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憑什麼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做事之前先有個小小的儀式感,想想做這件事的意義,理由是什麼而不僅僅是一種任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你憑什麼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做事之前先有個小小的儀式感,想想做這件事的意義,理由是什麼。而不僅僅是一種任務。
把事情當任務看,你的負責對象就是他人;為事情找些意義,負責的對象就是自己。
你願意為自己而幹,還是為他人?
這段話,是我這幾天反複閱讀《認知覺醒》所領悟到的。
書裡有一段話,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們隻是在通過它獲取另外一種樂趣,順便把這件事給做了。在心理學上,這個方法叫作“動機轉移”。
·我并不是在做跑步測試,我隻是在玩追逐遊戲;
·我并不是在寫作業,我隻是在挑戰自己的速度;
·我并不是在洗衣服,我隻是在活動自己的手腳;
·我并不是去見領導,我隻是和一個普通人聊天;
·我并不是為老闆做事,我隻是為了提升自己。
前者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後者是服務于自己。
這種“動機轉移”其實是跟自己的内在小孩對話,讓潛意識和顯意識「感性與理性」意見達成統一。
理性層面告訴自己要努力工作,身體覺知也就是感性層面會累會痛苦。
當你試着和你的内在潛意識溝通,你做的事情是能夠讓自己變的更好更有意義,此時你的感性層面是充滿力量的。
就像《小王子》裡有一段話,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那麼不要鼓勵人們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發号施令。你應該做的是,教會人們去渴望大海的寬廣無邊和高深莫測。
我們之所以糾結痛苦,源于感性與理性的沖突,内在有兩個聲音,不斷的在争吵,産生内耗。
所以,我們通過自己賦予不同的意義,來讓理性與感性達成和解。
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
每人都看自己的前面,但我看自己的内部,對于我,隻有自己是對象,我經常研究自己,檢查自己,仔細探讨自己。
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