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新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新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10:07:37

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即将上報國務院審批、首個精準醫學特色産業園發展勢頭強勁、首個實體化運作的地市級區域一體化發展協調機構高效運行……在中央網信辦近期組織的“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中,記者探訪上海青浦、嘉定、松江等地發現,其承擔國家戰略使命,勇當開路先鋒,敢于打破壁壘,特别是通過不斷提升制度創新的精準性、産業鍊條的完整性、融合協同的穩定性,對沖外部不确定性,以一體化加快聯動的速度,帶起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熱度,為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新局(一體化發展提速)1

開走廊——鋪就科創驅動的“高速路”

G60,聽上去是高速公路代号,而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宏大布局中,遠不止于此。

自2016年上海松江區發起并率先啟動建設起,地處G60高速公路和滬蘇湖合高鐵通道兩大交通動脈沿線的長三角九城市(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于2018年簽署共建戰略合作協議,到2019年被寫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實現了“三級跳”,從秉持新發展理念的基層生動實踐,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台。

這片占長三角一市三省GDP總量約25%的區域,以先進制造業實體經濟為支撐,聚焦一體化布局,加倍緊密“抱團”,強化産業鍊、供應鍊。

這裡不僅可依托便于人流、物流等要要素自由流動的交通優勢,且擁有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等42個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産業園區,頭部企業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1680多家,集聚國家級人才超1000人、院士專家工作站與博士後工作站超1300個。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今年盡管受到疫情沖擊,仍通過聚點成面的産業鍊生态形成磁吸效應,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運行兩場戰役。在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中的七個,上半年實現了GDP正增長。”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副主任、産業組組長潘宏凱對記者表示。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新局(一體化發展提速)2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

一組數據,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區發展勢頭的良好佐證:

四年來,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長14.4%,增加值年均增長12.2%;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落地,總投資額超過2900億元;工業固定資産投資3年平均增長46%,制造業稅收占總稅收比重上升至49%,房地産稅收占區級稅收比重下降至24%;R&D投入強度從3.58%上升到4.6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三年翻一番,年均增長34%。

受疫情嚴重影響之時,“鍊”的必要性更加凸顯。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分工合作明确,早已形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1個産業聯盟,依托産業聯盟,城市之間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協同供給,依托“雲”端發力,能快速打通上下遊生産資料供應鍊。

據潘宏凱介紹,為抗疫穩企,G60科創走廊聚焦補鍊強鍊,火速升級“G60科創雲”、“G60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功能,強化九城市供需匹配和原材料、零部件生産供應,解決企業複工複産“燃眉之急”。截至6月19日,“G60科創雲”抗疫專區服務企業線上互動,協調對接各類需求15萬餘條;G60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快速上線百餘款專項産品,為九城市企業抗疫複産授信超過146億元。

“人往高處走、人随産業走。”驅動人才彙聚、企業落地、産業集聚的背後,離不開探索實現一體化發展的制度供給持續發力。

這其中,有完善機制相互賦能的執行力,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于2018年在松江挂牌成立,實行扁平化管理,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層面實體化運作的城市一體化發展協調機構;

有跨區域一網通辦的吸引力,全國首張營業執照跨省自助打印在松江實現,全域89個縣級以上行政服務中心“一網通辦”專窗實現全覆蓋;

有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推動力,根據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與上交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G60聯席辦搭建了九城市拟上科創闆企業儲備庫,為企業建立通道、定期輔導、精準對接,目前儲備企業達280家,已上科創闆企業數量占全國約五分之一。

破邊界——“示範區就是要敢為人先”

區域一體化,是區域發展的高級階段。而建設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推進一體化,不是四面八方出擊,是有策略、有重點的。從内部結構來講,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其實有不同的空間尺度——市、圈、群、域。”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表示,長三角一體化出發的原點,是圍繞着經濟中心城市發展,帶動周邊區域形成都市圈,再通過高速通勤方式連接,形成城市群,進而對整個行政區域産生巨大影響。

若從城市的經濟規模看,目前長三角地區已有6個城市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元。他說:“預計在‘十四五’時期,有望再有兩座城市進入這個行列,經濟體量和經濟功能也将更加體現在這些中心城市。而從城市功能與發展質量看,我們與倫敦、紐約、東京等相比還有差距。講到實施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來打破行政邊界、不破行政隸屬,實現高質量發展。”

示範區範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同時,選擇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吳江區黎裡鎮,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作為先行啟動區。

按照國務院批複的《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要求,示範區的使命是實現“兩個率先”,就是要率先探索将生态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率先探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提密度、縮距離、降分割,是我們推進一體化或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方法。一體化示範區所應發揮的作用,就是要做突破的、敢為人先的,比如,從行政區經濟能夠走向都市圈經濟和功能區經濟。”張忠偉進一步闡釋說。

肩負探索跨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的使命,很多嘗試在此展開。從早期形成共識、實施項目,到2018年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編制的《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制定300多項具體行動,在一個方案下共同幹事情。

在張忠偉看來,更高級、更深度的一體化,則是共同制定行為準則。比如在規劃管理方面,由滬蘇浙三方共同組建工作專班編制,執委會負責協調配合。經過多輪多次協調溝通與意見征求,先後形成了意見征求稿、成果草案和草案公示稿,并開展公示。

