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04:26:30

本文來源:中華醫學雜志, 2020,100(21) : 1605-1610.

我國每年發生車禍、墜樓、鬥毆、職業損傷等各種創傷達2億人次。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傷口是人們尋求急診醫療幫助的常見原因之一。美國急診科每年約治療創傷性傷口1 180萬人次;其中超過730萬人次為開放性傷口,估計花費超過30億美元,若這些傷口出現感染等并發症,花費将更大。急診開放性傷口處理已成為目前全球面臨的一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急診清創縫合術是外科醫生必備技術,重視清創可降低傷口感染,減少甚至不用抗生素;重視縫合技術可減少瘢痕形成,減輕創傷後遺症。但在實際操作中,醫生常根據自身的經驗進行操作,缺乏循證醫學依據。為規避人人可行清創術但清創步驟不規範進而延誤病情的情況,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救治中心組織國内部分專家學者制定本共識,将清創術的步驟進行歸納總結,以期提高臨床實施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的規範程度,降低傷口感染率、提高傷口一期愈合率。

一、急診開放性傷口

清創縫合的一般原則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1

對合并有失血性休克者首先糾正休克,對重要髒器損傷嚴重危及生命者優先搶救,不宜立即行清創術。

減少感染:清創縫合術是将污染傷口變為清潔傷口、為組織愈合創造良好條件的方法,其目标為迅速的傷口愈合、預防非特異性感染和預防破傷風、狂犬病等特異性感染并恢複最佳功能和美學效果。由于感染的傷口常瘢痕重、美學效果差、傷口愈合延遲,因此盡可能減少感染是清創的重中之重。

增加感染風險的局部因素為傷口長度>5 cm、傷口局部污染重、深度深、較多異物存留、受傷至就診時間長等。另外,傷口位于下肢等乏血管區比血流豐富的面部或頭皮的感染可能性大。傷口位于細菌定植較多的區域(如腋窩、腹股溝及會陰等)比位于細菌定植較少區域的感染可能性大。

增加感染風險的全身因素為老年(≥80歲)、吸煙、糖尿病、惡性腫瘤、肺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衰竭、肥胖、營養不良和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糖皮質激素、化療藥物等)、有遺傳性和獲得性結締組織病等。Bowen和Widmaier的研究發現,在局部創傷相似的前提下,若無上述任何全身因素其感染風險約為4%;若具備上述1~2個風險因素則感染率約為15%;若具備上述3項或更多的因素則感染風險升至31%。

二、創傷性皮膚軟組織

開放傷口急診清創術建議流程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2

(一)評估傷勢并記錄

檢查神經、血管、肌腱、骨骼等受傷情況,向患者交代病情,讓其有合理的期望值,并做病曆記錄,為将來可能的糾紛提供證據。

1.皮膚、皮下組織評估:

(1)有活力的正常皮膚:血運好、顔色正常、真皮層下健康、皮下組織牢固貼合;(2)危險可能需要清除:血運差、顔色發暗、皮下脂肪有瘀斑;(3)皮下組織已失活、必須清除:無血運、皮膚顔色發黑,與皮下組織完全撕脫、重度污染。

2.筋膜、肌肉評估:

4C原則:顔色(color)、韌性(consistency)、出血(capacity to bleed)、收縮性(contractility)。

3.肌腱評估:

(1)有活力:主動、被動活動正常;(2)無活力:失去張力或呈綠色。

4.骨與骨膜評估:

(1)危險可能需要清除:骨膜内瘀斑;(2)必須清除:骨膜與周圍組織完全分離。

5.神經評估:

(1)神經受壓:劇痛、感覺遲鈍;(2)神經損傷:疼痛刺激無反應,無反射;(3)神經斷裂:功能喪失,足下垂、垂腕、爪形手。

6.探查評估注意事項:

