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敏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病入膏肓”是許多人熟悉的一個成語,意指疾病危重到無法救治的地步。在中醫裡,有一個名稱相似的穴位——膏肓穴。
扶正補虛看膏肓《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膏肓穴“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
它具有止咳平喘、益腎填精、扶正補虛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肺系病症如肺痨、哮病、痰飲、久咳等,腦系病症如狂病、不寐、健忘等,腎系病症如遺精、不孕不育等,各種羸弱虛損病症如虛勞、氣短乏力、陽氣虛衰等。此外,膏肓穴還可以治療肩背痛、噎膈等。
取穴有講究
關于膏肓穴的位置,現代一般定位在背部,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在肩胛骨的内側。
網上有說法稱,膏肓痛與癌症有關,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膏肓穴處的疼痛,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肺部疾病如肺部感染、局部炎症、肩胛骨處風濕病、背部着涼等。
癌痛是什麼呢?
癌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複或調節的信息傳到神經中樞後引起的感覺,是癌症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狀之一。
認為膏肓痛與癌症有關的這個說法是片面的,癌症引發的疼痛也可能會出現在膏肓穴所在區域,但是這并不能說,膏肓痛就與癌症相關。
艾灸膏肓穴臨床上膏肓穴多用灸法,可用于補虛。
單用或配伍腎經相關穴位,可以用來治療不孕、健忘、遺精、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病症。
單用或配伍肺俞穴、風門穴等,可以治療肺結核、肺纖維化、哮喘、支氣管炎等肺系疾患。
單用或配伍病變局部的穴位,可以治療髒腑虛寒、關節疼痛等;還可以治療頭頸部、肩背部因經脈不通或寒邪入侵導緻的疼痛。
(文中外治法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