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海拾遺:“薪水”一詞的由來,“說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一.“黃粱一夢”的由來
成語“黃粱一夢”的典故出自唐代傳奇小說《枕中記》。而對“黃粱”一詞,如今的注解多稱蒸小米飯,此實則大謬也。《枕中記》故事說的是,有錢人家的公子盧生在一小店午憩時,來了一雲遊的邋遢道士呂翁。雖然二人說的話,多不投機,但呂道士還是把一個瓷枕借給了盧生睡覺。小盧睡在瓷枕上,做了個從年輕到年老,其中是,如何金榜題名,如何飛黃騰達,如何遭人陷害,如何東山再起,直至老死的大起大落,榮華富貴之夢。當小盧從夢中醒來時,“黃粱”還在後廚的蒸鍋裡沒出來呢。所謂“黃粱”,就是“黍”,“黍”者,黃米也,非小米。黃米蒸熟後,可以做“黃糕”。黃糕是将蒸熟後的黃米以拳蘸涼水飛速揣搗成糕狀後的産品,所以黃糕又稱“揣糕”。揣好後的糕,也可以下油鍋炸,做成“炸糕”。但一般情況下,是将揣好的糕的表面抹一層麻油,佐以湯汁多的熬菜或燴菜,直接食用。黃糕蒸熟大約需要二十分鐘,再加上“飛水揣糕”、“熬菜”等工序,沒有半個多鐘頭是完不成的。所以說,《枕中記》中的盧生大概做了半個多鐘頭的“黃粱美夢”。至于如今為何會把“黃粱”當成“小米”,或許是人們以訛傳訛吧!
二.“說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說曹操,曹操到”的典故,出自東漢末年。斯時,董卓被王允使用美人連環計所殺,而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率軍入長安,殺王允及朝臣多人,并軟禁了漢獻帝。獻帝在李傕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逃離險境。其後,李、郭二人又合兵一處,繼續追拿漢獻帝。正在獻帝走投無路之時,有人向獻帝推薦曹操,說他剿平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命其前來救駕。可漢獻帝的信使尚未派出,李、郭聯軍就己經殺到了。在此危急關頭,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軍前來“救駕”,将李、郭聯軍擊潰,并将漢獻帝迎至許昌,且在此建都。曹操也因此被加官進爵,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勾當,最終成為一代臬雄。後來,人們就用“說曹操,曹操到”來講述曹操護駕及時的故事。再後來,“說曹操,曹操到”就成了“說什麼,什麼就來了。”的代名詞了。
三.“扯皮”源自制鼓
如今,用來形容某人或某單位,工作不負責任,或遇難事相互推诿,或遇好事相互争搶的現象,多用“扯皮”一詞;有意思的是,湖南人通常把“吵架”也說成是“扯皮”。其實,“扯皮”一詞的原意并非如此,而是舊時制鼓業的一個行業用語。舊時制鼓,有一道特别重要的工序,就是釘鼓皮。因為大鼓、中鼓的鼓皮很大,所以需要多個助手參與才能完成。在操作釘鼓皮時,需先将泡軟的皮張緊緊地蒙在框架上,再由助手用力往下拽,以便師傅釘鼓釘。鼓釘是一種特制的大蓋釘,既能釘牢鼓皮,又能作裝飾之用。釘鼓皮時,每釘一釘,師傅就要高喊一聲:“扯!”用以提示助手們同時用力,扯緊鼓皮,以增強張力,防止皮張松弛。如此往複循環,直至皮張在鼓的周邊全部釘完為止。因為鼓匠們扯的是皮張,所以也稱這道工序為“扯皮釘釘”。由于“扯皮”二字很形象,久而久之,就被民間用于形容遇事争扯的現象了。
四.“薪水”一詞的由來
“薪水”本指打柴汲水。東漢以前,官員的一般俸祿都是發放實物,如糧食、布帛;唐以後直至明、清,則主要以貨币形式做為俸祿,發給朝廷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等;明代曾将俸祿稱“月費”,後又改稱“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用。而在魏晉六朝時,“薪水”一詞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逐漸發展成為指日常開支費用的意思。譬如《魏書.盧昶傳》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意思是,如果日用收入不足,就應度量使用。這裡的“薪水”,就是指日常費用。現代人一般都是按月支取的工資,近乎古代的“月俸”、“月費”,主要也是用來應付日常生活開支的,因此,人們通常就把工資稱為“薪水”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