(1)止血:若血流不止,需止血,四肢部位開放傷可應用止血帶;(2)麻醉:若傷口較深需探查傷口,需麻醉;(3)應盡可能清除傷口内的各種異物,有時需輔助檢查幫助定位;(4)多學科會診:對于開放性骨折、嚴重的手部肌腱或肌肉撕裂、損害功能的神經損傷、眼部或眼睑深于皮下的撕裂,為保證良好的效果,應請相應專科醫師協助評估清創和治療。

(二)傷口周圍清洗消毒

處理傷口内部前,尤其是污染較重的傷口,先要将傷口周圍至少15 cm範圍的皮膚做清洗消毒。具體步驟:先用無菌敷料蓋住傷口,然後清水 肥皂水/去污劑清洗傷口周圍至少2遍。然後用碘酒 酒精或者碘伏2遍消毒。傷口周圍處理後,再去掉保護傷口的無菌敷料,準備處理傷口(圖1)。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3

▲圖1 傷口周圍清洗消毒

(三)麻醉

麻醉的主要目的為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清創準确性。對于較大、較深的傷口,直接沖洗較為疼痛,所以根據傷情及患者耐受力,可酌情給予局部麻醉。若傷口很大,需要鎮靜或全身麻醉清創,應請麻醉師進行麻醉。對于兒童的急診傷口,通常注射局部麻醉配合度較差,可選用表面麻醉劑。尤其适用于頭面部<5 cm的裂傷,但手指、鼻部和耳垂傷口為禁忌。

(四)傷口内部沖洗

1.沖洗的目的:

沖去黏在傷口上的病原微生物和污染物顆粒,從而降低傷口病原微生物載量、清除傷口壞死組織碎屑和污垢,加速愈合。注意避免因沖洗導緻的繼發損傷,包括水腫、污染物顆粒沖到更深組織等。

2.沖洗壓力:

低壓力的傷口沖洗,難以清除傷口表面緻密的纖維蛋白膜。壓力過高可能導緻繼發損傷。一般而言,污染越重越需要采用更高壓力沖洗(表1)。沖洗壓力分級:低壓為<5 PSI(磅/平方英寸),中壓為5~8 PSI,高壓為>8 PSI。

表1 低/高壓沖洗的特點

項目

高壓

低壓

優點

清除小顆粒和細菌

去除大塊異物和壞死組織

缺點

導緻軟組織損傷、有将污染物沖入深層組織的風險

不能有效移走小顆粒和細菌

應用

用于處理晚期、嚴重污染傷口,但不應用于骨表面

污染不重的傷口

階段

炎症階段:去除壞死組織、碎片和殘留的傷口護理産品

增生階段:避免損傷及妨礙上皮細胞生長

3.沖洗工具:

常用的醫用沖洗球可産生0.5~1.0 PSI的沖洗壓力。50 ml注射器連接19G針頭,抽取沖洗液後用力推出,可産生5~8 PSI的中度壓力。用加壓袋對袋裝生理鹽水加以400 mmHg的壓力,連接19G針頭或輸液管,亦可産生5~8 PSI的壓力。為便于臨床工作,建議考慮使用壓力可調、水溫可控、有沖洗量(和/或沖洗時間)顯示或記錄的專業傷口沖洗設備。

4.沖洗方向:垂直錯、斜向對、擴創沖洗、深入沖洗

(1)斜向創面沖洗:傷口沖洗時,應使水流與接觸的創面呈一定角度(如呈45°),避免水流與創面垂直。若垂直沖洗創面,不易将纖維蛋白膜從創面剝離去除,且容易将沖洗液、污染物碎片顆粒"沖擊"進入傷口深部,造成組織水腫和污染物殘留,也可能将細菌沖到傷口深處(圖2)。所以應對着創面斜向沖洗,這樣剪切力更大,沖洗效果好,且造成水腫和細菌深入傷口的幾率低(圖3)。對大的傷口,應該斜向創面,貼着傷口一側沖洗,有利于沖除細菌,也便于水流帶走細菌(圖4)。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4

