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做tob還是做toc好

做tob還是做toc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13:33:38

2016年7月,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在某次分享中,提出了“互聯網下半場”概念。

此概念,基于王興以多年從業經驗,對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基準判斷:從互聯網到“互聯網 ”,意味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做tob還是做toc好(從ToC到ToB你要了解這些)1

2019年3月,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指出“互聯網的下半場屬于産業互聯網。”他認為,我們正面臨從消費互聯網向産業互聯網的轉變,互聯網正從提供資訊、搜索、電商、購物、社交等服務,逐漸轉變到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

 馬化騰認為,産業互聯網是未來全新的大領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互聯網将全面滲透到産業價值鍊,并對其生産、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可以形成極其豐富的全新場景,極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做tob還是做toc好(從ToC到ToB你要了解這些)2

ToC(To Customer)消費互聯網,以普通用戶為目标群體,如今日頭條微信淘寶拼多多,大部分人認為短視頻、元宇宙是最後的藍海領域;ToB(To Business)産業互聯網,以企業端商鋪端為目标群體,如飛書企業微信等;ToG(To Government)是ToB的特例。

作為校招入職騰訊、ToB創業若幹年随後進入ToG領域的折騰者,我認為從業者即便在ToC如魚得水,到ToB恐怕也并不能适應。對于互聯網人,ToB方向孕育着重大的商機,也存在着巨大的鴻溝。

一個簡單的問題,用戶和客戶的概念可以分清嗎?

客戶是為你的産品付費的人,用戶是使用你的産品的人。在C端客戶和用戶往往是同樣的,而B端不見得。比如B端付費做一個新聞客戶端軟件,再投放市場,那麼B端公司是客戶,使用軟件的人就是用戶;B端付費做一個内部ERP系統,滿足員工的日常辦公需求,則客戶與用戶重合。

以下從能力模型、産品打法、産品規劃、商業結構上分析

一 、個人工作内容和能力模型上

ToC存在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同一領域很難存在第二家,如非陌生人社交方向上除了微信舉不出第二家名字了吧。

大廠“圈養”了大批的程序員、産品經理、運營,為最大化效率,每個人負責都是其中的部分。你看到的頭條,最外層列表頁,和具體内容頁,怕也是不同研發團隊負責。

各司其職,帶來了低差錯快實現,但也引發了負面影響:個人長期面對小模塊,培養了專業縱深能力,對全盤産品内容和技術框架不見得熟悉,即常說的CRUD(數據庫增删改查)工具人。

而ToB要求定制化,或者低代碼半定制,需要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面對的可能是突如其來的需求,甚至還要做發布會、寫規劃材料。

簡單來說,C端要求在競争日益激烈環境中加強“卷”的能力,産出不夠卷彙報,績效不行卷業務;B端要求在于客戶的周旋中注重“扯”的功夫,與客戶扯價值傳遞,扯需求變更,扯回款。

二、産品打法和業務重心

C端的産品講究MVP(最小可行産品),再快速叠代搶占市場,比競品快一步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機。比如最有代表性的例子,DropBox,在産品面世之前,創始人錄制了一段普通又直觀的3分鐘視頻。不錯,這個視頻就是Dropbox的MVP。視頻演示了該技術的工作情況。最終吸引了幾十萬人訪問他們的網站。

B端對應産品的是在POC(Proof of Concept)。客戶沒這麼好“忽悠”了,花幾百萬甚至幾億,請人開發軟件系統,如果沒有達到最終效果,怕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确實也有不少公司,忽悠完200%首付款就開溜的。長此以往,行業中往往形成了一個規則,在方案可行性研究(可研)階段,即要求潛在供應商部署已有功能,演示能力。

所以,人員要求上,ToC重體驗和産品運營,市場反應決定了産品的生死;ToB重業務、流程和項目管理,按時保質合規地交付軟件往往比産品是否有用戶使用更重要。

(未完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