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身體過度疲勞的10個信号

身體過度疲勞的10個信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5 00:35:35

身體過度疲勞的10個信号?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很多人也許會把它們歸咎于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但「壓力大」,隻是一種表象,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疲憊感是如何産生的?它們正常嗎,是否已經到了「過度疲勞」的邊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身體過度疲勞的10個信号?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身體過度疲勞的10個信号(你過度疲勞了嗎)1

身體過度疲勞的10個信号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 每天下班,總覺得疲憊不堪,什麼都不想幹,就想癱着不動;

  • 明明每天都坐在辦公室裡,也沒幹什麼,但就是覺得身心俱疲;

  • 經常覺得腦子像生了鏽一樣,轉不動,遇到很多問題都不願意去想;

  • 周末了,終于有時間學習了,但還是覺得很累,常常睡一覺、看會劇,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很多人也許會把它們歸咎于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但「壓力大」,隻是一種表象,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疲憊感是如何産生的?它們正常嗎,是否已經到了「過度疲勞」的邊緣?

    一般的疲勞,可能睡一覺、休息一下就能恢複,第二天繼續精力十足投入生活。但過度疲勞,可能會導緻你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面,一直處于疲勞當中,難以真正有效地去發揮自己的能力,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更嚴重的是,它可能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讓你産生種種負面感受和情緒,蠶食你的幸福感。

    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把導緻我們疲勞的情況分成了5類。我想跟你詳細探讨,疲勞感是如何産生的?怎麼樣才算是「過度疲勞」?如何消除疲勞感、調整自己?

    希望能夠幫你重建更有效的生活方式,用更好的狀态去生活和工作。

    1. 職業倦怠

    什麼是職業倦怠呢?簡單來說,它是指由于工作環境存在的一些問題,導緻我們長期遭受到職場壓力累積形成的一種倦怠感。它會使得我們對工作失去熱情和興趣,陷入疲憊和麻木之中。

    什麼樣的問題呢?主要是這5個原因:過重的工作量,不公平的對待,模糊的角色定位,缺乏溝通和支持,以及不合理的時間要求。這些會讓員工感到無所适從,失去價值感,認為自己隻是為了完成公司的需求而存在,那麼就很容易産生倦怠感。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疲勞感來源。按照蓋洛普2018年的一項調查,在7500名員工中,約23%的員工存在長期的職業倦怠,44%的員工存在偶發性的倦怠。也就是說,這可能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員工,或多或少經曆過職業倦怠。

    但與此同時,它也是一種很隐秘、很難發現的原因。因為陷入職業倦怠的員工,很可能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認為是自己狀态不佳、做得不好,很難想象到是工作環境的問題。

    如果你在工作中長期存在下面這三種感受,那麼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已經存在職業倦怠了。

    1)長時間感到精疲力盡,無精打采,難以集中注意力。

    2)對工作失去熱情,産生冷漠、疏離或無所謂的感覺。

    3)做事情的效率降低,容易産生沮喪、無助和挫敗感。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職業倦怠的三個特征,也是一個幫助我們快速判斷自己工作狀态的方法。

    那麼,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存在一定的職業倦怠,有什麼方式可以調整呢?

    最「釜底抽薪」的做法,當然是考慮換一個崗位,或者換一份工作。但如果短時間内難以做到,也可以考慮從下面這三個方法入手,來盡可能地自我調整和修複。

    1)找到主要原因,想辦法改變它。

    前面講過,職業倦怠一般由5個原因引起。但在你的工作環境中,它們不一定同時存在,占比可能也各不相同。因此,最首要的就是去找出:究竟哪一個原因才是導緻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然後跟上級溝通,能否做出一些改變,來削弱這個原因,減輕自己的壓力。

    比如:

  • 如果是團隊角色不明确,那麼是否可以重新劃分角色、分配任務,讓自己更清楚地知道公司對自己的期望?

  • 如果是缺乏溝通和支持,那麼是否可以調整團隊的工作方式和氛圍,讓團隊彼此間聯系更緊密?