▲圖2 錯誤示範:垂直沖洗

▲圖3 正确示範:斜向沖洗

▲圖4 傷口内部沖洗

▲圖5 A為未擴創沖洗;B為擴創沖洗

(2)小而深傷口的沖洗:對于穿刺傷等小而深的傷口,應考慮在解剖學允許的情況下,适當擴創後沖洗(圖5)。如不能擴創,應考慮将沖洗設備(如注射針頭)深入傷口沖洗(圖6),避免傷口内水流交換不充分。擴創沖洗:水進入傷口後,在出傷口時會和新進入傷口的水發生撞擊,使得傷口内部水流不強,不能把病原微生物及污染物沖出來,也不容易把沖下來的顆粒帶出傷口且易造成水腫(圖5A),因此應擴創沖洗(圖5B)。深入沖洗:把沖洗設備放入傷口深部沖洗(圖6),避免出傷口的水流和入傷口的水流發生碰撞。進行該沖洗時,注意沖洗壓力勿過大。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5

▲圖6 深入沖洗

5.沖洗液:

常見傷口沖洗液按來源或成分可分為以下幾種:自來水、生理鹽水、表面活性劑(如肥皂水、苯紮氯铵等)、消毒劑(如聚維酮碘、氯己定等)、抗菌素溶液等。沖洗液的作用:作為載體将污染物帶出傷口、包裹或使污染物脫離傷口表面(如表面活性劑)、直接殺滅或抑制病原體生長(如消毒劑、抗菌素溶液等)等。

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曾被推薦用于傷口沖洗,但關于創傷性胫骨骨折、外陰膿腫、壞死乳房傷口中應用雙氧水沖洗出現氣體栓塞、心跳驟停等嚴重并發症的報道屢見不鮮,不推薦常規用其沖洗傷口。苯紮氯铵作為表面活性劑,可使借助多糖-蛋白複合物黏附在傷口中的細菌脫離傷口表面,而不僅是殺滅細菌。不同沖洗液的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沖洗液比較

項目

生理鹽水

表面活性劑

消毒劑

抗菌素溶液

舉例

肥皂水、苯紮氯铵

聚維酮碘、氯己定

适應證

常用,沖洗有效

常用

不推薦常規使用過氧化氫沖洗;消毒傷口周圍正常皮膚,慎用于傷口内常規沖洗

效果略差,不推薦

特點

無菌、等滲,對組織毒性小,不影響愈合

沖洗效果及清除金葡菌效果均優于生理鹽水;毒性最低

沖洗效果不優于生理鹽水;對組織産生毒性、影響組織愈合

增加費用、誘發耐藥、有過敏風險

6.沖洗量:

傷口沖洗時間或沖洗量取決于傷口的大小和污染程度,目标是盡可能地将污染物去除,傷口沖洗幹淨。對開放性骨折的傷口沖洗,Anglen建議根據Gustilo分級決定沖洗量,Ⅰ級3 L、Ⅱ級6 L、Ⅲ級9 L。

7.傷口沖洗中的其他注意事項

(1)提高沖洗液溫度:雖然溫度低的液體沖洗傷口有收縮血管、協助止血的作用,但也存在減少局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抗感染能力的風險。對嚴重外傷患者,避免低體溫也是重要目标。因此,對于沖洗時間比較長、室溫比較低的地區,應該考慮提高沖洗液的溫度,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2)沖洗同時加用棉球擦拭:研究表明傷口沖洗結合創面擦拭可提高污染物清除效果,并在使用更低壓力沖洗的情況下達到高壓沖洗的效果,避免高壓沖洗對組織的損傷。因此,對于污染重、受傷時間長(如超過6 h)的傷口,可考慮在傷口沖洗的同時用無菌棉球或紗布擦拭創面,借助棉球或紗布的機械摩擦剝離纖維蛋白膜、去除污染物。需要小心棉球和紗布的纖維勿殘留在傷口中,且處理完一個污染區後注意更換棉球或紗布後再處理下一個污染區,避免交叉污染。