他透露,目前示範區國土空間規劃已經兩省一市審議通過,即将由兩省一市人民政府聯合會簽上報國家審批。這是國内首個跨省級行政區域的具有法定效力的國土空間規劃,将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新局(一體化發展提速)3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加速複工。3月24日拍攝的連接上海市金山區與浙江省嘉善縣的葉新公路-姚楊公路項目施工現場(無人機照片)。

以經濟學視角看,區域經濟的動态演進,在中心城市集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通過級差地租、産業轉移等途徑實現要素的空間流動。跨區域的要素流動,是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當原有的行政隔闆拉開後,人才和企業等要素在區域之間,會随勢能差而流動起來。

為能使要素更自由流動,示範區進行了大量探索。示範區執委會營商和産業發展組組長朱正偉介紹,在人才方面,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會同上海、江蘇、浙江兩省一市人力社保部門聯合出台了《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專業技術人才資格和繼續教育學時互認暫行辦法》,針對示範區專業技術人才,在職業資格、職稱和繼續教育學時三方面進行“互認”,突出“跨域、互認、共享”,完善人才流動機制,打破人才使用壁壘。

在金融方面,跨域資金投放實現了重大突破,示範區執委會會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等12個部門,圍繞推進同城化金融服務、試點跨區域聯合授信、提升移動支付水平、支持設立一體化金融機構、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合作機制等8個方面提出16條先行先試舉措。

“示範區有濃厚的江南水鄉特點,又是跨兩省一市的兩區一縣,發展階段與訴求、數據底闆、管理方式都不一樣。可以說,跨省域、最江南、超級都市圈是其獨特基因。制度創新轉化成紅利、促進發展才是關鍵,要讓兩區一縣310萬老百姓能體會得到。距離揭牌接近一周年,示範區聚焦8個方面率先開展的一體化制度創新,目前已形成一批初步成果。”張忠偉說。

築平台——“高顔值”項目為民生謀福

曾經,上海中心城區的農産品批發市場衆多,雜亂、擾民、交通擁堵等現象時有發生。信息化時代之下,一座農産品交易中心如何滿足一體化需求,更好服務民生,并與上海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位于青浦區,毗鄰京滬高速等多條高速路及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上海西郊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突破傳統的農商交易模式,正矢志建成長三角最先進農産品批發市場。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新局(一體化發展提速)4

上海西郊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

上海西郊國際農産品交易有限公司紀委委員、行政工作部副經理周雲義對記者表示,作為上海唯一的主中心農産品批發市場,西郊國際構成了外聯内接、出入迅捷的交通網絡體系,是農産品進入上海、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

“西郊國際與江橋批發市場加起來的日銷售流水量,在上海市總量的占比約為“五六七”,即果品類占五成,白條豬肉占六成,蔬菜類占七成。近年來,市場交易量保持穩步增長,待到今年底交易中心改擴建一期工程項目竣工,明年初江橋批發市場整體搬遷進來,将有飛躍式發展,也意味着上海農産品供應保障能力将進一步提升,為廣大市民更有效确保量足價穩、優質安全、便民優惠。”周雲義說。

在安全把關上,西郊國際構建起了至少六道防線。通過對豬、牛、羊肉和蔬菜等的電子化追溯系統,不僅能查詢産品的産地來源信息,還可跟蹤每批貨物銷往哪裡。每批商品、每筆交易都記錄在信息數據庫裡,保存足夠的時間,确保農産品的質量安全與品質可靠。

再移步到上海嘉定區,這裡有國内首個以精準醫學為特色的産業園區。

所謂精準醫學,就是一種将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内的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新方法,本質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醫學前沿技術,精确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靶點,最終實現對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對于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常規治療手段難以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而精準醫學研究可為疾病的預防、早期檢測、診斷治療提供新策略。

上海(南翔)精準醫學産業園副總裁秦曉瑞表示,今年伊始,上海(南翔)精準醫學産業園吸引了奧頒科技、華越醫療、西比奧生物等多家優質項目簽約落地,為南翔精準醫學産業鍊的營造和完善注入了強勁動能。秦曉瑞說,目前園區發展勢頭很強勁,圍繞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康複、精準預防四大核心領域,已先後吸引了上百家專業機構和公司入駐,其目标是在十年内突破産值1000億元。

落戶企業中,不乏今後有望成長為全球領軍企業的高價值“潛力股”。比如複諾健生物科技,主攻全球溶瘤病毒研發抗癌創新藥。資本市場和業界已對其表現出了投資熱情,伴随9月20日C輪6200萬美元的融資計劃超額完成,複諾健逐漸實現向臨床階段的轉型,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前景值得期待。

今年是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第一個完整年份,也是《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收官之年。着眼“十四五”,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是長三角發展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創新要素配置的有效路徑,也是優化空間布局、實現平衡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隻要堅持走制度創新“快車道”,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就能進一步凝聚合力,整合創新資源,激發内在潛力,實現人盡其用、物盡其用、共建共享,不斷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在率先形成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方面發揮示範作用。(新華網 何凡/文)

來源: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