  • 如果是交付時間不合理,那麼是否可以重新調整任務的優先級,讓自己在重要任務上有更寬松更充裕的時間?

    ……

    一定要多溝通。許多問題,溝通了,才會有解決的希望。

    2)建立更多聯系,獲取支持力量。

    許多行業和公司有一個特征,會把事情劃分成很多個環節,把工作盡可能地細分。這就會導緻,許多人在工作中其實是缺乏協作和溝通的。我們可能隻是跟上下遊的人對接,很少能夠觸及到其他的領域。

    因此,如果有機會的話,試一試建立或參與「非正式組織」,也就是跟更多跨部門的同事、甚至跟園區裡其他公司的人交朋友,建立一些小的社交圈子,一起交流、分享、運動、聚餐、玩耍,彼此「吐槽」和傾聽。這可以非常有效地為你提供力量和支撐。

    當然,這可能有賴于公司的規章制度,有些公司未必喜歡員工搞小圈子,可能需要你去尋找到一個平衡。

    3)做好防火區隔,保持生活平衡。

    最後,如果職業倦怠無法避免,那麼最後的手段,就是盡量把它跟生活做好區隔,避免這種職業倦怠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畢竟,工作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

    不妨試着對工作排好優先級,在不影響主要任務的基礎上,盡量避免把工作和生活混同。捍衛自己的生活,不要讓它被工作入侵。在閑暇時候,可以培養一門愛好,從事一項能夠長期做下去的興趣,讓它成為你心靈的「後花園」,為你提供充實感和幸福感。

    無論任何時候,充實的生活和良好的健康,都是我們最首要的目标。不要讓它成為代價。

    2. 用腦過度

    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講到過:我們的意志力很可能是無限的。隻要我們認為自己能夠「堅持下去」,我們就能夠發揮出良好的表現,不受「意志力」的束縛。

    但是,意志力無限是否意味着我們可以無限地工作、學習下去呢?當然不是。我們的表現本質上還是會受到生理限制的。如果長時間專注地工作,同樣會導緻用腦過度,讓我們産生疲勞感。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決策疲勞」。研究發現:法官們在臨近午飯的時候,會更容易做出「更草率」的判決,而在早晨和午飯後做出的判決會更加深思熟慮;同樣,審核貸款的人,在中午會更傾向于拒絕放款。原因就在于:他們經過一個早上的工作,大腦已經到了疲勞的臨界點。而經過午休後,疲勞消除了,就可以更有效地做出決策了。

    大腦控制思考和決策主要由4種物質調控,它們的濃度水平會影響我們的動力和疲勞感。長時間的工作,可能會導緻多巴胺降低、腺苷增加,從而讓我們昏昏欲睡、失去動力,難以做出複雜的思考和判斷。

    最近有一篇研究發現:當我們集中注意力長時間思考時,大腦中的谷氨酸會在前額葉皮層附近堆積,這會導緻我們的決策能力下降,更傾向于做出更省力、更短視的判斷 —— 這可能就是傳統研究中「缺乏意志力」的真正原因,也是導緻決策疲勞的重要原因。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用腦過度了呢?可以從自己日常的精神和情緒狀态來判斷。如果你覺得自己特别容易不耐煩,經常感到腦子轉不動,不願意去思考問題、權衡利弊,那可能就意味着,你的日常工作模式不太健康,每天都處于用腦疲勞之中。

    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化「被動休息」為「主動休息」。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講到:許多人日常的模式是「被動休息」,亦即長時間埋頭苦幹,直到下班了或周末才一口氣休息恢複 —— 這其實是低效的,你相當于長時間處于一個狀态的低谷之中。

    更高效的做法是什麼呢?是交替着工作和休息。我的建議是:把工作劃分成多個小階段,每個階段大約20分鐘到1小時。結束了一個階段之後,就主動休息一下,換換腦子,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看看有趣的視頻,讀幾頁書,寫幾行字,起來散散步、活動身體……

