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鹽都新聞
今年以來,我區圍繞調優農業産業結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動種植、養殖業逐步實現規模化、産業化和特色化。在學富鎮就有一位村民,通過嘗試與探索,形成了水稻、青蛙、水蛭綜合種養模式,成功走出一條生态立體養殖緻富路。
9月2日,江蘇田盛源生态農場迎來了幾位從四川趕來的客商。他們在考察農場水蛭養殖情況、檢測水質的基礎上,成功達成合作意向,簽訂了5噸人工養殖水蛭收購合同,預計可為農場帶來600多萬元的收入。
四川省宜賓市某藥材公司采購員 李成富:我今天從四川趕過來,到戚總養殖基地看他的水蛭養殖的個頭、質量還可以,我們公司準備跟他簽訂5噸幹貨,我們今天預交20萬元定金,準備把這個水蛭基地作為我們的供貨基地。
水蛭俗稱螞蝗,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去年,農場負責人戚思田在外出學習中發現了養殖水蛭的廣闊發展前景,于是萌發了養殖水蛭的念頭,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後,在原先青蛙養殖基地旁流轉了40畝土地,開始進行人工養殖水蛭。
江蘇田盛源生态農場技術員 戚思川:今年我們上半年5月份開始養這個水蛭,用這個網箱養,和土壤隔開,不靠地,不破壞農田活力。
農場的管理員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水稻種植的面積雖然不大,但畝産也有300公斤,加上畝産1500公斤的青蛙和畝産600公斤的水蛭,一畝地的綜合産值接近10萬元。
江蘇田盛源生态農場管理員 姚昌明:我們在學富鎮戚莊村有30畝,聯河村有60畝,還有大縱湖鎮七星農場還有30畝,今年的青蛙長勢都比較好。
水蛭養殖對于水質要求非常高,喂食、換水、清理、消毒等程序多,需要的勞動力也多。當地村民陳生娣将家裡土地流轉後,也來農場打工了。
江蘇田盛源生态農場工人 陳生娣:我們這個土地被戚總包過去了,我們的(年)收入有4萬多元,工資是按月發,我們工人共有100多人。
“蛭同稻合蛙歡笑” 。看到這種立體種養模式的經濟效益後,周圍的村居紛紛組織人員前來參觀學習。戚思田也是毫不吝啬的分享起自己的“緻富經”,用學到的技術和摸索出來的經驗,帶領大夥一起走上“緻富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