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前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 。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裡,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
根據《史記》、《春秋》等史料的記載,在春秋時期,晉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諸侯國。不過,對于晉國來說,因為公族勢力的衰微,所以卿大夫的勢力也相應增強。對于晉國的卿大夫來說,本來分為六卿。在之後的較量中,這六卿變為四家,分别為智氏、魏氏、趙氏、韓氏。公元前453年,趙氏聯合魏氏、韓氏一起消滅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對于三家分晉這一事件,周王室不僅沒有率軍讨伐,反而還冊封三家為諸侯。
說到三家分晉,就不能忽略田氏代齊。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田氏代齊指戰國初年陳國田氏後代取代齊國姜姓呂氏成為齊侯(齊威王始稱齊王)的事件。《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講述了姜齊以及田齊的興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也即和三家分晉一樣,周天子對于田氏代齊這一曆史事件,也選擇了承認。自此之後,田氏齊國取代了姜氏齊國。此外,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呂氏徹底告别了齊國君主的大舞台。
在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後,形成了魏國、韓國、趙國、齊國、楚國、秦國、燕國這戰國七雄相争的格局。不過,在這戰國七雄中,一開始還是隻有楚國這一個諸侯國僭越稱王。當然,這一情況從徐州相王開始發生改變。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徐州相王指的是戰國時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的曆史事件。公元前443年,魏國君主魏惠王因為多次被齊國擊敗,所以率領一些諸侯國一起到徐州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于是也承認魏的王号。
最後,對于徐州相王來說,主要是魏國和齊國這兩個諸侯國的稱王。公元前325年,在徐州相王之後,秦惠文王也自立為王,同年,魏惠王尊韓宣惠王為王。公元前323年,在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也即“五國稱王”。在五國稱王之後,不僅戰國七雄都相繼稱王了,對于中山國、宋國等除戰國七雄之外的諸侯國,也都僭越稱王。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之後,标志着周王室權威的徹底消失,也即戰國七雄的君主已經和周王室平起平坐了。而這,或許才是戰國時代的真正到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