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01:36:35

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鄰。

很快就要到了對國人來說,具有特殊意義的中秋節。他與春節、清明、端午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但是事實上,從明清開始,中秋節便成為僅次于春節的重要傳統節日。

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中秋節在中國文化中為何這麼的突出?若說是因為這天的月亮又大又圓,可月圓月缺月月皆有,為何中秋卻要特殊?

因此,本文将尋根探秘,為大家揭示中秋節在我國曆史上的演變,它又為何如此的特殊。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你知道秋的含義嗎)1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在《說文解字》中便解釋道:

秋,禾谷熟也。

因此對于農業文明的古代中國來說,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古人在春季播種的時候,為了祈禱豐收,往往會祭拜土地神,便是“春祈”。而中國文化是很講究“得之必報之”的,那麼等到秋天獲得豐收,自然也要感謝社稷之神的護佑,這便是“秋報”。在《呂氏春秋·仲秋紀》中記載:

乃命祝宰巡行犧牲,視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五者備當,上帝其享。天子乃傩,禦佐疾,以通秋氣。以犬嘗麻,先祭寝廟。

這種集合了酬神、拜祖、驅疫的慶祝祭祀活動,便是我們現今中秋節,最早的雛形。而仲秋(農曆八月)作為秋季三月中的第二個月,不早也不晚,自然成為了最佳的時間選擇。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你知道秋的含義嗎)2

而提到時間,自然就要不得不提,和中秋節關系最密切的月亮了。

古人不像我們現在,有着各種各樣緊密的儀器,可以判斷時間,觀察氣候變化。他們唯一可以參考的工具,就是天上的星象,久而久之,就對天上最明亮的日和月産生了崇拜。

在世界所有文明中,無一例外,都有着對日月的尊崇。但和更崇拜日的其他文明相比,中國又有所不同。我國傳統文化認為“日,陽之主”,“月,陰之宗也”,代表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兩極。日月代表了陰陽,分屬白天和黑夜;在季節上代表了春和秋;在空間上代表了東和西;五行中代表了火和水;兩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有這同樣重要的意義。

《禮記·祭義》記載:

祭日于壇,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東,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東,月生于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緻天下之和。

因此祭祀日月從遠古時代起,就有着象征天下和諧的重要意義。殷商時期,古人便開始稱日和月分别為東母和西母。到了周朝,就有了上文《祭義》中所說的,“故作大事,必順天時,為朝夕必放于日月”(《禮記·禮器》)的朝日夕月的祭禮。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你知道秋的含義嗎)3

不過據唐代孔穎達解釋,朝日是于春分早上于東門外祭日,夕月是于秋分的晚上在西門外祭月。在時間上,和我們現在的8月15日中秋節,并沒有什麼聯系。

這是因為,在秋分這天,太陽正好直射在赤道上,将晝夜平分,而又由于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在月球的向地面,所以這天的月亮是最大最圓的。

但是呢,在古代這些和我們普通老百姓并沒有什麼關系。傳說中,颛顼帝絕地天通,斷絕了神人往來,從此以後祭祀活動便由皇家壟斷,禁止百姓進行。

所以雖然祭月的習俗由來已久,但是在秦漢魏晉的曆史中,從未有和“中秋”相關的民間節日記載。

秦時雍都有日月祠,山東有日主祠,月主祠。

漢朝時,有漢武帝“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朝朝日,夕夕月則揖”的記載。

這種秋分祭月,作為皇家禮制,一直保存到明清時期。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你知道秋的含義嗎)4

那我們現在的中秋節,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到了唐宋時期,随着中國的科技和文化的進步,如“天圓地方”早就成了一種文化概念。對于統治者,以及文人階級來說,對于日月作為普通天體已經有了理性的認識,不再具有神聖色彩。

于是開始對月亮祭祀放開限制,使普通平民也可以參與進來。加上唐朝是一個包容兼蓄,文化開放且又浪漫的朝代,雖然還沒有正式的中秋節日,但八月十五這天賞月已經成為了文人時尚,并向着民間傳播。

在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詠月的詩詞,為今天的中秋節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如白居易在《中秋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中寫道:“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裡外古人思。”可以看出,已經和我們現在中秋思鄉,人月團圓的節日情感相同了。

也許大概就在這段時期,或者稍早的時候,随着祭月活動傳入民間。不需要嚴格按照禮制,老百姓們就發現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就是理論上來說,秋分時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但是秋分作為節氣,時間并不固定,分布在陽曆的22日~24日。就如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陰曆的8月25号,月亮并不是圓的,那麼對于開始追求人月兩團圓的人們來說,這就會非常的尴尬了。

其實有時候我們會說十五的月亮十六月,但是為了保證每個中秋的月亮都是又圓又亮的,古人就幹脆取“仲秋”為“中秋”,以即是秋中,又是月中的八月十五為節日。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你知道秋的含義嗎)5

到了宋代,宋太宗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更獲得了一天的假期。南宋亡後,吳自牧在其回憶臨安的《夢梁錄》中就有寫道: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因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稱為“月夕”。

從宋朝起,中秋正式成為了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東京夢華錄》中更是詳細記載了北宋開封是如何過中秋的: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争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争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闾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骈阗,至于通曉。

中秋那天,官員會取消宵禁,百姓無論貧富,家家飲宴玩月,通宵達旦。而孩童們從會走路開始到十二三歲,都會穿上成人的衣服,登樓或于庭院中拜月。

又因為有“蟾宮折桂”的含義在,宋時拜月不分男女,隻是所求不同,男求金榜提名,女求貌似嫦娥。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你知道秋的含義嗎)6

至于中秋節必不可少的月餅,則在北宋其實就已經出現,蘇東坡的《留别廉守》就寫道: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饴。

并在明清時期,成為中秋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客座贅語》中有太子在中秋日向皇帝進獻月餅的記載,而民間也以月餅作為節日饋贈的必備禮品。

清代,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歲時記》中也記載:

中秋月餅以前門緻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

明清時月餅的形式已經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并且中秋的含義也開始與現代相同,主要以團圓為主,甚至于出嫁的女兒也會在這一天回到婆家,與父母團圓。

此時的中秋節,和之前相比,男性拜月開始減少,月亮開始成為女性專門祭祀崇拜的對象。甚至北京開始出現“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諺語。

也是那個時期,玉兔作為月亮的代表,開始成為中秋節的吉祥物。至清朝,人們昵稱玉兔為“兔兒爺”,以黃沙土作白玉兔,然後塗以五顔六色,流傳至今。

中秋節由來的含義(你知道秋的含義嗎)7

到了現代,随着商業活動,和東西文化的融合,拜月等傳統儀式基本上已經從中秋節中淡出,即使是月餅,也更多成為一種人際交往的習慣,而越來越難以在味覺等其他方面給人們帶來期待。

甚至于中秋節最核心的精神,親人團圓,似乎也在現實壓力下,越來越難以實現。希望在中秋節來臨之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更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并讓他永遠的流傳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