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不供仙
任晉渝
80年代後的鄉間,總有人用自行車馱着兩個布袋在縣城沿街叫賣,“大米來——小河的。”抑或“苦地的”。兩個地方不遠,都在河邊沿。有水地,能種稻谷。平素就長好“莊戶”。這莊戶,一個是指女人。女人什麼?水色好。不光白,還像撲了層水,嫩盈盈的。另一個就是指稻米,當然還有玉米、高粱。不過,那些,都不算,别處也能長。稻米卻獨家生意。這片鄉野就認它家的。什麼東北大米、四川大米,差别太大。
“大米來——小河的。”
若是換城裡,都掏錢買賣。出了城卻不行。沒幾個願掏現錢的。都換。拿什麼換,玉米、高粱、糜谷、豆子。為什麼換,大米是細糧,細糧換粗糧能多換,回來該磨的磨,該剝的剝,再不濟,粜了。一來,好糊嘴,多頂兩頓,二來能調劑,天天細糧,怕不把,嗓子眼都吃細,腸子吃細,回頭再不肯弄粗。莊戶人家,不弄粗,那是個能行?
“什麼果?”
“紅元帥(後來是紅五星)。”
“好不好?”
“保你心滿個溢溢的。”
然後是價錢,合适了便讓到門口,兩斤三斤買上些。不可能多買,錢要花到正經處。一般不買梨,雖然母親最愛吃梨,但說,“梨就是分離,不好。”不知道,後來家中變故,是不是就應了這個驗。也幸好,鄉裡是梨鄉,笨梨、酥梨、香蕉梨,到秋上,比旁的瓜果要便宜許多,不時節的時候,母親也會雜花些,換之我們,也會飽個口福。
不過,不是所有日子都能供仙,一個七月十五,一個十月初一。但凡這兩天,人都不在屋裡供,都跑十字街、大野地供去了。供誰,供逝去的親人。
夜裡,點燭,燒紙錢、燒瓜果、點心或馍。
河曲地方稀罕,七月十五放河燈。在黃河上放,成了廟會。
那感覺就像放生,放走了人的生,放留下的人的生。
許多年。阿彌陀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