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居家學習中抗疫感人故事

居家學習中抗疫感人故事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4 03:18:20

居家學習中抗疫感人故事?醫緩像醫緩 春秋時秦國良醫出自《左傳·成公十年》中的一位名醫,後來被用來泛指良醫,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居家學習中抗疫感人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居家學習中抗疫感人故事(紀錄故事我夥呆)1

居家學習中抗疫感人故事

醫緩像

醫緩 春秋時秦國良醫出自《左傳·成公十年》中的一位名醫,後來被用來泛指良醫。

公元前581年,晉國的國君晉景公姬據生了重病。後來,晉景公聽說相鄰的秦國有一個良醫,以為這下子可算是抓住一根稻草了。于是就向秦國告急救援。

醫緩還沒到,晉景公在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另一個小孩嘿嘿笑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病入膏肓

秦國和晉國是近鄰,醫緩很快來到晉國,他詳細診察了晉景公的病情後,直言不諱地說:“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紮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緩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然而并沒有什麼卵用)”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緩,讓他回秦國複命去了。

正如醫緩所言,不久晉景公便在上廁所時昏厥跌入糞坑而死,成了池中之物。

“病入膏肓”也從此就成為典故流傳下來。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髒與隔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人們習語中的“病入膏肓”,就含有“不治之症”或“難治之症”的意思,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雖然“病入膏肓”這一成語有着消極的色彩和悲觀的影子,但是面對“膏肓之疾”難道真的就束手無策嗎?

面對“膏肓之疾”,張景嶽主張突破常規,出奇制勝,雲: “當此之際,使非破格出奇,何以濟急。”(《景嶽全書·卷之一·傳忠錄(上)·十問篇(九)》) 。《外台秘要》則主張丸劑含服,以克服“針藥不及”的困難,雲:“所以作丸含之,令氣勢得相熏染。”(《外台秘要·卷第八·五膈方八首》) 。

何為“膏肓之疾”?如果說心衰、癌症是膏肓之疾,那麼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湯無疑是給了世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心衰病人陽氣衰微,而附子為回陽救逆之主将,但為劇毒之品,醫者若用藥不精或拘于用藥格局,自然無法藥到病除。癌症被判為絕症,但絕非無藥可解。(點擊可進入紀錄中醫往期回顧:記錄被判“無期”疾病的中醫治療)這都說明“膏肓之疾”具有時代和醫學認知的局限性,随着人類醫學的進步與發展,相信所謂的“膏肓之疾”會相繼得到征服。

紀錄中醫

紀錄 · 故事 · 發現

公衆号:jilu-zhongy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