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節,50年一遇的冰凍災害席卷大半個中國,雖已立春,寒意猶濃。
春節剛過,濰坊人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位于濰坊高新區的大河北工業園一處廠房裡早早開工。47歲的李永勝從甘肅天水回到了闊别多年的家鄉,迅速組成了鑿岩機的研發團隊。這個團隊加上李永勝共17個人,因為人手緊張,他們既當技術員又當檢驗員、既當裝配工又當銷售員,大冷天裡手工清洗金屬零件,不少人手上挂滿凍瘡仍繼續幹。
時光不負。當年8月,在這個簡易的小廠房裡,在這17個人的努力下,鑿岩機的換代産品——高速鑿岩機研發成功。
這17個人特地留了一張合影,一段傳奇便從這張合影開始。
天瑞重工成行業創新發展傳奇
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中,“Superstar”夏奇小姐,就是一隻漂亮優雅的瞪羚,但“瞪羚企業”備受關注的原因卻不是因為顔值。
殘酷的市場與充滿死亡威脅的非洲大草原一樣,隻有憑借自身力量和智慧突出重圍獲得一席之地,跨越“死亡谷”,殺出重圍,進入快速成長期的創業企業才有資格被冠以“瞪羚”的稱号。成立于2008年的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
沒聽說過天瑞重工和李永勝并不意外,一個13歲的企業還很年輕,而且天瑞的産品與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基本沒有交集。但這并不妨礙17個人從“城中村”崛起,并跻身行業領軍企業成為一段傳奇。
天瑞重工在磁懸浮動力裝備和鑿岩裝備研發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成為國家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完成了企業第一次騰飛。
李永勝本人也相當傳奇,在外地工作25年後回到家鄉,創立天瑞重工,短短幾年内便成為國内頂級。
鑿岩機市場就這麼大,公司将來向哪個方向發展?天瑞不斷探索新技術,研發新産品。幾年間,先後嘗試了液壓破碎錘、高風壓沖擊器、高頻破碎器等鑿岩機械産品的研發,實現了産業化;嘗試了智能噴塗機、海水淡化機等産業的研發,但在市場推廣中沒有得到提升……直到“遇見”磁懸浮。
投入研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鑿岩機闆塊的利潤全部投到磁懸浮,面對周圍人不同的聲音,天瑞選擇了堅持。政府牽線搭橋,山東一家紙業公司成為最早“受益”該技術的廠家,“一台磁懸浮風機要比普通風機一天節電1000多度,噪音明顯要小”。客戶的良好口碑是最好的宣傳方式,天瑞迅速完成全國市場布局,并進入爆發階段,産品供不應求。締造這段傳奇的核心人物李永勝,既是企業董事長,又是技術核心,2020年還當選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公司的發展壯大絕非一蹴而就,從公司的搬遷史可見一斑。李永勝曾開玩笑說:“孟母三遷擇鄰處,天瑞‘五遷’為發展。”
“帶來一個團隊,形成一個産業。”濰坊高新區投資5億元,為天瑞重工代建磁懸浮生産基地,全力推動磁懸浮鼓風機産業化。
磁懸浮動力裝備成為了天瑞二次騰飛的起點——山東布局以天瑞重工為核心的磁懸浮動力裝備生态系統,打造千億級磁懸浮動力裝備産業集群。
11月2日,山東發布200家科技領軍企業名單,濰坊高新區企業天瑞重工赫然在列。此前,該企業已經位列國家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國家知識産權示範企業行列……在天瑞重工獲得的無數“光環”中,李永勝對“瞪羚”有種别樣的情感。年輕、速度、耐力、智慧并重的“瞪羚企業”背後,有一套漂亮的财報評價數據支撐,這樣的企業往往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也因此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焦點。有核心技術、有創業故事,再加上資本,這意味着一個企業已經具備了一飛沖天的能力。
一批企業在行業裡一騎絕塵
在草原上,閃電般的奔跑速度和正确的走位是瞪羚活下來的必備技能,要成為“瞪羚企業”也是如此。
成立時間不超過15年、起始年收入不少于1000萬元、近四年複合增長率不低于20%、最近一年正增長……超過15年的老牌企業不能參加,經濟、行業影響下效益稍有波動,直接會被嚴苛的“瞪羚”評定标準卡掉。
創業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三五年之内成為行業翹楚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瞪羚企業”也被稱為高企中的高企。
2012年,山東華滋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從石家莊搬到濰坊高新區,從第二孵化器到第三加速器,再到現在4公頃的現代化廠房,從二三十人到現在300多人,華滋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
華滋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領先國際的自動化模切設備,靠技術創新、産品升級打破市場瓶頸,成為自動化設備和解決方案行業裡的領跑者。
光是在手機系列膜片這個領域中,在中國,十部手機裡有七部用的是華滋圓刀機做的模切件。
市場給了華滋一個評價——“黑馬”。華滋自成立之初就是以技術為先,山東華滋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光輝認為,所有的技術隻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有控制權,才能有開發權。
回顧華滋的征程,宋光輝直言:“在多年的客戶服務生涯中,我注意到無論是民生、醫療、電子還是航天航空,都需要一些橋梁式的關聯配件,看起來不惹眼但十分重要,當時創立華滋也是瞄準了這個市場。”