(五)傷口閉合的時機

急診傷口清創"越早越好,6 h内最好",沖洗後,用無菌脫脂棉将傷口處殘留的沖洗液去掉并消毒傷口内部。對于傷後時間短和污染輕的傷口可予以縫合。縫合後消毒皮膚,外加包紮,必要時固定制動。

對于有增加感染風險的局部和全身因素者(如污染和感染傷口、傷口長度>5 cm、傷口位于四肢末端、鈍性傷、糖尿病、血管性病變、動物咬傷等)應謹慎一期縫合;對尚未發生明顯感染者,皮膚的縫線暫不結紮,傷口内留置鹽水紗條引流,24~48 h後傷口仍無明顯感染者,可将縫線結紮使創緣對合。如傷口已感染,則取下縫線按感染傷口處理。

(六)傷口敷料覆蓋

傷口敷料覆蓋是防止感染的關鍵,傷口敷料的作用是覆蓋傷口,等待皮膚愈合(保護傷口),同時具有減少感染、促進愈合(釋放抗生素、清創)等治療傷口作用。急診開放性傷口閉合後敷料的選擇取決于受傷原因、創面大小、深度、位置、滲出程度、傷口污染程度及患者經濟狀況等。目前缺乏循證醫學證據證明某種敷料為最佳且适用于所有傷口。封閉敷料價格雖比傳統紗布要高,但其疼痛輕、應用方便、加速愈合,且需要更換的頻率較低,可能會使總成本下降。對于大面積創面常需同種異體皮膚等生物敷料臨時覆蓋,為皮膚移植或皮瓣轉移赢得時間。對于大塊組織缺損的開放性骨折等還需負壓封閉引流敷料(VAC)。

三、抗生素的規範使用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6

單純急診開放性傷口感染率很低,為2%~5%。研究表明對于清潔傷口,全身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并不能改善其預後。因此對于大多數急診開放性傷口,無需全身應用抗生素。局部外用抗生素可降低輕微污染傷口(包括咬傷傷口)的感染風險。

出于以下考慮,不推薦常規服用抗生素:傷口局部血運差,藥物不易到達;藥物全身吸收,引起不良反應;引起耐藥;菌群失調。推薦外用抗生素,這是因為:局部濃度高;全身吸收少,副作用小;避免腸内菌群紊亂;應用總量少;更好的經濟性。

理想外用抗生素應具備的優點:安全性高,全身吸收率低;強效殺菌,快速滲透,局部濃度高;不影響創面愈合;維護皮膚微生态;不易發生過敏;不易耐藥。

對于深部的輕/中度感染應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中度/嚴重感染的高危患者需盡快靜脈輸注抗生素。具體傷口感染的分類和口服/靜脈應用抗生素的指征見表3。

表3 傷口感染的分類和抗生素治療方案

嚴重性

症狀、體征

治療方案

特别考慮

未感染

無膿性分泌物及炎症

局部外用即可

輕度感染

有傷口周圍蜂窩組織炎,直徑<2 cm;至少出現以下兩種情況:紅斑、硬結、疼痛、化膿、壓痛或發熱;僅限于皮膚或表面組織;無全身疾病

無周圍蜂窩組織炎的膿腫:切開引流、破房、幹燥敷料覆蓋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外用莫匹羅星、口服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或口服四環素

淺表感染(如膿疱、擦傷、撕裂傷):局部外用莫匹羅星;杆菌肽和新黴素療效差

深部感染:口服青黴素、第一代頭孢菌素、大環内酯類或克林黴素

中度感染

至少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傷口周圍蜂窩組織炎;長度>2 cm;深部組織膿腫;壞疽;感染累及筋膜或肌肉、肌腱、關節、骨骼;淋巴管炎

蜂窩組織炎:青黴素不過敏者:口服青黴素或第一代頭孢菌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口服克林黴素或紅黴素

