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沙景點的故事

長沙景點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7 17:00:12

李美桦

長沙景點的故事(松坪關古韻長)1

松坪關戲台。

黃正偉攝

長沙景點的故事(松坪關古韻長)2

松坪關。

黃正偉攝

“莫唱離歌慘别顔,蜀雲滇月共青山。太平處處經過慣,夢裡還家又出關”。這是明代狀元楊升庵途經松坪關留下的千古絕唱。

攀西南高原,風和日麗,雲素若棉。陽光中的農舍、田園、阡陌小道、勞作農人,構成一幅清雅的詩意山水畫卷。位于四川省會理市綠水鎮、地處川滇交界茶馬古道上的松坪關,曆經歲月的淘洗和潤澤,在曆史長河中依然熠熠生輝。

古道遺韻今猶在

秋色掩映下的松坪關,靜谧祥和。村中民居沿山脊依地勢而建,茶馬古道穿村而過。當年,背負土産雜貨的商賈正是從這條石闆路上走過。松坪關是過往客商出川入滇必經的最後一個驿站。過往馬幫的聲聲馬鈴、店鋪門前的獵獵招幌、唱戲台上的锵锵鑼鼓,曾讓這處偏邑變得熱鬧繁華。

馬店、客棧、飯館、商鋪、茶肆早已淹沒在曆史的塵埃裡,唯有遺存的古迹成為昔日興盛的印證。松坪關至今仍留有200餘座川滇民居,土木結構、懸山、坡頂、青瓦、土磚(黃土夯)牆、梁柱雕花、木格窗廊,散發出經過漫長時光浸潤後的濃濃古韻。小巷深處建于康熙年間的韓家大院,為兩層坐北朝南的三進三院式民居,是松坪關川滇民居的代表,門窗廊宇皆有精美雕刻,沐浴着日月風塵。

昔日香火旺盛的娘娘廟遺址前,矗立着一棵遒勁蒼翠的古柏。廟内立有一塊三朝斷案碑,半圓碑帽正中豎刻“松坪關”三字,下方橫刻“招撫安插告示斷案執照”,碑身正面刻有乾隆十七年松坪關田地水務糾紛裁決的告示,側面為康熙四十六年調解當地佃農耕作納租糾紛的告示,背面為嘉慶二年處理水務和田地耕作糾紛的告示。這方石刻可謂了解當地曆史事件的寶貴實物。

“水經汪洋随地湧,井流浩瀚即泉源”。這是刻在明代陳家方井上方香案兩側的對聯。松坪關約有20口古井,除了陳家方井,還有王家古井、吳家古井和彭家大井等。一口口古井用綿延不絕的醇釀,哺育一方水土,為松坪關洗盡纖塵、保留古樸容顔。

時光缱绻暗生香

往來客商不僅帶來了經濟繁榮,也播撒了文明的種子,留下衆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松坪關,最有名的當屬餌塊手工制作技藝。餌塊自明代傳入會理,松坪關作為重要驿站,商賈販卒穿梭,因旅途帶米飯或其他食物易馊,這裡開始也制作餌塊。松坪餌塊制作已有700多年曆史,至今仍保持傳統手工工藝,被評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它選用優質大米淘洗、浸泡、蒸熟,用木碓把米飯舂爛搗碎,在案闆上手工揉搓,冷卻後即成白白胖胖的大餌塊。

相傳,明代建文帝朱允炆逃亡雲南,途經松坪關時又累又餓,隻好向路邊人家求助。朱允炆見木盆裡泡着蓮藕般灰白的東西,就讓老婆婆弄點給他充饑。婆婆告訴他,這是用大米做的餌塊,可惜馊臭不能吃了。朱允炆讓婆婆洗去表面水垢,切成薄片放在火上烤烤。沒想到竟變得軟糯香酥,美味無比。

除了餌塊,古村落裡的舂糍粑、榨粉條、磨湯圓面、烤燒鍋酒、熬麥芽糖都有傳統手工技藝的身影。這裡的人們不僅手工制作食物,也手工制作布鞋、草墊、婦女頭飾,還會竹編、紮花和木雕。一針一線、一米一粟中,盡顯對傳統的堅守和對生活的淡定從容。

秋色一杯餘韻長

豐富的物産,滋養當地百姓,也潤澤一方文明。

因地處金沙江畔,獨特的氣候條件使松坪關一帶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從而擁有豐富的物産。秋風送爽,紅彤彤的柿子、番茄、辣椒,黃裡泛金的稻田、烤煙、玉米,加上水靈新鮮的綠色蔬菜,把茶馬古道上的松坪關渲染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

綠樹叢中的十裡牌萬頭肉牛循環養殖園,以建設屠宰加工、餐飲旅遊等項目為重心,帶動周邊農戶散養肉牛、種植飼料,實現緻富增收。暖陽融融、柔風陣陣,一頭頭健碩的肉牛在寬敞的現代養殖園内靜靜反刍,偶爾伸長脖子搖搖腦袋。園區外,起伏的山巒間,婆娑的樹影随風而動,一片片成熟的玉米用窸窸窣窣的聲響,在秋風裡拱動着豐收的消息。

與松坪關毗鄰的拉拉銅礦,是四川省最大的銅礦生産基地。滿載貨物的車輛讓古老的松坪關湧動生機。這個年産值超過80億元的企業,按照“綠色礦山”的發展理念,建成了綠色環保礦區和綠色宜居的花園式礦山小鎮,使露天礦山成為見證工礦企業發展的打卡地。

誰謂南枝無北道,願譜金徽播玉琴。走在清幽空靈的古道上,沐浴清涼舒爽的風,各種絢麗的色彩在松坪關的大地上洶湧如潮。伴随新時代的旋律,金沙江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茶馬古道上生态完好、古韻悠長的村落,必定會随着文化旅遊産業的興起再創輝煌。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