    進一步,你可以把好幾件不同的工作交替安排,工作A告一段落之後,休息一下,做一做工作B,再休息一下,做工作C……以此類推。這些工作之間差别越大,效果越好。

    一方面,這可以充分地激活大腦,避免讓大腦一直工作在同一個模式下,導緻用腦過度。

    另一方面,這也可以有效地為我們提供成就感和充實感,讓我們能夠更持久地投入工作和學習之中,保持熱情和動力。

    真正高效的工作,一定不是長時間專注,而是小步快跑的沖刺。

    3. 思慮過多

    我在之前的文章講到:最好的狀态是什麼?一定是心無旁骛,全神貫注投入到手頭的事情上。這就是心流狀态,也是最能讓我們感到充實、幸福的狀态。

    但現實中,我們往往很難達到這種狀态。更常見的情況是什麼呢?當我們集中精力工作的時候,腦海裡經常會閃過各種各樣的雜念。它們總是會打破我們的專注,打斷我們的工作,讓思緒不由自主地開始漫遊,産生種種遐想和想象……

    這種現象,就叫做思慮過多,它同樣是導緻我們産生疲勞感的重要因素。

    你可以這樣理解:大腦的思考分為前台和後台。長期存在的問題、懸而未決的事項、盤踞在心中的擔憂和焦慮……這些雜念很容易堆積在後台裡,并在我們專注工作的時候,從後台切換到前台。表現出來,就是它們突然闖入我們的思緒,打破我們的狀态。

    這會導緻我們的注意力變得渙散,需要花費更多的認知資源,才能把我們的注意力從它們上面驅離,重新聚焦到手頭的事情上。

    一旦這種情況多次發生,我們就很容易感到精疲力盡。因為我們的認知資源,都用來抑制它們、轉換注意力了,也就沒有多餘的認知資源可以用在處理任務上了。

    另一方面,當我們的工作告一段落時,一旦失去了可以專注的事項,這些後台中的雜念就會更加活躍。它們會不斷地「湧出水面」,不斷地襲擊着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疲于應對,安撫完一個雜念,又來了一個雜念……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感到:每天,我們都需要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耗費在對這些雜念的處理上,從而感到疲憊不堪,難以處理好真正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受,如果你每天都在忙于安撫腦海中不斷閃現的擔憂、焦慮、恐懼……那麼,你很可能正在面臨「思慮過多」的困擾。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要注意的是:你的情緒、雜念、煩惱……并不是你自己。它們既不能代表真實世界,也不能代表你自己,而隻是對于外在刺激的一種反應和應答罷了。因此,一個根治的辦法,就是把你自己跟它們分隔開來,告訴自己:

    這些雜念并不屬于我,它們并不是我的一部分,我不需要去相信和吸收它們。

    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可以把所有的雜念簡化為「問題」。一個問題之所以存在,一定是因為我們現階段沒辦法解決它。因為,凡是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去采取行動,那麼它也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了。

    那麼,既然現階段沒法解決,那我們在腦海中反複多次地考慮它,對我們有幫助嗎?其實是沒有的。這樣做隻會不斷強化我們對它的恐懼和擔憂,但對解決它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因此,一個簡單的原則是:下一次,當你産生雜念的時候,問一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現階段有沒有任何能夠去采取的行動?

    如果有,那就把這個行動記下來,安排時間去做,不需要繼續思考。

    如果沒有,那就說明這個問題不是現在能解決的,那就更加不需要思考。

    其實,很多時候,一個雜念為什麼能一直盤踞在我們的腦海中呢?它的能量來源是什麼?是我們對它不斷投入的關注、反刍和沉浸。隻要切斷了我們對它的關注,它其實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不妨多鍛煉自己這種心态,讓自己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腦海中各種雜念的來來去去,不讓自己受到它們的幹擾和侵襲。

    4. 身體透支

    可能許多人有一個問題:每天上班都是坐着,也沒做什麼體力活,為什麼總是感覺很累?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我們的身體可能已經透支了。它雖然沒有明顯地顯露出來,但會通過許許多多細節,向我們發送信号 —— 隻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忽略掉這些信号,把它們當成無關緊要的迹象而已。

