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翻開哪一本學基礎會計的書,都會見到長這樣的會計等式:
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
利潤=收入-費用
而後面還有這樣一條奇怪的綜合會計等式:
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
學過數學的小夥伴們都知道,a、b、c、d、e、f都不為0的情況下,當a=b c、d=e-f時,a是不可能與b c e-f相等的,“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可以理解,“利潤=收入-費用”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資産”又等于“負債 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不是應該等于“資産 利潤”嗎?
這就要從會計等式中提到的六大會計要素(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說起。
資産
資産,是相對好理解的,書上的定義是這麼說的:
資産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資産是指過去交易或事項産生的,明天要去采購的紙筆并不是資産;預期是未來确定的事件,比如客戶收到貨,但款項還沒打到賬戶上,那麼這一筆就是應收賬款,是債權,也是資産。
而資産可以根據變現能力或耗用期限分成這些資産:
流動資産(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内變現):貨币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産、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其他應收款、存貨等。
非流動資産(超過一年才能變現):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産、固定資産、在建工程、無形資産等。
這些資産的劃分類型大部分都是字面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無形資産,是指看不見摸不着聞不到的資産,并不包括能聞得到的液化氣和能觸碰的電,指的就是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标權、著作權等。另外還有一個誤區,企業中工作的職工是不是資産呢?其實因為企業工作的職工無法清楚地量化價值,所以是不算為資産的。
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緻經濟利益留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和資産一樣,負債是過去産生的,未來打算去借錢,不算負債。而定義中提到的“現時義務”指的就是償還的義務。
負債根據時間分為這些負債:
流動負債(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内):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
非流動負債(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外):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
這部分基本與資産的内容一一對應,唯有預收賬款需要提一下。預收賬款是指把貨賣給别人,但是是先收了貨款,但還沒發貨,所以還欠别人的貨形成負債。
所有者權益
和前面提到的資産、負債不同,所有者權益是完全陌生的詞彙,書本上是這麼寫的: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産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簡單來說,就是除去負債後,所有企業的資産都是企業的所有者——股東們的,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就是這個等式:所有者權益=資産-負債
是不是很熟悉呢?
沒看錯,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就表明了會計等式的第一條:資産=所有者權益 負債。要注意的是,所有者和借錢給企業的債權人是有區别的,企業的盈虧,所有者要按照出資比例分配利潤和承擔風險,而債權人則不會受企業盈虧影響一直享有要求企業還本付息的權力。
而所有者權益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實際投入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資本金,注冊資本也包含其中,注冊資本的比例也是企業分紅的時候計算股東比例的依據。
資本公積:企業收到投資者的超出其在企業注冊資本中所占資本的投資,以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等。
盈餘公積:是指按規定從淨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法定的盈餘公積是10%,當然也可以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取,一般是用來分紅的。
未分配利潤:企業留待以後年度分配的利潤。一般盈餘公積分紅後未用完的就是未分配利潤。
會計等式一靜态會計等式
知道了所有者權益是什麼之後,會計等式的第一條,“資本=負債 所有者權益”是不是就基本理解了呢?
這一條會計等式又叫靜态會計等式,是反映一個靜止的時間點的财務構成情況、資金來源和資金存在的形态,是制作資産負債表的主要依據。
比如說2017年9月19日,A同學開了一家餐廳,他用于經營的财産包括:廚房用具一套,價值5萬,必須的原材料3千元,桌椅等用具價值2萬元,問朋友借來的周轉用現金5千元。
那麼用這條會計等式表示就是:
資産(78000)=負債(5000) 所有者權益(73000)
而因為負債部分其實是歸債權人所有的,是債權人的權益,所以該等式可以變形為:
資産=債權人權益 所有者權益=權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資産=權益雖然是成立的關系,但因為權益不包含在會計要素中,所以并不是會計等式。
接下來說說剩下的那三大會計要素。
收入
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實現的營業收入、會導緻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要注意的是所有者加大投入資本不算收入。
收入根據企業從事活動的内容,包括: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産使用權收入(就是出租了)。
根據重要性就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裡面提到的其他業務收入就是指出租資産的使用權或者賣掉生産需用到的原材料等不是主要經營業務的收入。
費用
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發生的會導緻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費用按功能則分為: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銷售費:銷售商品發生的運輸費、保險費、展覽費、廣告費等;以及銷售機構發生的職工薪酬、固定資産折舊費、辦公費、差旅費等。
财務費用:籌集資金發生的籌資費用(利息、手續費、銷售業務的現金折扣等)
管理費用:業務招待費、研究開發費、無形資産攤銷、解除勞動關系補償等;還有各類的稅,以及行政部門發生的職工薪酬等費用。
利潤
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用收入-費用計算得出的。
會計等式一動态會計等式
第二條會計等式——動态會計等式是根據利潤的定義“收入-費用=利潤”得出來的,它是用來反映一個時間段的經營成果,是建立利潤表的理論基礎。
為什麼反映的是“一段時間”呢?
我們舉個栗子!
A同學開的餐廳,第一個月營業收入為1萬2千元,而費用則花了9000元,那麼利潤則是
收入(12000)-費用(9000)=利潤(3000)
無論時間段是一天、一周還是一個月,這條會計等式都是反映一個時間段的成果,并不是一個時間點的。
那麼最後來講講重頭戲綜合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一綜合會計等式
上面花費那麼多功夫清楚列明了各大會計要素的定義讓大家理解,就是為了說明這個重頭戲。
資産=負債 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
其實這個會計等式離不開前面的那兩個會計等式。
從上面的會計要素的内容可以看到,一家企業發生收入,要不就是收到了錢,要不就是獲得債權,而無論收到錢還是債權,企業的資産都會增加。而經營活動中花費的費用,也是要從資産裡支出的,因此費用會導緻資産減少。收入和費用的作用下,會産生利潤,這筆利潤,最終會以未分配利潤的形式屬于所有者權益的,因此加上收入和費用之後,等式兩邊達到新的平衡,這條等式依舊相等!
舉個栗子!
比如一家公司在初創的時候,資産是借來的錢(負債) 投資人的錢(所有者權益),這點沒問題吧?随着經營的開始,收入的增加會引起資産的增加,費用的增加則會造成資産的減少,而同時,也會導緻利潤的産生,而利潤是屬于所有者權益的,所以一輪折騰下來等式依舊成立。
那為什麼要弄這個綜合會計等式呢?
這個綜合會計等式能全面反映企業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設置賬戶、複式記賬的理論基礎。
這條會計等式還可以寫成這樣:
資産 費用=負債 所有者權益 收入
那麼A同學例子之前的兩個等式綜合起來就是:
資産(78000)=負債(5000) 所有者權益(73000)
收入(12000)-費用(9000)=利潤(3000)
資産(78000 12000-9000)=負債(5000) 所有者權益(73000) 收入(12000)-費用(9000)
到這裡,關于基礎的會計等式的概念就全部講完了,小夥伴們都理解了沒有?看完文章别忘了分享哦~有疑惑的地方歡迎留言啦~
在這裡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号,
下方評論區留言:想要學習,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編:學習
即可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資料!還可以免費試學會計課程15天!
因領取人數太多,不能及時回複,請大家耐心等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