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科普大賽#本人于近日在網上浏覽到玉米稀植、小麥密植能高産的圖文。其内容大緻是:夏玉米不要每畝種5000株,應該種3500株,意思是以大棒取得高産。小麥每畝應有50萬穗,以穗多取得高産,穗少大穗大粒是不能取得高産等。這篇文章看完後,我有不同的觀點,想說的是:
玉米穗多是高産的主要因素
構成畝産量的三大因素是:每畝穗(棒)數、每穗粒數、粒重三個因素。在這三個因素中每畝穗數占主導地位,是決定産量高低的基礎。如果降低它的地位,而以每穗粒數,即大穗為主要因素,顯得取得高産的基礎很脆弱,也就是不容易取得高産。
我們以玉米種植實際為例,來說明合理密度,易取得高産的道理。如玉米良種京科968穗長18.6~22㎝,穗行數16~18行,百粒重39.5克,每隻棒可産籽粒135~150克。裕豐303穗長19㎝,穗行數16行,百粒重36.9克,每隻棒可産籽粒180~200克。這兩個品種在黃淮區域夏種參考密度是,每畝株數在4500~5000株。以上這些是玉米的基本性狀的參考數值,隻要種植的密度在合理範圍内,稀與密每棒可産玉米籽粒重量變化不大。從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每畝3500株與5000株的産量,肯定有很大差别。這就說明靠稀植取得高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在玉米種植時,所使用的玉米品種,隻能按品種要求的密度去種植,不應減少或增加過多密度,才能夠取得高産,特别強調稀植也是不科學的。
小麥力求穗多不一定高産小麥構成産量的因素與玉米是一樣的,都是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
穗數是主要因素,但穗數與産量成正比,是在一定數值内的,如超出正常值範圍,産量不高反而降低。因為随着畝穗數增加到極值(頂峰)時,穗粒數、千粒重都會降低。例如衆信998小麥良種,每畝穗數要求在36萬穗左右時,穗粒數在39.9粒左右,千粒重為42.6克。每畝産量大緻是611.1公斤,這些數值是三個産量因素最協調的數值。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畝穗數這個因素數值增加,另外穗粒數、粒重兩個因素就會降低。這是因為穗數多需要有更多的分蘖,分蘖過多而田間會出現郁閉,光照條件差,光合産物減少,穗粒數及千粒重就會降低,或者發生病蟲和倒伏,産量可能會大幅度降底。如果按照某君說的每畝穗達50萬穗,肯定穗粒數不會達到39.9粒,千粒重最多在30克上下,最終産量不會在高産行列。
合理密植才是硬道理
從以上簡單比較分析可以看出,過分強調夏玉米稀植,小麥密植的說法,是不符合生産實際的,也是不能取得高産的。最簡單、最明白的道理是,群體與個體關系不協調。比如玉米每畝種植3500株,個體是得到充分發揮生産的潛能,但群體得到的總量不足,也不能取得産量的最大化。當然小麥種的過密,追求每畝總穗多,也是同樣的道理,群體與個體的矛盾不協調,顧此失彼。怎麼才能知道種植密度多少為好呢?從生産實踐看,小麥、玉米種植密度,不得超過種子參考種植密度範圍的上線或下線。因為所給出的數值,是通過千百次試驗、試範得出的結果,是科學的參考數值。隻有按照這個數值去種,才能協調群體與個體的矛盾,使構成産量的各個要素發揮到最大化,這就叫作合理密植,才能取得最高産量。
您贊同哪個觀點,請發表評論!願意與朋友們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