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隴中苦瘠甲天下,東鄉苦瘠甲隴中”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遼甯方大集團經過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産業扶貧之路。如今,方大集團又接過鄉村振興“接力棒”,讓東鄉縣走上了鄉村振興的探索之路。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東鄉,近距離了解方大集團作為民營企業如何在西部省份進行産業扶貧,以及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的探索。
特色産業幫扶見實效
東鄉縣曾屬于“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是全國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2019年5月,方大集團響應号召,扛起了助力東鄉脫貧攻堅的任務。“絕不能搞面子工程,産業項目一定要覆蓋整個東鄉縣,實現群衆真脫貧。”方大集團扶貧工作組進駐東鄉縣之初,就确定了這樣的思路。
東鄉縣工業經濟薄弱、交通運輸不便,當地群衆甯願守着貧瘠的土地也不願易地搬遷就業。面對困難局面,怎樣找東鄉扶貧的突破口?記者了解到,方大集團的扶貧幹部深入當地24個鄉鎮詳細調查,确立了“全面幫扶、項目運作、微利持久、讓利東鄉”的産業幫扶模式。常駐當地的方大集團扶貧幹部告訴記者:“集團2名副總裁常駐東鄉,帶領120多名骨幹員工,分成20多個脫貧攻堅小組,專門在東鄉謀劃特色産業發展。”
東鄉種養産業有群衆基礎,但缺乏深加工。在方大集團的“牽線搭橋”下,定西百泉馬鈴薯有限公司來了,投資8000萬元建設馬鈴薯精深加工項目,每年能消化土豆7萬噸,帶動了東鄉土豆種植業發展;國内金銀花種植龍頭企業山東九間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來了,投資1億元建設東鄉金銀花健康産業園,打造集種植、采摘、收購、精深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鍊體系……
去年8月7日,一輛滿載滌綸線的加長卡車從東鄉縣方大麗明車間駛出前往青島港,這車滌綸線最終經由海上運往土耳其。這是方大扶貧車間——方大麗明紡織有限公司生産的第一批出口産品,也是東鄉第一批出口産品。企業步入正軌後,全年可實現産值1.1億元,利稅1100萬元,出口創彙1500萬美元。
在東鄉縣,像方大麗明這樣的扶貧項目還有不少。方大集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先後赴廣州、深圳等地,招攬了一批行業内有影響力的企業入駐東鄉,助推一批投資超千萬元的項目落地,為東鄉産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短短一年時間,方大集團以投資興辦、增資控股等形式,有效盤活了東鄉縣扶貧車間,實現與地方貧困村産業項目對接幫扶。其中,手工刺繡、鋼模闆制作、食品加工等一大批勞動密集型且勞動技能要求相對不高的産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在東鄉投産。
截至今年2月,方大集團在東鄉總投資5.5億元,落地産業幫扶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占東鄉縣扶貧車間的51.67%。東鄉縣有了自己的一批特色産業,不僅紮緊了防止返貧緻貧的“籬笆”,也為未來的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東鄉縣龍泉鎮拱北灣村婦聯主席馬秀花(中)帶着 村民在扶貧車間工作。 經濟日報記者 趙梅攝
激活當地民企發展動能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關鍵要激活貧困地區的内生動力。2019年6月,方大集團幫扶東鄉縣企業家座談會召開,臨夏州、東鄉縣主要領導,方大集團扶貧小組成員,甘肅省内及東鄉縣部分企業家坐在一起,共商東鄉産業扶貧大計。與會企業家表示願意與方大合作,把東鄉當地企業做大,把特色産業做強。
在扶貧項目合作方選擇上,方大集團堅持把盈利運行、就業人數、工資收入作為重要衡量指标。在合作模式上,采用方大集團多投資(投資70%左右)少分紅(分紅30%左右)的形式,以調動合作方積極性。