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治療MRSA

咬傷創面:青黴素不過敏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對青黴素過敏者使用強力黴素或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或氟喹諾酮+克林黴素

免疫功能低下或無法口服者需要靜脈滴注抗生素

嚴重感染

酸中毒、發熱、高血糖、低血壓、白細胞增多、精神狀态改變、心動過速、嘔吐

在大多數情況下,住院治療或急診即輸液治療

MRSA引起的蜂窩組織炎:利奈唑啉、達托黴素或萬古黴素

蜂窩織炎:青黴素、第一代頭孢菌素、克林黴素或萬古黴素

咬傷: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頭孢西丁

咬傷:氨苄西林/舒巴坦鈉,厄他培南或強力黴素

盡管經驗性治療仍進行性感染

感染呈全身性,出現新症狀(如發熱,代謝不穩定)

治療應以革蘭染色和培養結果以及藥敏結果為指導

MRSA感染:萬古黴素、利奈唑啉或達托黴素

若傷口感染好轉,考慮改用口服甲氧苄啶/磺胺甲唑

四、急診開放性傷口

破傷風的預防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7

破傷風一旦發病,緻死率高,若不治療,重症患者死亡率接近100%;治療後死亡率為30%~50%(美國11%)。但破傷風是完全可用疫苗預防的非傳染病,因此外傷患者破傷風的預防尤為重要。其主要原則為強調主動免疫,必要時加用被動免疫。急診傷口破傷風預防措施見表4。

表4 急診傷口破傷風預防措施

既往免疫史

最後1劑疫苗注射至今時間

清潔傷口

不潔傷口及污染傷口

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

主動免疫

被動免疫

非全程免疫/不詳

全程免疫

不需要

全程免疫

注射HTIG或TAT/F(ab′)2

<5年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全程免疫

5~10年

不需要

不需要

注射1劑TTCV

不需要

>10年

注射1劑TTCV

不需要

注射1劑TTCV

不需要

注:全程免疫是指既往至少注射過3劑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TTCV),傷後來診應于第0天和1、7個月後分别接種1劑TTCV,接種部位為上臂外側三角肌,接種方式為肌内注射;TTCV是指含有破傷風類毒素抗原成分的疫苗,包括吸附破傷風疫苗、吸附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及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等;HTIG為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TAT/F(ab′)2為破傷風抗毒素/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五、結語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8

綜上所述,本共識對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的步驟流程進行歸納總結,并對一些常見易混淆問題進行了重點闡述,以期能對我國清創縫合術的實施起到一定的規範和指導作用,達到降低患者傷口感染率、提高傷口一期愈合率的目标。但是,本共識僅為國内外相關文獻總結及部分專家專業建議,可作為臨床工作參考和借鑒,清創縫合術的指南應在本共識基礎上進一步讨論及論證。另外,本共識提出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的基本原則,對于不同患者的具體處理仍應針對患者病情采取個性化治療措施。

共識牽頭專家:王傳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共識執筆者:魏蜀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豔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共識制定專家委員會(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程樹傑(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都定元(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高福強(中日友好醫院);郝曉雲(西安急救中心);黃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蔣宜偉(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荊珏華(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黎檀實(解放軍總醫院);李冰(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柳州市工人醫院);李開南(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李連欣(山東省立醫院);連鴻凱(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劉東明(滄州市中心醫院);劉寒松(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劉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曦明(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呂軍(敦煌市醫院);馬文生(包頭市中心醫院);邵标(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孫洪江(滄州市中心醫院);孫鴻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田振彪(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王傳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芳(石家莊市120急救中心);王繼東(北大醫療魯中醫院);王鵬(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王天兵(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豔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魏蜀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徐峰(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殿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張進軍(北京市急救中心);張可(甘肅省人民醫院);張克雲(湖南中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張亞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朱鳳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本文編輯:霍永豐

清創縫合術切口愈合(急診開放性傷口清創縫合術專家共識)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