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飛天是指畫在敦煌石窟壁上的飛神,他們不長翅磅、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翺翔,千姿百态,千變萬化。
所以,自古以來臨摹敦煌飛天者衆多,其中以“張大千”“潘絜茲”為佼佼者,他們在充分尊重原作基礎上,又融入了一些個人創作元素,畫面工整細密、設色明麗典雅。一起來欣賞吧。
潘絜茲(1915~2003)現代著名工筆重彩人物畫家。
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潘絜茲就來到敦煌,從事壁畫臨摹研究工作。此外,他還在敦煌服飾研究、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畫中飛天形象取自敦煌壁畫,衣帶飄逸,線條流暢,有“雲動”之感。
飛天女神面容飽滿,衣着色彩鮮豔。有的徐徐降落 ,有的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手抱器樂。無不輕盈巧妙、潇灑自如、妩媚動人。
飛天頭戴三珠冠,項飾臂钏,上身裸,下束羊腸裙,珠寶衣飾雍容華貴;面部豐滿,眉目清秀,身材勻稱豐腴,線條圓渾流轉,使畫面散發着濃麗與清雅并俱的藝術風格。
我們看到的飛天一般分為三種——
一是禮拜供奉;二為散花施香;三為歌舞伎樂。
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
從1941年至1943年,在曆時近三年的艱苦歲月裡,張大千心懷虔誠與對敦煌藝術的膜拜,于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主持清理出309個洞窟,摹寫曆代壁畫将近三百幅。
這段非凡的經曆可謂張大千學習古代藝術的一次曆史性創舉,亦對其之後的藝術創作起到了突破性的關鍵作用。
謝家孝曾說:“張大千的世界中,敦煌是最重要最輝煌的一章,正如敦煌在文藝曆史中占着高峰地位,敦煌在張大千個人藝術生命中,也是最結實的一環!”
圖中飛天其飛舞姿态,昂首挺胸,雙腿後揚,飾帶飄逸靈動,洋溢着流動的生氣和動感,襯托出雲中禦風而行的婀娜身姿,魅力無窮。
值得一提的是,飛天指彈中琴,名為鳳首彎琴,此琴圖形在敦煌壁畫中,最早出現于唐,延續至元代均有繪制,但未必有實物。
因其按弦指闆彎曲,不符合發音構造,或僅是畫工憑借浪漫的想象創造出來的優美别緻圖像而已。但也正因如此,此琴被賦予了特殊的地域與時代象征意義。
敦煌飛天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迹。
敦煌飛天,經曆了千餘年的歲月,展示了不同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許多優美的形象,歡樂的境界,永恒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