樸樸等本土知名電商,還有‘果之道’這樣的農産品供應鍊服務商;培育了一批‘小螞蟻’,也就是一都本地的小電商。通過‘大螞蟻’帶動‘小螞蟻’,一起‘搬空’一都的枇杷。”

“小象美食”平台是“小螞蟻”中的優秀代表。平台負責人陳雄是一都的返鄉創業青年,他不僅打造銷售平台賣枇杷,還發起成立了一都新零售家庭電商聯盟。“我們的目标是,不僅要把枇杷賣出去,還要賣出好價格,提升一都枇杷的品牌價值。”陳雄介紹,電商聯盟制定了枇杷的選果标準、甜度标準、表皮标準,分級分品銷售,“不一樣的品質賣不一樣的價格,特大果、大果打品牌,小果拿來做活動、當贈品,從而拉開檔次,把一都枇杷銷售推向标準化、精品化”。據了解,今年有電商聯盟成員把枇杷賣出每公斤30元的高價,是往常的3倍左右。

為了給“小螞蟻”創造最優成長環境,一都鎮全力打通各個環節:村民沒有電商經驗,鎮裡請來專業人士授課;村民年紀大了填單不便,鎮裡引進“果之道”智慧物流系統,隻需刷身份證,就能自動導入後台訂單信息,将枇杷發往全國各地;村民不懂直播帶貨,鎮裡舉辦為期一周的直播節,請專業團隊駐紮一都,手把手教大家拍視頻、開網店、做直播……

由此,一都誕生了一批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隔空合作的“家庭電商”——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通過發朋友圈或開網店,在線上宣傳、推廣、接單,父母則留在一都負責采摘、包裝、寄貨。

在山東工作的陳秀平,與在一都的父母配合默契,今年通過“家庭電商”模式賣出7500公斤枇杷。“本以為今年枇杷要砸在手裡了,沒想到走出一條新路。我家枇杷賣到黑龍江、内蒙古、吉林等地,一些客戶已經和我預訂明年的枇杷了。”陳秀平說,“以前枇杷能賣什麼價,收購商說了算。現在,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裡。像我們這樣賣精品枇杷的,單價比較高,收入也超過去年”。

“今年是一都枇杷向電商轉型的第一年,接下來我們将認真總結經驗、尋找不足、補齊短闆,為明年的電商銷售作準備。”林雪楓透露,一都将從“小螞蟻”中擇優扶持,培育自己的“大螞蟻”,打造一都枇杷的新業态新品牌。

“甜”的融合:

一二三産融合

全産業鍊發展

“枇杷鮮果已經下市,但大家還可以嘗到好吃的枇杷食品哦!”上周末,一都鎮東關寨景區,講解員陳小麗将一撥又一撥遊客迎進遊客服務中心。隻見農産品産銷體驗館内,枇杷蜜、枇杷膏、枇杷罐頭、枇杷酒等枇杷深加工産品琳琅滿目,水杯、抱枕、公仔等圍繞一都吉祥物“嘟嘟”設計的文創産品精緻可愛,引得遊客們争相購買。

“枇杷鮮果的采摘期一年隻有兩個多月,如果隻賣鮮果,産業就過于單一,缺乏後勁,抗風險性也比較差。2018年以來,我們以全國農業産業強鎮示範建設為契機,圍繞一都枇杷,發展枇杷種植生産、枇杷深加工、枇杷文化遊,推動一二三産深度融合,延伸了産業鍊,提升了價值鍊,促進農民穩步增收。”一都鎮鎮長俞強介紹。

枇杷深加工方面,一都引進了專門從事枇杷原漿生産的天海東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每年枇杷尾季,我們都會在一都兜底收購枇杷。今年5月以來,有3000多噸一都枇杷在這裡變成原漿,陸續加工成枇杷汁、枇杷露、枇杷膏等,銷往全國各地。”公司負責人李輝吉說。

勤勞的一都人也沒閑着,今年不少一都種植戶自購設備,開始“研發”枇杷深加工産品。

善山村種植戶張秀忠,今年采摘了約6噸枇杷,賣剩的小果被他做成枇杷膏。“小果的收購價不高,今年我花了5萬元買來專業熬漿機,做了2000多瓶枇杷膏,客戶反饋還不錯。”張秀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枇杷果到枇杷膏,枇杷的身價能漲三四倍。

