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食管腫瘤微創介入治療

食管腫瘤微創介入治療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07 03:41:07

患者因上腹部不适來我院就診檢查,行胃鏡檢查時發現食管下段有一黏膜下腫瘤,瘤體大小約2cm,患者要求行手術治療。經綜合評估及術前周密的準備,我院内鏡中心及普外科王博智醫生順利為其施行經胃鏡食管黏膜下腫瘤切除術,腫瘤大小約為3cm,呈馬蹄狀,後經診斷為“食管下段平滑肌瘤”。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種微創手術,能夠不開胸,以最小的痛苦、較低的醫療費用,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術後,經醫護人員悉心照料,患者恢複順利。

食管腫瘤微創介入治療(食管黏膜下腫瘤不用愁)1

shi什麼是食管黏膜下腫瘤?

食管黏膜下腫瘤是指發生于食管黏膜下層腫瘤的統稱,以平滑肌瘤最多見,約占90%,其次有間質瘤、纖維瘤、脂肪瘤等。腫瘤呈圓形、橢圓形或馬蹄形,一般有完整的包膜,質堅韌,切面呈灰白色,有旋渦狀結構瘤塊,直徑2~5cm,但有時可達10cm以上,包繞長段食管。男女之比約2.6:1,好發年齡為21~60歲。瘤體較小者一般無明顯症狀。瘤體較大的可出現吞咽困難及胸骨後不适等。少數因瘤體較大壓迫周圍器官産生相應症狀,如壓迫氣管可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伴消化功能紊亂,表現為反酸、嗳氣、腹脹等。若腫瘤表面黏膜出現糜爛、潰瘍,可緻嘔血及黑便等。

除瘤體較小(1~2cm)及年老體弱不宜手術者可随訪複查,其餘應盡量采取手術切除,手術分為内鏡手術和外科手術,具體依據病變類型及大小而定。

内鏡手術相比外科手術的優勢

外科手術一般需要開胸手術,手術創傷大,并發症較多,治療周期長,病人花費多,所以既往除非腫瘤較大,出現壓迫症狀等,否則一般不考慮手術治療。

内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項新的治療手段,也是臨床應用前景很好的技術,讓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夠在内鏡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開腹手術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與剖腹手術及以往内鏡下黏膜切除術(EMR)等内鏡治療方法比較,具有創傷小,恢複快,病人術後康複迅速,住院周期短等優點。患者可接受多個部位多次治療,使醫生獲得完整的組織病理标本以供分析,對于面積較大且形态不規則或合并潰瘍、瘢痕的腫瘤進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減小複發概率等明顯優勢,因而備受好評。特别是近年來内鏡隧道技術的發展,讓一些較大的,位置較深生長在固有肌層的腫瘤經内鏡下手術切除成為可能。

食管腫瘤微創介入治療(食管黏膜下腫瘤不用愁)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