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隆變身哄娃?吳奇隆和李小冉在劇中都有大量育兒鏡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吳奇隆變身哄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吳奇隆和李小冉在劇中都有大量育兒鏡頭。
吳奇隆和李小冉在劇中都有大量育兒鏡頭。
正在浙江衛視熱播的都市情感劇《月嫂先生》已接近尾聲。該劇講述了海歸回國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沈心唯(吳奇隆 飾)機緣巧合與決心做單親媽媽的那娜(李小冉 飾)不打不相識,并迫于生計做了男月嫂。在照顧那娜和孩子的過程中,兩人互相了解,最終相愛。該劇聚焦于“男性月嫂”引發了不少觀衆的熱議,為什麼高學曆的海歸博士要回國當月嫂?劇中照顧孕婦和孩子的方式是否科學?對此,該劇導演徐宗政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月嫂先生》可以視為一部“孕期指南”,同時也探讨了“喪偶式育兒”蔓延的社會現狀中,父親在育兒教育中究竟應當起到什麼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沈心唯這樣一個‘月嫂’形象,把他對孩子的狀态,包括對待一個家庭的狀态,投射到所有中國男人身上,探讨男人應當如何在家庭中擔當起自己的那份責任。”
“月嫂”“先生”邏輯不通?
父親在育兒教育中不可或缺
在劇中,吳奇隆飾演了專攻嬰幼兒發展心理學的博士沈心唯,迫于生計回國後做了男月嫂,因此劇名為《月嫂先生》。但單從常理而言,“月嫂”和“先生”并非通順的現實邏輯。在外界看來,月嫂這個職業已經被定義了性别,在劇中沈心唯也遭受到不少異樣的眼光,且作為一名海歸高知,為何要轉行從事月嫂行業?
徐宗政坦言,目前中國家庭育兒教育中,男性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有人将其總結為“喪偶式育兒”,即男性工作之餘,通常回到家隻做“甩手掌櫃”。但女性除了工作外,還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顧孩子和教育孩子當中,因此大多數孩子從小便缺少父親的關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是不可或缺的。他給孩子的力量感和安全感,和母親給的溫柔和愛,能夠共同促成孩子性格的全面發展。”在徐宗政看來,劇中的沈心唯不僅是月嫂,同樣也是丈夫,是父親,他希望透過沈心唯對家庭的付出,投射到所有男性身上,讓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丈夫、父親,也能夠以一個“月嫂”的姿态回歸到家庭中,做一些實際的事。“尤其在當今競争激烈的社會,外部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大家其實更需要在家庭生活中汲取溫暖和幸福。幸福又是一種付出與回報成正比的東西,付出越多,感受到的就越多。我們這部劇就是想探讨男人應當如何在家庭中學會擔當,學會感受生活。”
主演用道具嬰兒練習帶孩子?
孕期父母可當指南來看
在劇中,沈心唯為那娜安排了“科學化”的孕期生活:不能喝酒,少吃零食,每天要按照食物熱量表來攝取食物,每餐都要營養均衡,甚至制定了詳細營養孕期菜譜。
徐宗政坦言,《月嫂先生》就是一本“孕期指南”。據悉,吳奇隆和李小冉在開機前曾查閱大量育兒資料,因此劇中很多孕期和育兒常識,都是可以供觀衆直接參考的。例如沈心唯為那娜制定的食譜有據可查;劇中提到孩子出生前後母親應注意的事項,例如不可以穿5厘米的高跟鞋,情緒會産生變化等,都是根據資料而來。“如果正在孕期的觀衆看這部劇會有極大的幫助。”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大量照顧嬰兒,為嬰兒換尿布、喂奶的戲份。而在劇中身為“月嫂”的吳奇隆,在照顧孩子時更需要十分專業。徐宗政坦言,雖然吳奇隆和李小冉在拍攝這部戲的過程中沒有孩子,但他們年齡比較成熟,且兩個人經常用兩三百塊錢的道具嬰兒練習帶孩子,“比如剛出生的嬰兒應該怎麼抱,三個月怎麼抱,五個月怎麼抱,他們平時會不斷做這樣的練習,所以拍攝出來非常的真實。”
英語配音太違和?
追求口語标準,沒想到會失真
以往吳奇隆主演的電視劇大多采用後期配音,以掩飾其港台腔的違和感,但《月嫂先生》卻大膽地為吳奇隆采用同期聲。徐宗政表示,吳奇隆的同期聲是他堅持保留的,因為沈心唯常年生活在國外,普通話不太标準是符合常理的。且吳奇隆的台詞功底非常紮實,同期聲能更準确、更真實地表現演員的語态“演員的聲音表現,也是戲劇和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國外拍攝的戲份,所有涉及英文對白的台詞卻全部改為後期配音。通過口型可以看出,演員拍攝時大多說的是中文,大量“對不上口型”讓不少觀衆表示“還不如不說”。徐宗政坦言,他以為用更純正的英語配音,可以讓角色的口語更标準,但沒想到會失去真實感,“在這個行業的大環境裡,‘真實’是很稀缺的,包括配音,包括拍攝時的細節。所以配音出現這樣的問題,也讓我以後拍戲多了一層思考。”
陷入“互怼後相愛”套路?
回歸現實生活最重要
在劇情開端,那娜趕去教堂結婚,卻路遇沈心唯擋在馬路中間為綿羊讓路,兩人發生口角導緻那娜婚姻無效。待沈心唯回國,竟發現自己朋友的老婆就是那娜的死黨。而那娜與未婚夫分手後竟懷孕,随後便讓沈心唯和自己假結婚,兩人的緣分由此開始。
國外見面互怼、國内好友相識,從互相看不慣到愛上彼此……《月嫂先生》似乎陷入情感劇的一貫套路。然而,徐宗政并不認為這是“套路”化,“戲劇結構已經被用遍了,一些劇情你難免逃不出某個範圍。我們不要老是說‘反常規’、‘反套路’。昨天出現的任何事情,放在今天其實都是套路,但戲劇模式無非隻有幾種。”
在他看來,《月嫂先生》最大的創新,是在貌似“套路”的結構裡,讓内容和題材真正回歸到了現實生活,從容地講述兩個人究竟如何相知相愛,又如何學會當一對合格的父母,而非追求無端的快節奏,“生活的質感是需要在不緊不慢的叙事中體會的。現在的觀衆,包括創作者都在一味追求‘快’,不顧人物的塑造。其實大家都是被戲劇性給綁架了。電視劇還是應該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來,回到普通人的情感中。”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