年輕人則把枇杷加工“玩”出新花樣。“小象美食”平台負責人陳雄與加工廠合作,推出枇杷幹産品。陳雄說:“5公斤枇杷果可以做1公斤枇杷幹,枇杷幹出廠價約每公斤100元,市場售價約每公斤200元。”“枇杷姐妹花”陳小清、陳小麗則做起了枇杷棒棒糖、枇杷果凍等,“周末一擺出來,就被小朋友們搶光了”。

枇杷加工“各顯神通”,一都枇杷文化遊也風生水起。到枇杷主題展覽館,了解一都枇杷的“前世今生”;到東關寨,飽覽古堡建築的氣勢磅礴;到後溪,體驗漂流的清涼暢快;到羅漢裡,追尋閩中遊擊根據地的“紅色足迹”,成為許多福州人周邊遊的經典線路。

“随着疫情陰霾散去,一都旅遊業日漸回暖,最近每到周末都要接待一兩千名自駕遊遊客。”俞強說,一二三産融合,是一都枇杷的“二次創業”,成效非常明顯,已連續兩年帶動農民增産增收,枇杷産業附加值大大提升,“下一步,一都鎮将繼續深挖拓展,加快全産業鍊發展進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甜”的守護:

各界聚力澆灌“甜蜜”

一都枇杷的“甜”,是一都人用勤勞的雙手、智慧的大腦拼出來的,也是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澆灌”出來的。

“看!像這樣,用手把多餘的砧木嫩芽去掉,再用小刀刮平,以免搶奪養分。”日前,在一都枇杷種植示範園,省農科院果樹首席專家鄭少泉一邊示範,一邊向果園管理人員講解白肉枇杷的嫁接養護要點。

鄭少泉是“枇杷界”的領軍人物,多次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他研發的白肉枇杷系列品種,不僅口感香甜細嫩,還能将采收期延長一個多月,價格也是普通品種的3倍至5倍。

“早年推廣‘早鐘6号’枇杷時,我就常來一都,發現這裡的農民勤勞淳樸、十分好學,當地政府對枇杷産業也是鼎力支持。”鄭少泉說,兩年前,當福州農業部門找到他,提出想在一都推廣種植枇杷新品種時,他欣然同意,加入這個充滿激情和戰鬥力的“枇杷軍團”。

今年春節,鄭少泉在一都住了整整一周,手把手指導白肉枇杷新品種的嫁接。在鄭少泉團隊的定期上門指導下,一都鎮按下枇杷品種更新的“快進鍵”。全國最大的二代雜交白肉枇杷新品種示範點、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課題項目實踐地、全省首個大棚枇杷母本園……最新最優的品種在一都孕育成長,為一都枇杷的未來蓄積無限能量。

枇杷種得好,還要銷得好。4月2日,福州市副市長嚴可仕來到一都枇杷園,通過抖音直播平台,向全國網友推介一都枇杷。“果大、皮薄、肉多、汁甜”“枇杷潤肺,多吃有益”“産自綠色基地,買它買它”……接地氣的吆喝,引得網友紛紛下單。

随後的一個月,成了一都的“直播月”,多位政府領導、多名網絡紅人、多支直播團隊輪番登場。他們中,有的現場直播帶貨,創下8小時直播銷售2.5萬公斤枇杷的佳績;有的化身“直播導師”,向農戶傳授視頻拍攝、剪輯技巧,帶出一批會文案、懂直播、精營銷的一都新農民。

福州晚報是一都鎮三屆枇杷節的重要合作夥伴。今年,枇杷節從線下轉戰線上,晚報的項目團隊也開啟了另一種忙碌。“我們的‘這裡是故鄉’助農平台第一時間加入一都枇杷的助銷隊伍。”項目負責人黃君薇說,為了選果,團隊幾乎跑遍一都所有的村子,行程超過1200公裡,累計銷售枇杷約3000公斤。

“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提升了一都枇杷應對風險和挑戰的能力,讓一都枇杷在轉型升級中不斷累加‘甜度’。”林雪楓說。

放眼一都,漫山遍野的枇杷樹依舊綠意濃濃,陽光下恣意舒展着,仿佛在為明年的豐産積蓄養分。30多年來,一都人始終堅守枇杷産業,走出一條鄉村振興之路,這片綠水青山,已然化作金山銀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