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不僅是慢性腎病最常見的合并症,也是其發展為終末期腎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研究顯示在血液透析的起始階段大約有80%的人群合并高血壓,而随着透析時間的延長,容量超負荷狀态逐漸得到控制,其患病率逐漸下降至50%~60%。
然而卻僅有不到30%的透析人群血壓能控制達标。因此,我們應重視透析期間的血壓管理。
高血壓對血液透析人群的危害
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而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惡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是維持性血液透析(MHD)的主要并發症及緻死原因,約占MHD患者總死亡率的42%。
研究顯示,MHD人群在透析治療過程中,因血壓波動較大、血壓控制及評估比較複雜等原因,其發生心血管事件導緻死亡的風險是普通患者的8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率。而随着透析時間的延長,會出現鈣磷代謝紊亂,導緻骨量異常及血管鈣化,使得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高等。
為何血透透析容易出現高血壓?
透析患者高血壓發病的主要機制是水負荷過重以及鈉潴留。
腎髒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體内代謝産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質,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及維護酸堿平衡。而終末期腎病腎髒功能幾乎損失殆盡,不能及時清除體内多餘水分,留于體内,造成水負荷過重,導緻高血壓。
此外,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激活、動脈僵硬血管阻力的增加、内皮細胞功能的異常、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應用、睡眠呼吸暫停以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所緻的細胞内鈣超載等也是造成透析期間高血壓的發病因素。
如何控制
容量負荷過重是透析患者高血壓的主要病因,所以容量控制在治療透析患者高血壓的過程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因此,容量控制是血壓管理的基礎。
1、透析間期容量控制
透析間期預防水鈉潴留,要控制透析間期的體質量增長 ,減少鹽和水的攝入。
建議鈉的攝入量控制在每日750~1000 mg(約食鹽2-3g)。采用低鹽飲食,減少食鹽、醬油及各類腌制食物等高鹽食物的攝入。低鹽飲食也能夠有效減少口渴的發生 ,進而減少水的攝入 。
對于水分攝入應嚴格限制,透析次數越多,飲水量可适量增加。
1)每周透析三次:前一日尿量加500ml;
2)每周透析兩次:前一日尿量加300ml;
3)每周透析一次:前一日尿量加100ml。
2、幹體重逐漸達标
透析間期的液體控制有賴于患者本身的依從性及自我控制能力 ,但多數情況下患者在透析間期的液體控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透析期應用透析的方式對患者水鈉潴留進行逐步清除從而達到“幹體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透析過程中最大除水的限制,幹體質量達标必然是一緩慢的過程。這一過程對于年輕者大約需要3~6周,對于老年人大約需要 12~14周。一般情況下,幹體質量達标後還需要一段時間血壓才能恢複正常,這一現象稱為“延遲效應”。
此外,降壓藥的使用、低鈉透析液以及高頻率長時透析等均有利于血壓控制。
對于高血壓的防治,應以透析本身作為最重要的治療手段,首要策略是容量控制,幹體質量達标。居家期間最好能定期檢測血壓。
根據既往的研究及相關指南,建議:透前血壓<140/90mmHg,透後血壓<130/80mmHg;若能夠進行動态血壓監測,則建議日間平均血壓應<135/85mmHg,夜間血壓應<120/80mmHg。
參考文獻:
[1] 張德強, 陳海平. 關于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管理的研究進展[J]. 臨床腎髒病雜志, 2020, v.20(04):73-79.
[2] 何然, 任潔, 印霞, 等.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壓波動影響因素分析及其與慢性腎髒病-礦物質和骨異常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血液淨化, 2021, 20(04): 254-25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