一年來,甘肅古典、土本土商貿等當地企業紛紛與方大集團達成合作協議。與此同時,方大集團還積極牽線搭橋,通過以商招商等方式,成立聯合招商組,先後赴多地幫助東鄉縣引進了10餘家龍頭企業,并以方大集團為主導,合作建立項目公司,共同助力東鄉縣脫貧攻堅。
坐落于東鄉縣考勒鄉三源村的臨夏州回味齋食品有限公司,是方大集團與合作方共同投資設立的扶貧項目,主要制作加工月餅、蛋糕、麻花等食品。目前,回味齋産品品種達20多種,銷售到青海、西藏、甘肅等地。産業扶貧車間正變成村裡脫貧緻富的“小康車間”。
讓農民成為産業工人
“扶貧車間成立之初,隻有四五個人報名。我将自己的工資表拿給大家看,許多村民才相信了。”今年26歲的東鄉縣大樹鄉南陽窪村村民馬林紅說。
馬林紅在南陽窪村扶貧車間上班,車間為村民們提供靈活的計件工作崗位。來到扶貧車間工作後,馬林紅連續多次工作量排名第一,月收入保持在6000多元,她自身也從一名普通務工者晉升為扶貧車間主管。在方大扶貧項目剛啟動時,許多女工為了收割玉米,一請假就是一個月。時隔一年多,記者再次走訪扶貧車間時,扶貧車間已有一批相對穩定、長期務工的熟練工。
方大集團産業扶貧項目普遍實行了“計時保底、不封頂計件獎勵”的分配模式,利用勞動競賽、逐一談心等形式以及班前會、工資發放等機會宣傳引導、激勵帶動群衆樹立市場意識、競争意識和勤勞緻富意識。方大集團扶貧項目高度重視培養本地人員,絕大多數就業群衆已由田間地頭的農民轉變為有組織、守紀律、懂技術的産業工人,甚至一部分就業群衆走上管理崗位,成為扶貧項目管理的中堅力量。
在方大扶貧項目日常運營管理過程中,扶貧工作組将方大集團先進的體制機制、優秀的管理經驗輸送到扶貧項目公司,内化到合作方管理人員的腦海中,扶貧項目實現了規範化運行、精細化管理,方大人通過産業扶貧為東鄉未來産業發展儲備了人才、增添了後勁。
如何讓扶貧車間做大做強,持續盈利,實現長久發展,在鄉村振興中持續發揮作用?下一步,遼甯方大集團将立足東鄉縣優勢資源,培育一批優質企業,提升産業規模效益;做大做強扶貧企業,培育縣域經濟支柱産業,讓民企展現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風采,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完美銜接。
調查手記幫扶需要“大合唱”
趙梅
甘肅原先是我國脫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貧困地區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甘肅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離不開當地幹部群衆的苦幹實幹,更離不開東部協作四市、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傾力幫扶。
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是黨中央着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要适應形勢任務變化,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是要解決農村發展問題,在脫貧攻堅全面銜接鄉村振興之際,持續鞏固脫貧成效,以“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的高度全面謀劃,以高層引領,高效推動。
做好幫扶工作,要努力将幫扶力量各自的“獨唱”變成“大合唱”,這樣才能實現幫扶力量最大化。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打破幫扶力量各自為政、力量碎片化、沒有有效形成幫扶合力的狀況,整合各級幫扶力量,統籌配置,推動各幫扶力量做自己最擅長、最專業的事,構建起“統籌配置、各展所長、優勢互補、集中發力”的鄉村振興“大幫扶”模式,才能讓幫扶優勢、效益最大化,才能讓群衆得到更多實惠。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幫扶力量更應瞄準西部短闆領域和薄弱環節,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後發效應,以外部帶動促内生動力。
此外,必須注重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将東部地區的産業、資金、人才等優勢,與西部地區的資源、市場等優勢有效地結合起來,做到東西互動、優勢互補,實現東部拓展産業發展空間和西部鞏固脫貧成果的“雙赢”。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