    什麼樣的信号呢?一個值得警惕的,是「過度緊張」。

    大腦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當我們專注在某項工作上時,大腦會把資源集中在當前的工作上,從而選擇性地關閉其他的感官。因此,如果你感到經常頭痛,困倦,肌肉酸痛,眼睛幹澀,沒有力氣……這些征兆,很可能就是身體因為疲勞而發出的信号。

    所以,你需要适時放松一下,不要讓自己繃得太緊。分享一套我自己在用的放松方法:

  • 眼睛:不要用力去瞪大它。多眨眼,站起來,眺望遠處,感受眼部的肌肉,讓它放松下來,保持自然狀态。

  • 脖子:不要往前伸。試着放松脖頸,讓它靠在靠背、頭枕上,有意識地收下巴。向上、下、左、右緩慢轉動再複位。

  • 肩膀:不要不自覺繃緊。試着放松肩膀,沉肩,前後活動。

  • 呼吸:不要急促、用口呼吸。試着放慢速度,每分鐘6-8次,用鼻呼吸,腹式呼吸。呼氣時把深處的空氣排光,再緩慢吸氣。

  • 走動:不要長時間久坐,多起來活動身體,到有陽光的地方走一走、站一會,曬曬太陽,刺激大腦分泌血清素。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信号,是「睡眠不足」。

    缺乏高質量的睡眠,相當于長期讓我們生活在慢性壓力之下,會導緻一系列身心健康問題,增加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幾率。但問題在于:這個時代有着太多吸引注意力的事物,這些事物會持續不斷地對大腦造成刺激,讓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睡眠不足」的事實。

    一個簡單的測試方式是:白天的時候,挑一個有空的時間(非午睡時間),找一個沒有幹擾的場所,安靜地、放松地躺15分鐘。如果你睡着了,或者感到昏昏欲睡,那麼很有可能你已經睡眠不足了,是時候需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睡眠時間和習慣了。

    另外,睡眠不足還會導緻一個結果,那就是經常性地讓大腦進入「宕機」的狀态。原因在于:大腦的各個腦區是各司其職的,如果長期處于疲憊之中,有些腦區可能會在我們清醒時「打盹」,從而造成思維的堵塞和中斷。

    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有過突然「宕機」的感受,感覺大腦似乎暫停了工作,比如突然間思維很凝澀、忘記了自己剛才在做什麼、突然不由自主地走神、有一種「斷片了」的感覺……這可能也是睡眠不足的表現,需要嚴肅對待自己的作息了。

    盡管已經講了很多次,但還是要反複強調:沒有什麼比身體更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健康。保持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睡眠、穩定的鍛煉,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問題。

    5. 慢性疲勞綜合征

    最後,如果你認為自己完全沒有上述4種情況,但仍然每一天都感到非常疲憊,無精打采,那也可能存在一種情況: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不是一種疾病,但它的的确确存在,并且影響着成百上千萬人。研究人員估算,僅在美國,就可能有80-250萬人存在慢性疲勞綜合征。但問題是,至今為止,我們對它的成因和機制仍不清楚。甚至有不少醫生認為,這種現象并不存在,它隻是一種心理作用。

    那麼,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表現是什麼呢?最主要的是持續6個月以上的、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疲勞。這種疲勞會導緻你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并且無法通過休息來緩解。可能也會伴随頭痛、喉嚨痛、運動後極度疲憊、站着會有眩暈感等症狀。

    目前關于這種現象,有一些假說,比如炎症因子、過低的線粒體活性、血液中的凝塊等等,但這些假說都缺乏足夠的證據,還有待進一步的檢驗。

    所以,對于這種情況,可能也沒有确切的方法可以去改善 —— 隻能說,讓自己的基礎生理狀态變得更好,多多少少會有作用。

    因此,多鍛煉吧。即使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也沒有時間精力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但隻要培養起鍛煉的習慣,少量多次,不斷地給身體一些刺激,讓它變得更強壯,總是有利無弊的。

    祝每一位朋友,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态,更好地投入生活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