有媒體報道,2020年疫情初期,比亞迪等知名車企,甚至手握殲20航空技術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都跨界造口罩,同時起跑的還有高新區的企業,山東華滋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時間研發出高速口罩一體機,迅速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從宋光輝帶着團隊紮進車間,到研制出第一代口罩機本體設備,僅用十天。企業研發實力可想而知。
自落戶高新區以來,華滋産值年年翻番,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發展勢頭強勁:2020年實現産值2.4億元,預計2025年達到10億元。
與天瑞、華滋這樣的“資深瞪羚”相比,山東新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則是新秀。
經過潛心研發,新藍環保掌握了超純過濾和納米級過濾兩項行業核心技術,為國六排放創新解決方案,并因此赢得濰柴、陝汽、中石油等衆多客戶青睐。
在位于金沙江智能制造産業園的新藍環保生産廠房内,兩條自動生産灌裝線進行産品分裝,工人們24小時輪班加緊生産,以保證産品的市場供應。“我們的核心競争力就是創新。”山東新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慶堂說,公司擁有專業的科研團隊和先進的檢測設備,現有專利43項,其中兩項是發明專利。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公司發展迅猛,從2018年起營收規模每年翻一番,2020年達2.3億元。
在濰坊高新區,天瑞、華滋、新藍等一大批企業高跳快跑,在行業裡一騎絕塵。
優秀瞪羚群體緣何集中湧現
優秀瞪羚群體在濰坊高新區集中湧現絕非偶然。
近年來,濰坊高新區高擎“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大旗,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大力弘揚“創新、擔當、實幹”的高新精神和“快速、高效、領先”的高新速度,及時調整發展方向,着重向“高”“新”傾斜,持續高度重視新經濟主體引育工作,不斷完善培育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生态,逐步形成高峰聳立,群山環繞的科技創新聚集地和創新高地。
于2018年3月印發《關于培育和支持“瞪羚企業”加快發展實施意見》,在山東省高新區内率先組織開展“瞪羚計劃”,并于同年10月聯合北京市長城戰略咨詢開展“瞪羚企業”培育工作。
建立“種子企業——瞪羚培育企業——瞪羚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幫助初創企業順利度過孵化期、跨越死亡谷,快速成長為“瞪羚”,最終成為具有孵化能力和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
立足主導産業,借助“先天”優勢,濰坊高新區在濰柴、歌爾等強企帶動之下,産業鍊細分領域湧現出一批高關聯度“瞪羚企業”;同時深挖新興産業,近幾年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又不斷萌發出更多新生力量。
提前預判,搶抓機遇,科學培育,碩果累累。濰坊高新區“瞪羚企業”群體由2017年底的3家躍升至2021年底的90家(156家次),四年增長30倍,新培育瞪羚類企業群體2020年度平均營收規模為3.74億元,近四年平均營收複合增長率達到46.67%,四年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6.85%……林德液壓、天瑞重工、華滋自動化、銀輪熱交換、元旭半導體等“瞪羚企業”已在業内逐步站穩,在細分領域掌握了一定話語權。
“通過扶持高成長标杆企業,催生更多新經濟特質顯著的‘瞪羚企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支撐。”濰坊高新區科技局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科副科長李偉說。
梳理發現,濰坊高新區新認定培育的58家“瞪羚企業”中,36家集中出現在“氫儲航磁”等戰略新興産業領域,将在高新區未來發展中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氫能,以濰柴集團為龍頭,年産2萬台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已經全面投産;儲能,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投資,千億級“中國儲能谷”加速推進;航空航天,零起點建設了航空航天産業園,濰坊航空動力産業園接續開建;磁懸浮,以天瑞重工為代表,磁懸浮産業園呼之欲出。
“‘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高新區将落實優質中小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全面落實‘一個産業,一項政策;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個企業,一名專員;一條主線,一以貫之’‘四個一’模式,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争力,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打造‘千億級’一流國家高新區發揮更多作用、貢獻更大力量。”濰坊高新區科技局局長聶紹俊說。
在取得接連突破後,濰坊錨定未來,提出了“萬億級”城市的發展目标,争當領頭羊,濰坊高新區當仁不讓。
征途漫漫,底氣何來?除了身有動力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雙飛翼”,更因為,新有“羚”兮!
(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蓓 通訊員 周錦江 李偉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