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養老金的個稅扣除

養老金的個稅扣除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18:15:04

個人養老金又迎來一大利好。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的實際稅負由7.5%降為3%。政策實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此前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退休後能夠再多一份收入,進一步提高退休後的生活水平,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質量。

業内人士認為,稅優力度明顯加碼,将有效助力個人養老金發展。大幅降低領取階段的實際稅率,将鼓勵中低收入的納稅群體參與,擴大個人養老金的覆蓋面,更好地實現政策目标。

每年可省多少錢?

今年4月發布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并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需要注意的是,個人養老金是個人自願參加,并非強制。

為了鼓勵個人參與,國家也放出稅收優惠“大招”。本次國常會,一方面明确了每年1.2萬元稅前抵扣上限。另一方面指出“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這一稅收優惠模式基本上沿用了稅收遞延養老保險的試點經驗,但稅優力度明顯更大。

2018年,财政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規定,試點地區16周歲以上,且未滿法定退休年齡的繳納個稅人群可以參保,被保險人在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後,可以申請領取養老年金。繳費期稅延額度為每月/年工資的6%和1000元/月或12000元/年兩者取小,領取期商業養老金收入的25%部分免稅,其餘75%按照10%的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注:即領取期實際稅率為7.5%)。

财信證券研報指出,我國個人所得稅制規定,工資薪金不超過5000元部分免繳個人所得稅,5000-8000元部分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當前,我國數量衆多的中低收入者稅率(3%)低于2018年版的稅延養老金領取時的稅率(7.5%),如果參加稅延養老保險,不僅不能享受到稅收遞延的節稅效果,反而增加了稅收負擔,因此大幅減少了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人群。本次個人養老金的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再加上稅收遞延效果,預計将大幅增加對月薪酬在5000-8000元人群的吸引力。

養老金的個稅扣除(三問個人養老金抵扣個稅優惠)1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官網

據國泰君安測算,本次政策将個人養老金領取時的稅負由7.5%降低至3%,邊際上每年為居民進一步節稅540元。其進一步指出,基于繳費期1000元/月的免稅額度,預計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人群(5000元免稅 約4000元專項扣除)有意願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減少納稅基數。

何時能開戶?

此前《意見》明确,參加人可以用繳納的個人養老金在符合規定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依法合規委托的銷售渠道購買金融産品,并承擔相應的風險。

《意見》指出,購買個人養老金金融産品必須要開立或指定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可以由參加人在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指定或者開立,也可以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金融産品銷售機構指定。參加人應當指定或者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收益、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

目前,多家銀行、理财子、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正在為個人養老金的賬戶開立、系統對接和産品開發等做準備。

據券中社報道,已有試點國有大行面向首批小部分客群内測個人養老金賬戶,相關客戶已能在該行的手機銀行APP上看到“個人養老金”專區,該專區顯示“您尚未簽約個人養老金賬戶”,并且設置了“去簽約”按鍵(但目前尚未有産品上架)。

中新經緯注意到,近期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在APP上線了個人養老金專區,内容暫時以投教為主,尚未開通其他功能。

養老金的個稅扣除(三問個人養老金抵扣個稅優惠)2

來源: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APP

比如在招商銀行APP搜索“個人養老金”,可以看到“一文讀懂個人養老金”頁面,目前暫未開放個人申請,但在該頁面可以預約個人養老金,待開放後會第一時間收到通知。為了吸引客戶訂閱,招行還推出了“預約有禮”活動,預約客戶可以參與抽紅包活動。活動細則中注明:“備老賬戶可展示客戶為養老準備的資産,限招行I類或面核II類借記卡開立”。

興業銀行也推出了個人養老金專區,目前該頁面介紹了養老三支柱的相關内容,并在頁面海報中顯示“加入興業銀行個人養老金計劃”。

不少投資者都關心何時才能在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李忠此前透露,個人養老金制度将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逐步推開,選擇部分城市試行一年再總結推廣。同時,相關部門将抓緊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信息平台的對接測試。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法規部主任綦相今年7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方面,銀保監會積極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财政部研究制定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力争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早日實施。目前,相關配套政策已經在一定範圍内征求意見,不久的将來即将出台。出台的具體時間,還要視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整體工作進度來确定。

未來還會調整嗎?

在業内人士看來,此次個人養老金的稅收支持力度無疑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未來也可考慮建立動态調整機制。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分析稱,未來還可以考慮的稅收政策調整包括:一、适時提高享受稅惠的繳費額度。當前每年12000元個人繳費稅前扣除标準較低,實際稅前扣除的額度很有限,節稅效果不明顯,難以充分提升消費者需求。建議适當提高稅延養老保險稅前抵扣标準。比如,每年的額度提高至24000或36000元。同時,要建立抵扣額度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指數化挂鈎的動态調整機制,未來随着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動态提高稅前抵扣額度。

二是拓展稅收優惠方式。此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以及目前的個人養老金中都是采取EET的遞延征稅模式(繳費和投資環節不征稅、領取環節征稅),對于高收入群體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低收入群體因收入達不到起征點而無法享受,不利于提升制度的公平性和覆蓋面。根據國際經驗,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還可以考慮采取直接财政補貼方式,如德國的裡斯特養老金計劃。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目前從表面看,個人養老金的名義稅率大幅降低,這是重大政策利好。但背後有兩個問題值得重視:一是原本個人賬戶的投資收益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個人養老金雖在投資産生收益的環節暫不征稅,但如果在領取環節投資收益需要繳稅,這反而會放大個人稅負;二是中低收入者如果采用EET模式,原來收入不用繳納個稅,但若參加個人養老金,會在賬戶中積累成一個龐大的金額需要補稅,這與政策初衷相悖。

董登新對中新經緯指出,作為應稅收入的“領取收入”應該剔除投資收益;另外,可以提供EET(稅前繳費)和TEE(稅後繳費)兩種征稅模式,供個人投資者選擇,低收入者采用TEE模式,也就是不夠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視同已納個稅零),并讓其在投資收益與提取環節完全免除個人所得稅,而高收入者則更願意選擇EET稅制。隻有上述兩點在細節上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才能讓新政真正發揮重要作用。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朱瓅 攝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中新經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